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烏魯木齊看似老舊、實則年輕的巷子,你猜是哪?
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第一反應是哪里?不賣關子,今天去逛逛南湖。
為什么想帶大家逛逛南湖,先說說我的感受。

這里老舊與新潮交織,街區里自帶一種混搭的氣質;
這里的行人也很有特點,一撥人帶著一身的忙碌與疲憊匆匆而過,另一撥人則穿著時髦、神情悠閑;
這里的故事從五湖四海而來,又停留、扎根于此,社群聚落舒展地伸出觸角,長出共生的枝條,不同特質開始串聯……

在這座城市真實的道路上空,這種多元混合觸發了另一個聯結路徑網絡,生成一幅新的奇妙“地圖”。
它有多奇妙?
聽這片兒的人講一講,再跟我一起逛一逛。

我第一次到南湖片區的時候,還是三年前的冬天,和紅魚社的兩位主理人約在歸鄉咖啡館,巷道窄、店鋪密。
鞋踩在雪上,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和周遭的叫賣吆喝聲混在一起,偶然路過炸油條的攤位,熱油發出的滋啦聲也加入“合奏”,整條街熱鬧得絲毫不像冬天。

三年后,我再來南湖這一片,還是先到歸鄉咖啡館,見見主理人貓爺。
貓爺沒有過多評價南湖這一片,她一邊做著外賣的 7 杯咖啡,一邊跟我聊著這幾年的變化。
“新開的店越來越多了,讓我和合作人都覺得自己五年前在這里開店的決定,沒有錯。”

嘉嘉,就是貓爺口中“新開的店”的主理人。
今年5月,他接手了麻瓜咖啡,從“在南湖上學的學生”“愛到南湖玩的年輕人”變成了“在南湖開店的年輕主理人”。
“這一片兒,在摩界(文創旅游園)建成后變化太大了,以前上學時候出了學校根本不想來,現在這邊有各種各樣有特色的小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加上巷道邊的大樹,是烏魯木齊市區內少有能讓人感覺很放松的一塊兒地方。”

在嘉嘉看來,進城務工的人員、時尚潮流的年輕人,這兩個不同的人群,總是同時出現在這片地方,也毫無違和感。
我問愛畫畫的飛 Sir ,如果用一種顏色形容這一片兒,他覺得是什么顏色?
飛 Sir 不假思索地說,藍色。

為什么是藍色呢?飛 Sir 告訴我,他認為藍色是最廣泛、最能代表自由的顏色地球上大面積的藍色區域里,還有很多未知,值得探索。在飛 Sir 看來,和南湖這一片兒的氣質如出一轍。
我又問開古著店的宇子,他認為南湖這一帶的氣質,最像哪件什么衣服?
宇子考慮了很久說:“它不像任何一件古著,更像是古著的復刻版。”

究其緣由,宇子向我解釋道,古著需要時間累積、存在一定歷史積淀,而如今的南湖和從前的樣子已大相徑庭,它已經完全是一種新的面貌。
的確,南湖一帶有政府、廣場、圖書館,位置核心、交通便利,而周圍又環繞著長青、林青、文青等以自建房為主的街巷,同時融合了繁華大廈與市井煙火。



走在街邊,“此房出租”的招牌在大門外隨處可見。而大門里,是不少人的第二個家。
在街邊,我又和外來務工賣水果的阿梅聊了聊。
她一邊和我聊著,一邊理貨、一邊給客人挑選的水果稱重,她的孩子也正在攤位的一邊寫作業。

我們聊得不多、也相對零散,但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阿梅笑著說:我對這一片沒什么感覺,租金便宜、逛得人也多,可以讓我們一家落腳,就挺好的。
宇子認識南湖周圍不少像阿梅一樣,拖家帶口來務工的朋友。取貨拿快遞、早餐的包子、下午茶時間的水果……

宇子和他們的關系,說是相熟但彼此甚至不知道名字,說是不熟又日日低頭不見抬頭見。
對此,宇子說:“每天一來這一片兒,就像回家了,舒服。”

宇子對這一帶有“家”的感受并非僅為己見,而是社區店鋪的典型特征。
從前,隨著城市建設,盡管南湖一帶充滿煙火味道的建筑群得以保留,但也漸漸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進程中減弱了一些生機。“我們剛入駐南湖的時候,這里的住戶幾乎很少有年輕人。”嬉游客棧的主理人之一——老狗告訴我。

而如今,這一帶既保留了街道特色,又有各式各樣的店鋪融合生長著,非標準化、系統化的商業店鋪,也讓這里更為琳瑯滿目。
這其中,少不了一家又一家老店的扎根。

在南湖開了 10 年的嬉游客棧,是烏魯木齊第一家 Livehouse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也幾乎是烏魯木齊唯一一家 Livehouse 。
門頭并不顯眼,以暗色為主,走進內廳才能發現別有洞天。這和嬉游想給人的感覺一樣:你懂,就來。


這些年里,嬉游也的確是這樣做的。聚合本地優秀的音樂人,又想盡辦法把其他地方的音樂人邀請到新疆,一場又一場演出、一次又一次相聚,因為音樂,也因為熱愛。
為什么會開在南湖呢?
談及最初的緣由,好像也沒那么多理由,無非是“合適”,租約也一簽就是 10 年,今年剛好是第十個年頭。



