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庸武俠世界》:它的嘗試值得珍重

《金庸武俠世界》海報
如果讓我來重新詮釋《射雕英雄傳》,我會怎么干?
帶著這種純技術的興趣,刷了《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已播出部分,畢竟,既往的六個版本差不多都看過,也讀過原著,難免會有一種“隔岸觀火”的距離感。
看金庸劇,我覺得至少要明白一個前提,即:不要神話金庸劇,時代在發展,金庸先生的很多主張已過時,比如缺乏女性主義視角,常不自覺地將女性放在第二性的位置上,兩性觀略顯陳腐。
武俠世界與現代世界已難融合,很難再成為心靈的寄托。
《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做了一些嘗試,至少在我看來,這些嘗試值得珍重。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首先,《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的細節盡可能做到了陌生化
拍金庸劇,最難的是要和觀眾的記憶力搏斗——觀眾對劇情,乃至細節太熟悉了,他們會不斷拿新作與舊作進行對比,所以很難融入到新作中,由此產生抱怨:為什么新作無法感動我?
這不能怨創作者,而是熟悉的地方無風景,而要把熟悉的東西拍陌生了,又會被認為是“改動太大”。其實,當年周迅版、李一桐版上線后,都曾遭強烈批評,但今天看,又會覺得各有優點。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在陌生化方面的努力,會被更多人看到。
這陌生化體現在四個方面。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其一,節奏大大加快。就是網友們所說的,第一集還沒完,郭靖和黃蓉已經在一起了,雖然減少了情竇初開的甜俗戲份,卻自有其味道——給呈現細節留下了空間。
比如郭靖與黃蓉出遇,是我看到的各版中,最精致的一版,給的時間足夠多,細節足夠豐富,演員發揮的空間也最充分。至少,此沙把郭靖豪爽的一面較充分地呈現了出來——至少在我看來,覺得不容易,新版郭靖的容貌太精致,易讓人產生防備心理,很難相信其憨厚來自本性,《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的快,與這部分的慢,還是起到了說服效果。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其二,人物設置與傳統不同。比如包上恩把黃蓉演繹成一個小女孩,甚至還有一點冒失,而非以往常見的智多星形象;孟子義把梅超風的形象也演繹得非常出彩,是我看到各版本中最好的;明道把洪七公演繹得更像商界成功人士,而非過去看到的大腹便便、大度隨和的老叫花,這也出乎意料……其實,周一圍版黃藥師、高偉光版歐陽鋒、王弘毅版楊康、黃羿版穆念慈、張志浩版歐陽克等都有新意,包括趙崢扮演的完顏洪烈,也是各版中比較有味道的。
這些改變的價值在于,給情節發展帶來了一點不確定性,比如楊康這條線,過去只用一個簡單的“壞”就能概括,最多加上“他為什么這么壞”,新版中強化了他還有“可憐”的那一部分,而一個“可憐的壞蛋”,才讓穆念慈的癡情顯得不那么無厘頭。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其三,畫面處理是各版中最精致的。在今天,一談到網劇,便會想到“服化道”,因為“服化道”最容易把握,也最容易出彩,所以出現了不少“內容一分,服化道十分”的作品。“服化道”應該與劇情充分結合,不應該為“服化道”而“服化道”。《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在這點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比如開篇的大漠場景,與看到的各版都不同,給人以新意;梅超風在枯井練功,光的運用非常老練;黃蓉與郭靖初遇,雖都是古代的商街景卻拍得豪華而不失分寸,與《長安十二時辰》的壯麗不同,與一般古裝劇的街景也不同。
趙子琪版包惜弱、姬晨牧版楊鐵心殉情的場景,拍得很震撼,因為鏡頭處理得很立體,比以往用布景匆匆處理一下,迥然不同。
不浮躁,不夸張,這種恰到好處的精致感,自有其力量。

