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好不容易學會智能手機的爸媽,卻被騙子們盯上了……怎么辦?
在近年的一些保健品傳銷和網絡詐騙案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受害群體,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自我防護意識薄弱、對科技掌握程度較低等特點實施詐騙,如何幫助老年群體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免受不必要的人身、財產損失?嘉定區和浦東新區在大調研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新嘗試。
日前,嘉定區圍繞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提升老年人自我防護意識展開調研,調研發現:雖然現在大部分老年人已經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但是他們的網絡安全風險意識和鑒別能力仍然有待提升。針對這個問題,嘉定區提出以下兩個解決辦法:
提高老年人網絡安全風險意識
為了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風險意識,嘉定區開展了“指尖傳情·銀發觸網”幸福關愛行動,探索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網絡正能量,更好地引導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朋友們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此外,針對老年人群網絡安全意識較為淡薄的現狀,嘉定區成立“網絡助老員”志愿者團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移動互聯網手機端基礎應用知識和安全防范技能,進一步增強老年人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調研中還發現,由于老年人容易受邪教欺騙,向老年群體開展反邪教警示宣傳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此,嘉定區以老年人集中活動場所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提高老年人識邪防邪能力。
首先,安亭鎮與老年人踏青旅行社達成共識,區防范辦工作人員對旅行社隨車導游進行反邪教知識培訓,導游和志愿者將防范邪教危害納入行程安全教育內容。旅途中,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互動問答等形,提高老年人法治觀念和反邪教意識。
同時,嘉定鎮街道以廣場舞參加人員達200多人的公園為試點,打造廣場舞反邪教宣傳陣地。工作人員設計制作了印有反邪教宣傳口號的儲物柜,在廣場四周布置反邪教滾動宣傳燈箱和宣傳玻璃幕墻,通過將反邪教陣地建設與市民隨身物品寄存相結合的形式,擴大反邪教宣傳影響力。

老年人的防備心理弱,容易陷入壞人的圈套,一旦被裹挾觸犯法律,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浦東新區檢察院在大調研中發現,近年來,老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數量整體呈波浪式上升趨勢,如何控制這一趨勢的發展?
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涉老年人刑事案件檢察工作白皮書》顯示,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31日,該院共受理涉老年犯罪嫌疑人批捕案件156件190人,共受理審查起訴涉老年人刑事案件191件239人,案件數量整體呈現波浪式上升趨勢。
浦東新區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涉老案件中反映的老年人法制意識淡薄、自控能力衰退、家庭糾紛和鄰里矛盾密集,重新犯罪趨勢明顯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針對老年犯罪嫌疑人的辦案機制,以及老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機制變得尤為重要。

建立專業化辦案機制。今年8月,浦東檢察院結合司法改革,在原有涉老案件專業化辦案組的基礎上,又探索設立涉老案件專業化檢察官辦公室,逐步擴大收案范圍,將部分60周歲以上被害人和涉外籍人員刑事案件納入辦案范圍,并從單純辦案逐漸轉化為“捕訴監防研”一體化涉老檢察工作,多角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建立“專案快辦”機制。對認罪認罰的老年人刑事案件從速從簡辦理,盡量減少老年犯罪嫌疑人的訴前羈押時間。對未被采取刑事拘留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建議公安機關直接移送審查起訴。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報捕案件,建立快速移送審查起訴機制。

日前,浦東檢察院與媒體聯合制作了特別節目《法眼看天下——檢察長在線》,全面介紹浦東檢察院探索開展“涉老型”案件檢察特殊辦案機制及工作經驗;結合典型案例,指派辦案檢察官深入居民社區,開展以案說法,從中揭示當前“集資詐騙”“保健品詐騙”“傳銷犯罪”等犯罪類型和作案方法,提升老年人風險防范意識。
同時,探索建立涉案當事人回訪機制。通過對被不起訴、被宣告緩刑及刑滿釋放的老年罪犯開展社區回訪,及時了解其回歸社會后的表現,動態反饋案件辦理的效果。
此外,在辦理涉老刑事案件過程中,積極與涉案人員家庭進行溝通,并借助居委會等社會力量,幫助涉案人員修復社會關系。
(原標題為《好不容易學會智能手機的爸媽,卻被騙子們盯上了...怎么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