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韓國醫政矛盾升級,4個月拉鋸戰苦了患者
持續發酵的韓國醫政風波,正走向新的高潮。
6月17日,首爾大學旗下醫院529名教授宣布,將從每周休診一次“升級”為無限期停診,另有873名教授表明支持集體停診的立場,占比高達90.3%。18日,韓國最大的醫生游說團體、擁有14萬名成員的大韓醫師協會(以下簡稱“醫協”)也發起集體停診行動,并在首爾汝矣島舉行名為“阻止醫療壟斷全國醫生總動員大會”的大規模集會。
今年2月初,韓國政府宣布從2025年起,醫學院每年將擴招2000人(從現行3058人增至5058人),持續5年。自此,韓國便迎來一波洶涌的醫生罷工、學生罷課潮,拉響了韓國醫療危機的最高級別警報。
4個多月過去了,警報長鳴不止。醫政雙方劍拔弩張,病患家屬憂心忡忡,韓國醫療系統危機重重。
“未來將有更高強度的斗爭”
停診,是韓國醫療界向政界發出的最新警告。
“18日的全面休診和總罷工大會只是開始,未來將有更高強度的斗爭,所有責任應由政府承擔。”醫協會會長林賢澤說。5月才上任的林賢澤被視為醫療界的“強硬派”,他要求韓國總統尹錫悅道歉并撤換保健福祉部長官,同時撤回擴招計劃。“如果政府不接受醫生們的正當要求,我們將從27日起無限期停診”。
6月初,醫協就“是否支持醫協強硬斗爭反對政府醫改”和“是否參與醫協6月停診計劃等集體行動”進行投票,90.6%的成員同意對政府的“醫療壟斷”及“教育壟斷”展開斗爭,舉行集體停診行動。醫協強調,此次54.8%的投票率在歷次投票中最高,體現了醫界反對醫改的強烈意愿。
首爾大學醫院緊急對策委員會表示,教授們不能接受政府在今年2月突然提出的“毫無根據的高壓政策”,政府的專家組一直無視醫生們的意見。教授們要求政府全面取消對實習和住院醫生的行政處分、建立醫政常設溝通體制、重新調整擴招名額等。并稱醫療系統已開始崩潰,如果政府滿足這些要求,就會恢復正常診療。
對于醫療界提出的“撤回擴招計劃”等要求,韓國總統尹錫悅則表示,“堅持不可能實現的主張,所有人都會成為受害者”。尹錫悅18日稱,對拋棄患者的非法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并重申將毫不動搖地推進醫療改革,從根本上糾正醫療系統內存在的問題。
目前,韓國政府要求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醫協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煽動成員參與罷工。根據該法,行業協會不得干涉成員的行業活動,也不得限制行業競爭。如果被認定違法,大韓醫師協會最高將面臨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25萬元)的罰款,協會高層將面臨最高2億韓元的罰款或三年監禁。
一場關乎利益的拉鋸戰
針對擴招計劃,政醫界始終呈鮮明對立態勢:政界堅決執行,醫界強烈反對。這也導致雙方盡管有過接觸和談判,但收效甚微。
上個月,首爾高等法院駁回了醫學界要求取消增設醫學生名額的要求。但與此同時,政府作出了一定讓步,將醫學院擴招數量從2000人下調至1500人。但這仍被韓國醫學界視為重大挫折,要求政府徹底廢除擴招,繼而爆發了近期多場停診與罷工。
此外,韓國政府曾在4月設立醫療改革特別委員會,希望在這一多邊協商機制下與醫療界對話。醫療界對此強烈反對,要求與政府“一對一”直接對話。
醫學院擴招是否有必要?雙方各執一詞。據韓國政府測算,該國將在2035年出現大約1.5萬名醫生的缺口,醫學院擴招是為該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未雨綢繆。但在韓國醫界看來,當前韓國人口出生率進一步降低,醫生數量將供過于求,醫療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才是癥結所在,需要政府在這方面給予更多財政支出。
各執一詞的背后,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這場拉鋸戰關乎著雙方利益。
在韓國,私立醫療機構占到90%以上。韓國醫院呈資本垂直支配結構,以財閥級大型醫院為頂端,延伸至最底層個人診所,這種結構日益固化。有分析認為素有“白衣貴族”之稱的韓國醫生是為維護自身階層的利益,不愿讓后來者“多分得一杯羹”。
而對韓國政府而言,醫學院擴招計劃是一份爭取民心的“政治籌碼”。韓國保健醫療工會2023年12月進行的調查顯示,89.3%的韓國民眾贊成醫學院擴招。醫療改革是尹錫悅政府提出的幾大改革方向的重點領域之一,能否成功推行將關乎政府形象的塑造。另有專家指出,尹錫悅政府執政以來,高物價、高通脹,一直困擾著韓國民眾和社會。如果此次醫療改革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就會不斷加大,韓國社會階層的撕裂也會進一步加劇。
“不應讓患者承受代價”
從2018年到2022年,韓國醫院拒絕救護車的案例多達3.7萬件,其中三分之一的拒收理由是缺乏相關醫生,韓國民眾“苦醫生少久矣”。這場拉鋸戰,給本就承受重壓的韓國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據韓國保健福祉部統計,韓國有約3.6萬家私人診所,其中約1463家(占4%)提前通知政府18日停診以參加抗議活動。截至18日下午4點,至少5379家醫療機構暫停營業,占比達14.9%。韓國政府已于17日啟動應急方案,針對重癥疾病患者實行應急輪流值班制,首都圈、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四個地區的醫療機構將制定排班計劃,確保每天至少有一家機構值班,全天候負責急診救治工作。
韓國醫政界的持續對抗,讓民眾不滿情緒日益高漲。韓國衛生和醫療工作者聯盟上月底的民調顯示,高達85.6%的受訪者認為醫生應該重返工作崗位,只有12%支持醫生的罷工行動。
因為停診,更多患者面臨錯過最佳治療期的風險。以患者生命為代價與政府對抗,在韓國醫療界內部也存在反對的聲音。有多個協會組織表示,醫生不能讓患者陷入恐懼和危機中。韓國分娩醫院協會、大韓兒童醫院協會等多家協會宣布不參與停診。大學醫院癲癇科教授組成的“重點癲癇支援醫院協商機制”發聲明指出,癲癇治療一旦中斷將大幅增加患者受傷或死亡的風險,因此治療永遠不應中斷。
韓國92個患者團體聯合譴責醫療界不應該用患者生命做籌碼,呼吁醫生們取消停診等行動。韓國患者聯盟組織發表聲明,批評罷工醫生把患者作為向政府施壓的籌碼。聲明稱:“難道在首爾大學下屬醫院接受治療的非急診患者和非重癥患者應該承擔停診的代價嗎?”另有韓國民間組織稱,停診無異于把“已在懸崖邊上的患者”推向深淵。
這場以患者生命為代價的拉鋸戰,何時能被喊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