- +1
馬上評|2019,讓我們從孩子真正的“減負”開始
在2018年最后一個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下簡稱《措施》),從學校、培訓機構、家庭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定,包括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堅決控制考試次數等。
給中小學生減負,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之前業已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意見”“辦法”,但每每都是熱鬧一陣又故態復萌,實際效果難言理想。此番九部門聯合發文,本身就說明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依舊未獲解決?;究梢灶A見的是,這一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仍然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困擾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皽p負”之路從來漫漫,絕非朝夕之功。
此次《措施》內容林林總總,其中相當一部分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比如說,“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這事實上都是早就有的老規定了!甚至某些地方版本的“學生作業限制令”,比這還要嚴格得多。
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相當多的學生書面作業還是很多。非但學生們苦不堪言,就連陪做作業的家長們都幾近崩潰。這次就規定了“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而且“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可以說,近年來頻頻引發吐槽的讓家長改作業爭議,也有了權威說法。
好的規定當然需要不斷重申,可從另一樣角度來說,這種不斷的重申,也難免會伴隨著權威性的消退。相較于書面和口頭的一再申明,更重要的顯然還是落實,可最困難的也恰恰在于此。試問,如何有效監測作業量?發現作業量超標又該如何處置?這些細節性疑問,需要前置的制度安排給出回應。
長久以來,中小學生的課后生活,很大程度游離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視野之外。這種“脫管”的狀態,意味著大量減負措施難以滲透并作用于那些微觀場景之內。這次規定對此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家長要引導孩子不沉迷網絡游戲,不用手機刷屏;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培訓,避免盲目攀比、跟風報班或請家教給孩子增加過重課外負擔,等等。
《措施》能否破解學生減負的根本困境?這自然有待觀察。但顯而易見的積極變化在于,相較于此前的減負規定,此次更具系統性以及內部的邏輯自洽。既涉及到了對學校辦學的規范,也明確了“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的一攬子方案,而后者顯然是針對前段時間培訓機構清理整頓的經驗提煉和制度化成果。要知道,過去很長時間內,都存在著“學校減負,校外加負”的情況,如今新規對學校和培訓機構一并約束,則有望打破這一怪圈。
最新公布的《措施》,最大的價值并非在于其想出了什么“新辦法”“新創意”,而更多在于它自身的完整性和體系化。從“九部門聯合發布”這一高規格也可以看出,以跨部門、跨領域的職能協作共同給學生減負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是破解問題的第一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