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歷博呈現“光榮之城——紅色文物史料展”
7月1日建黨節當天,“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揭幕。展覽匯聚了上海12家革命場館的75組文物文獻,展示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并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是中國工人運動、革命文化運動和各民主階層愛國民主運動的主要堡壘之一。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上海十二年的革命活動歷史,分為“偉大開端 嶄新局面”“力量之源 波瀾壯闊”“曲折發展 艱難探索”三個單元,引領觀眾重溫那段波瀾壯闊、充滿榮光的革命歲月。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偉大開端 嶄新局面”講述一批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的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洗禮下,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全國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正式成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該單元展出的重要展品包括《共產黨宣言》、《馬格斯資本論入門》、“俞秀松日記”等。

展覽現場 展出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

陳望道譯1920年9月版《共產黨宣言》
該單元板塊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對陳望道先生完成《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時所在家鄉柴屋的再現。一碟糖、一個白米粽、一盤墨汁,這些簡單卻富有深意的物品,靜靜地陳列在案上。也正是在這里,陳望道先生嘗到了真理的味道。

展廳內對陳望道先生完成《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時所在家鄉柴屋的場景再現
“俞秀松日記”為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藏品。為了團結和教育革命青年,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任書記。這本日記記載了1920年6月至7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前的一些活動,以及俞秀松的若干生活片段。

展覽現場展出的俞秀松日記

展覽現場展出的俞秀松原照

展覽現場
“力量之源 波瀾壯闊”部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深化革命認識,并及時作出新的政策引領,進而推動了工農群眾運動蓬勃開展,促成了反帝愛國的五卅運動,由此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后,建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成為黨主抓武裝斗爭、建立人民政權的起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展出的“巡捕掛威嚇市民的警告布”(左)和“五卅時期鐘秀文穿的長衫”(右)
該單元板塊展出的 “五卅時期鐘秀文穿的長衫”和 “巡捕掛威嚇市民的警告布”分別為中共一大紀念館藏的一級文物和三級文物。懸掛展柜中的黑色長衫是當時工人鐘秀文散發傳單時穿的長衫,他扎著腰帶,把大量傳單藏在衣襟中。“巡捕掛威嚇市民的警告布”上寫著“快跑開,勿走要開槍哉”,這是五卅時期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掛在刺刀上威嚇市民用的警告布。

展覽現場
“曲折發展 艱難探索”著力介紹共產黨人披荊斬棘開創出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黨在上海指導紅軍、根據地的建設,直至促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期間,以上海為中心組建的左翼文化團體,挫敗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在文學藝術、社會科學領域獲得巨大成就。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又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該單元展出了很多一級文物和二級文物,如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1927年創造社出版部發行的股票”“上海市教育局關于查禁和銷毀《萌芽》的密件”,中共四大紀念館藏“茅盾手稿”,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瞿秋白寫給魯迅的信”等。
茅盾在大革命失敗后,從悲觀與迷惘中逐漸走出,用小說來反映中國的社會現象,《子夜》《春蠶》《林家鋪子》等作品展現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從都市到農村廣闊的社會生活。茅盾手稿的內容是關于文藝工作應當如何走到人民群眾中去。

展覽現場展出的矛盾手稿
瞿秋白致寫給魯迅的信則呈現了瞿秋白與魯迅之間的深厚友誼。1931年上半年,瞿秋白受中共中央委托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在開展文化反“圍剿”的斗爭中,他與魯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瞿秋白多次到魯迅家避難。1933年春,瞿秋白以“何凝”為筆名,編選魯迅1918年至1932年的74篇雜文,成為《魯迅雜感選集》,并寫了長篇序言,以馬列主義文藝理論對魯迅的文學創作道路作了評價和總結。而在瞿秋白就義后,魯迅悲痛不已,將瞿秋白的譯文編成《海上述林》出版,對瞿秋白的譯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展覽現場展出的“瞿秋白寫給魯迅的信”
展覽在形式設計上著力創新,頗具亮點,將眾多歷史場景以藝術化的形式重現。比如對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的巧妙展示,通過煙紙店柜臺、燈光的微妙變換和背景聲音的精心搭配,觀眾仿佛回到當年車水馬龍的嘈雜街巷。國際飯店施工打樁的噪音,一樓煙紙店的警覺護衛,都為位于石庫門三樓的秘密印刷廠提供了很好的掩護。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還巧妙融合了眾多互動展項,旨在讓觀眾更深入地參與到這段珍貴歷史中。在“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互動桌前,觀眾可以親自按壓互動手印,觸發機關舊址的點位信息在屏幕上逐一展現,以此點亮象征革命精神的“火炬”,傳遞“薪火相傳”的理念,使觀眾在了解黨史知識的同時,體悟革命精神熠熠生輝、紅色血脈賡續不絕。此外,“薪火相傳 光榮之城”互動計數與書簽留言墻為觀眾提供了另一個參與平臺。數字的跳躍和累積彰顯著蓬勃的希望,75組書簽也將留下觀眾的真摯感言。

展覽現場
開幕式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上海市教委共同發布2024年度“紅館鑄魂——革命場館暑期教育活動”課程表,由本市22家革命場館的39個項目組成。它們圍繞革命文物、歷史事件、英烈模范故事等精心設計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參觀、講座、手工制作、citywalk、互動游戲、志愿服務、AR體驗、藝術鑒賞、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使革命場館成為激活青少年“聽、讀、做、演、思”能力,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發揮鑄魂育人功能的“社會大課堂”,讓更多青少年走進革命場館,深刻了解黨的光輝歷程,身臨其境受到思想洗禮、精神熏陶,更加自覺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筑牢信仰之基。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辦,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承辦,聯合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等12家革命場館共同策劃推出。
展期持續至10月13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