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語言大學馬瑞婷:讓青春年華在建設西部中綻放光彩
【小成說】
正所謂“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畢業后,她毅然選擇回到西部,源自她自小立志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夠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的建設,西部的發展出一份力。無論是去新疆支教,還是回到寧夏固原市工作,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青春的誓言。今天,讓我們來傾聽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2023級優秀碩士畢業生馬瑞婷的就業故事。
【優秀畢業生檔案】
馬瑞婷,女,回族,寧夏石嘴山人,1996年3月出生,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2023級碩士畢業生。2021年4月通過國家"西部計劃"項目,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支教。畢業后,通過事業單位考試,成為寧夏師范學院文學院的一名在職教師,繼續站在講臺上為西部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支教很苦,心卻很甜
在身邊同學都選擇出國去孔子學院教漢語的時候,馬瑞婷同學踏上了前往新疆和田市支教的旅程。2021年的4月,偶然間看到校團委官微發布的"西部計劃"招募信息,上面寫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讓她想到了習總書記對青年的囑托:"青春時光非常可貴,要用來干事創業、辛勤耕耘。"

一個決定,一場奇妙的旅程就這樣開始了。和田市位于新疆西南部,地處喀喇昆侖山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這里長年干旱少雨、沙塵肆虐。到和田的第二天,她就開始上課,除了負責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外,還兼任副班主任,每周的工作量很大。此外,她還要在工作之余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在這樣一個高壓環境下,她還面臨著學生紀律差、成績差等一系列的問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她寧愿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也將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她將自己的切身經歷講給學生,給他們描繪外面的世界。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她見縫插針地抽出時間找學生談話。為了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她立規矩,以身作則,成為每天到得最早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不知不覺中,學生一點一滴地改變著。她帶的班成績也逐漸有了好轉,在她離任的時候,成績已經名列前茅。
教育是有溫度的。她挑燈夜戰、奮力備課,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做出的努力,學生也都看在眼里。學生會關心她在和田生活得習不習慣;會給她帶家里的食物;街上遇到,會興奮地打招呼……。當她離任的時候,她所在班級的班主任給了她一沓學生寫的信,信中滿是不舍和感謝。鑒于她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學校也給她頒發了"優秀實習生"的證書。

回到家鄉,建設西部
結束支教生活,回到校園的她迎來了研究生的最后一年,寫論文、找工作。畢業季的她并沒有猶豫到底要在哪里就業。回寧夏,站在講臺上 用自己的所學為回饋家鄉、建設西部是她心底由來已久的愿望。在經歷了艱難的求職過程后,她很幸運地在寧夏固原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固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區,是陜甘寧紅色革命老區的組成部分,這里離她的家要驅車5個小時。
現在的她是寧夏師范學院文學院的一名教師,繼續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工作。雖然每天要乘坐40分鐘的公交,在新校區和老校區之間往返,可她樂此不疲。課余時間,她會一直泡在圖書館備課,翻閱各種書籍,希望能夠準備得充分一些。她說,希望站在講臺上的自己對得起"老師"這兩個字。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馬瑞婷為自己能夠回到紅色老區繼續從事教育工作感到無比的自豪。未來,她將繼續腳踏實地,奮力拼搏,在建設西部的過程中譜寫青春最壯麗的詩篇。

關于我們
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是北京市教委所屬事業單位,負責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等工作。
中心職能包括:
宣傳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就業創業方針、政策,建設管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信息化服務平臺;
負責大學生就業市場建設與運營,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
負責就業和創新創業指導與培訓,指導高校就業創業課程、工作隊伍建設;
負責就業創業調查研究;
負責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與管理、創業(團隊)資源開發與利用;
承擔學籍學歷管理、大學生征兵、學歷認證服務工作;
完成市教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