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暑期腺樣體手術高峰將至!切不切?聽聽專家怎么說
孩子睡覺打呼嚕,確診腺樣體肥大,成了爸媽的“心頭病”。不切——保守治療周期長,若用藥不規范,很可能做了無用功,氣道阻塞得不到改善,甚至更嚴重;切——雖然手術治療立竿見影,但害怕有風險。很多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
眼看又要到孩子扎堆切除腺樣體的暑假高峰期,腺樣體到底切不切?來聽聽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兒童耳鼻喉疾病中心主任田家軍怎么說。
腺樣體肥大分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兩種
生理性腺樣體肥大:腺樣體自孩子1歲左右發育,3-6歲時進入快速生長期。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生理性腺樣體肥大,通常10歲后,腺樣體逐漸萎縮,成年后幾乎沒有或僅有少許殘留。生理性腺樣體肥大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無需特別治療。
病理性腺樣體肥大:由于腺樣體屬于淋巴組織,當病原體入侵時,它會啟動防御機制,暫時變得肥大。正常情況下,待病原體被清除,腺樣體會恢復原狀。若反復發生呼吸道炎癥,腺樣體被反復被刺激,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縮不回去的“過勞肥”。如果出現病理性肥大,需要及時診治。
出現腺樣體肥大,哪種情況需要手術切除?
1.觀察為主
輕度腺樣體肥大,但沒有鼻塞、打呼嚕、張口呼吸、聽力異常等癥狀,可以定期復查,密切觀察癥狀變化。
2.保守治療
確診腺樣體肥大,病史時間比較短,出現了輕度—中度睡眠、打鼾、張口呼吸、鼻塞等氣道阻塞癥狀,可在醫生評估后,采用藥物治療。
3.手術治療
因腺樣體顯著肥大,導致孩子出現明顯的打鼾、呼吸暫停、睡眠憋氣、張口呼吸、呼吸費力、睡眠不安等重度氣道阻塞癥狀,或使用藥物后無效或停藥后再次出現癥狀,或鼻炎、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反復發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以及出現明顯的腺樣體面容改變,需要考慮手術切除。
田家軍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手術雖然可以切除肥大的腺樣體,但不會逆轉已出現的腺樣體面容,牙齒和面容的改變需要到口腔正畸科進一步治療。為了避免腺樣體肥大造成不良影響,家長應密切注意觀察孩子的癥狀,如果癥狀符合腺樣體肥大的表現,一定要盡早到耳鼻喉科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