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擴圍:不到7萬人的岢嵐縣推進大部制
山西省第三批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落子常住人口6.9萬的忻州市岢嵐縣。
據微信公眾號“岢嵐政務”消息,6月13日,岢嵐縣召開機構改革動員會。會上,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明光宣讀了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人口小縣(岢嵐縣)機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先林就《岢嵐縣機構改革實施方案》作說明。
岢嵐縣委書記孟宏斌要求,全縣上下要深刻認識深化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切實以深化機構改革的新成效,為加快推動岢嵐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要準確把握全縣機構改革目標要求,圍繞完善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機制,突出主體功能設置機構,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大部制組織架構和機構職能體系。要切實加強對黨政機構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積極安排部署,嚴明紀律規矩,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圓滿完成機構改革各項任務。
岢嵐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黃土高原中部,國土總面積1984平方公里,轄3鎮7鄉、99個行政村,總人口69324人。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0.6億元,增長6.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億元,增長6.1%。
按照縣委書記孟宏斌的表述,岢嵐縣的人口小縣機構改革,仍將以“大部制”為原則。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山西省15萬人口以下的人口小縣數量較多,存在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人浮于事等突出問題。2020年以來,山西省前后兩批6個試點縣(忻州市河曲縣、臨汾市浮山縣、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石樓縣、晉中市榆社縣、長治市黎城縣)探索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改革重點包括,加大職能相近的黨政機構重組整合力度,變“單兵作戰”為“兵團攻堅”;簡化黨政部門中間層次,精干設置內設機構,改善上下溝通和政出多門現象;大幅精簡壓縮事業單位機構和人員編制,縣直事業機構實行限額管理,推進編制資源下沉等。
這些試點縣中,河曲縣將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35名領導職數精簡為114名;將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名事業編制核減為659名。婁煩縣改革后共設置黨政機構22個,較原來減少13個;按照重塑性事業單位改革要求,整合設置事業單位40個,較原來減少22個。
2024年,山西人口小縣改革向更大范圍推開。
2月1日,大同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人口小縣(左云縣)機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大同市機構改革方案》等。
左云縣常住人口約11.5萬人。3月23日,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盧東亮來到左云縣代表團,與代表們一同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市法、檢“兩院”工作報告。他強調,要穩妥有序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借鑒先進經驗,完善改革方案,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不斷提升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等。
根據《南方周末》發布于今年5月報道,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包括大同市左云縣、朔州市右玉縣等在內,山西約有5個“人口小縣”成為第三批改革試點縣。
總的來看,本輪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始于山西,主要特點為通過“大部制”改革來降低行政成本和財政負擔。目前,這項改革已在山西、青海兩省多個人口小縣完成,另有湖南、安徽、甘肅、江西、陜西、福建等地相繼釋放開展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信號。在四川省甘孜州,常住人口3.04萬人的鄉城縣也在6月7日提出了“不斷提升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工作實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