其四,強化了部分細節。比如裘千丈,在小說中就是一個漫畫式人物,串場、解頤之用,以往各版的處理都比較隨意,而在《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趙健扮演的裘千丈第一次出場部分,在我看來,是最好的一版,敘事完整,在表演上也顯得層次分明,更顯真實,而非以往“鬧一下就算了”式的潦草。
這樣的細節處理在《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還有不少,包括江南七怪,包括完顏洪烈,包括楊鐵心,都顯得更有層次感。應該說,這是整體節奏加快后的紅利——給細節呈現留下了空間。
當然,對于劇中陌生化的處理,我不是都同意,但它們都讓我看到了創作者們的努力,這讓我愿意放下曾經的記憶,像看一部新劇去看它,而不是用情懷、經典之類的大詞來綁架它。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其次,《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嘗試將俠義精神與當下連接起來
在金庸的原著中,武俠的合法性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與此同時,金庸本人也承認,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不能再依靠武俠精神。這就造成其內部的價值分裂:在重大問題上,應該堅持俠義立場;在具體生活中,不應隨便釋放俠義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到的,卻又是至高的精神追求,這使武俠創作難以持續。近20年來,更精致、藝術上更成熟的武俠小說其實有很多,但真正得到讀者認可的卻不多。人人愛武俠,但愛的只是傳說,將當代的武俠創作逼入窄巷。
是重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舊腔調,還是找到新的立足點?如何找到這個立足點?《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做出了自己的嘗試——呈現人性的博弈。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從各版《射雕英雄傳》看,人物性格相對簡單,這也是原著的特色,好人就一切都好,壞人則一切都壞,正因為壞人太壞,所以應該用暴力、殘忍的方法對待他們。這種大黑大白、大善大惡,會給讀者以道德的“爽”感。是非的世界簡單而痛快,遠比復雜含混的現實更有趣。
《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則試圖呈現人性的豐富性。歐陽克、楊康本身都是受害者,作為黑箱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有掙扎,有困惑,但最終無法對抗原生家庭之惡,如愿以償地成為了惡人。
以往各版《射雕英雄傳》中,比較強調現實需要對個體行為的扭曲,比如楊康想繼承完顏洪烈的財富與榮耀,歐陽克想在江湖中揚名立萬,《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雖也有這方面的刻畫,但但重點放在了歐陽克、楊康是處于對內心安全感的需要,才逐漸黑化的,至少在我看來,這個表達更接地氣。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對于老一代觀眾來說,物質匱乏是揮之不去的痛苦體驗,能很快理解利益對人性的扭曲。但對新一代觀眾來說,物質因素的作用已沒那么大,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內心的關注,對個體成長的關注,試圖找到自己。
楊康肯定愛過穆念慈,歐陽克也怨恨自己,但他們無法超越受創的童年記憶,而郭靖的智商雖不如他們,卻有一個更健康的童年——相信自己和正義站在同一邊是如此重要,它賦予了一個人寬容、慈悲、真誠和自我批判。
《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的郭靖是一個略顯猶豫的郭靖,楊康是一個充滿復雜性的楊康,歐陽克是一個執念于追憶母親的歐陽克,他們儼然和我就在同一間寫作樓里,就坐在我的格子間的旁邊。能將大開大合的歷史和虛無縹緲的武俠精神,與具體的生活鏈接起來,是《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值得琢磨、玩味的地方——在今天,我們仍需要武俠精神,因為它可以對抗我們內心的那些陰暗,使自己不沉淪。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其三,《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更具女性視角
金庸原著最受批評的部分,便是缺乏女性視角。
雖然在《神雕俠侶》中,金庸試圖對傳統的烈節觀有所反省,但整體來說,金庸小說帶有比較典型的男性氣質,雖然刻畫了很多精靈古怪的女英雄,但她們無一例外,堅持的都是男性的價值觀。無條件的忠誠、放棄自我、主動犧牲……這些美好品質一旦與身份結合起來,就會變得不可描述。
在此方面,《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做出了不少修正,至少劇中的女性更有現代感。
以包惜弱為例,以往各版更強調她作為母親的身份,對她本身的呈現不足,最終在“從一而終”和“報恩”的價值沖突中,不得不選擇自毀。在《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包惜弱的戲份雖不多,但人物呈現相對完整,有了自己的個性,不再是道德代言人,雖未徹底擺脫原著的陰影,但至少貼近現實、真是可感。
再以黃蓉為例,在以往各版中,強調了她的頑皮、聰明之外,卻忽略了她還有殘忍的一面,對付敵人時,常不擇手段,后者常常被視為“必要的惡”,予以忽略。應該說,黃蓉是每個男人想扮演的角色,投射到女性的身上,變成每個男人都想得到的助手。《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則將她強化了她的涉世未深、喜歡惡作劇的一面,也許不那么“可愛”了,卻更真實了,當然,并不是所有觀眾都愿意接受這種真實。

《金庸武俠世界》劇照
再如穆念慈,以往各版乃至原著,都把她刻畫成“完美的受害者”,而《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的穆念慈還有清醒的一面,她的自信才是導致她的生命悲劇的關鍵因素,她以為看懂了楊康的另一面,卻忽略了,楊康并不本質,他的另一面隨時可翻成這一面,經歷了黑箱般的童年,他沒有任何堅持,只有對失去自我的痛苦體驗,他會不斷把這種痛苦給予他人,以安慰自己。個人覺得,這個性格邏輯更具合理性。
《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中在人物塑造上有突破,而主要突破就體現在對女性人物的塑造,其中的幾個女性都與以往不同,我以為,至少梅超風、穆念慈都是各版中比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
古人說:螺螄殼里做道場。拍金庸劇,或許也如此,創作空間就這么大,看如何最大化地去發揮。《金庸武俠世界·鐵血丹心》至少做到了,它與以往各版都不同,只為這一點,我會追下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