只有音樂不夠,客棧、餐廳、沙龍場地……隨著發展和生存需要,嬉游一點點地調整、轉變。
直到去年,嬉游決定把部分客房改為包廂,在餐品上加入火鍋,引領了一波看著電影吃火鍋的風潮。



我到嬉游的時候,店里客人并不多,這也是讓嬉游困惑的地方。
“受到的評價、反饋都不錯,但人好像越來越少……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想繼續在這里,保持一份初心。”老狗有點感慨地說著。

就在對面的嬉游同品牌甜品店——嬉游麥田,也保持著和嬉游客棧一致的初心。
專注把產品做好,不管是茶,還是甜品,最重要的是讓人覺得好、覺得放松。

獨棟純白色小樓,推開大門進入,仿佛和外面的街道截然不同。
“歡迎回家”的招牌和“歸鄉”的名字不謀而合,就這樣在南湖巷子里“窩”了 5 年的歸鄉,也算是南湖一帶最早開起來的一批咖啡店。

不做“花哨”的東西,是主理人貓爺和合伙人們共同的想法。于是,在歸鄉里,目光所及都是簡單的。
原木風桌椅、棉布風格的蓋布、大面積的綠植相互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可以在這里心安理得放松的感覺。



為什么感覺桌上有點空?貓爺告訴我,他們想讓店回歸最初的樣子,于是在今年做了些減法。
這些空著的地方,原先都有擺件,但開店越久,擺件越多,越多越亂……“索性,都去掉。”貓爺笑笑說。

在這里待著,就喝一杯美式的時間,再走出門,仿佛輕松不少。

這一帶,新店也不少,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像這一帶街巷的名字一樣,長青、林青、文青……“青”字輩自成一派,看起來帶著蓬勃,帶著昂揚,帶著仿佛永遠年輕的活力感。
正如一家家、一茬茬新店,因為不同的愛好,又因為相同的喜愛,聚在了這里。

文章開頭的飛 Sir ,就是已物制造的主理人。
店面是租的,家具是飛 Sir 自己做的,還有不少物件裝飾也都是撿來的、淘來的舊物。



就是這樣一家看似“拼湊”的店里,飛 Sir 把自己創作的、喜愛的,都搬了進來。衣服、皮具、繪畫、串珠……風格多樣、類型不一。
打開大門迎客,遇上聊得來的客人,就多聊幾句;遇上風格不一致的客人,飛 Sir 也不介意,“喜歡不喜歡,全憑個人”。



帶著一種:“而非一定要你消費的氣質”,在南湖這一帶,并非已物制造一家。

熟悉麻瓜的朋友知道,它已經開了兩年,去年民謠歌手馬頔還到店喝了杯咖啡。
為什么說它是新店呢?今年 5 月,麻瓜換了主理人,店里也有了些新動向。

在空間上,嘉嘉搭了個室外的平臺,爬山虎的種子還沒種好,就已經開始想象坐著喝咖啡,被植物包圍的愜意感。
在內容上,引入了精釀啤酒。“周圍酒吧很多,但小而美、安靜的不多,我想做一家能讓大家微醺舒適的。”



我到店的時候,試營業還不足一周,一切都在起步階段。
嘗了幾杯精釀、咖啡。“三莓”精釀,有點酸卻回味無窮,瀑布咖啡看似甜實則口感層次豐富,有點意思,開始期待爬山虎長滿的那一天了。

獨棟店鋪,居于巷道內,周遭安靜,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的一家。
宇子和山羊在來烏魯木齊前,在克拉瑪依開店。
偶然一次機會來烏魯木齊參加摩界市集,便誤打誤撞碰見了這棟樓。“當時這還是空的,我和山羊站在樓前面看了很久,當時腦袋里就有了店的模樣。”

今年,是 GOATVINTAGE 開業的第二個年頭,作為烏魯木齊古著行當里的前沿店鋪, GOATVINTAGE 還想做很多延展。
利用好這棟樓,在大園區范圍內做出來一片自己的“理想國”。



具體都有什么?宇子打算保密。
從他透露的只言片語里,我也沒有獲取太多信息,唯一確定的是,這一帶的生機好像層出不窮、生生不息。

在街區上坡下坡繞了幾個圈,摩界就在其中屹立。
夏日的園區里,已經支起了幕布放著球賽。和朋友拍照的、吃飯的,如我一樣閑逛的朋友們來來往往。



想起來嬉游客棧老狗說的一句話:這一帶有不少不想睡覺的年輕孩子;又想起來朋友說的:不敢到摩界,有“潮人恐懼癥”。
你呢,你對摩界是什么感覺?
//
游走在南湖一帶,獲得的體驗好像更為開放式。
它不像其他商業一樣有很強的目的性,我們來來往往也不一定是消費,在街區中閑逛也好,坐在空間里喝一杯咖啡也罷,都會讓你我有所收獲。
這里的店是鮮活的,人也是鮮活的,哪怕街道看似老舊,又有什么關系?
或許城市的多元,正在于不同,在于包容。
作者:韓雨琪
圖片:韓雨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