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薦讀丨從心出發:高敏感媽媽的自我療愈之路
在一個平凡的傍晚,廚房里的燈光溫暖而柔和,李薇正忙著準備晚餐。她的兒子小杰坐在餐桌旁看電視。李薇的動作細致而有序,每一道菜都是她精心挑選和搭配的,她希望家人能通過食物感受到她的愛。
突然,客廳的電視里傳來一陣刺耳的廣告音樂,打破了家的寧靜。這突如其來的噪聲像是觸動了李薇的某根神經,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手中的刀差點滑落。她的眉頭緊鎖,心跳加速,一股莫名的焦慮涌上心頭。她轉身對小杰說道:“能不能把電視音量調低一點?”語氣中的急促和緊張讓小杰有些驚訝,他迅速按下遙控器,降低了音量。
李薇深呼吸了幾下,試圖平復自己的情緒。她知道自己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尤其是聲音和光線,這些常常會引發她劇烈的情緒波動。她繼續切菜,但腦海中不斷回響著剛才的噪聲,她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她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會對這樣的小事如此反應過激?是不是最近的壓力太大了?還是因為昨晚沒有睡好?
就在這時,門鈴響起,是小杰的朋友來訪。小杰興奮地跑去開門,兩個孩子的歡聲笑語充斥了整個屋子。李薇的臉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但內心卻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疲憊和不安。她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嘈雜的市場,每一個聲音都在無情地撞擊著她的心靈。
晚餐時,盡管桌上的菜肴色香味俱全,但李薇的心思并不在這里。她努力維持著平和的表情,不讓家人看出她的不適。飯后,她借口累了,早早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她關上門,拉上窗簾,將自己隔離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她靜靜地坐在床邊,聽著窗外夜風的低語,終于找到了一絲安寧。
許多人和李薇一樣,具有這種“高敏感”的特質,總會因生活中一些非常“小”的事情,而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家人、朋友、熟人都成了專家、批評家。
“我的身體自己發生了變化,我很痛苦,但卻沒有能力改變。”我被一種由內而外的疲憊控制,但想睡夠又是不可能的。當你想要逃離的時候,孩子不斷地把你拉回現實,逼著你關注他當下的需求,但你的過去一直在追趕你,你的感受和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你大部分的力量都花在擺脫它們上。沒有時間,沒有機會,無人理解,人們還會說你刁蠻又嬌氣,覺得你的性格有些“極端”,這些“人們”幾乎包括所有人——親人、父母的朋友、老師、專家等等。

凱瑟琳·博格霍夫
凱瑟琳·博格霍夫,一位來自德國的高敏感母親,她指出,高敏感性使得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更加深刻,但同時也可能因為過度刺激而導致壓力累積。她強調,高敏感媽媽們需要學會設立心理邊界,理解負面情緒是自然的生理反應,而不是個人的失敗。
高敏感需要在你的意識中找到一個位置,一個主要掌管你優點的位置,例如同情心、創造力、想象力、過人的記憶力或溫和的性格。如此,你的生活將大大受益,你就能知道自己的特點與所長,也理解環境條件是可以變化的。
“完美不能被長期維持,但平靜可以!”
《好媽媽需要高敏感》就像是一本指南,它教會我們如何在育兒的長跑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設定界限,如何在情緒的海洋中航行,以及最重要的,就像作者本人在書中提到的那樣:
今天,
我將高敏感視為我最大的力量來生活,
并決定既不再忽視它,
也不允許它支配我。

《好媽媽需要高敏感》
(德)凱瑟琳·博格霍夫 著
ISBN:978-7-5454-9249-1
出版時間:2024年5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