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里影業總裁:四類電影具有抗周期性,可解決觀眾每隔6至12個月的審美變化

“過去三年,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巨大的變化,相信很多電影公司也都有同感,我們不知道該拍什么樣的電影給觀眾,傳統意義上的一些類型和題材,觀眾似乎并沒有那么喜歡,而此前有明顯天花板的題材,如懸疑類題材這兩年又得到觀眾熱捧。”
6月16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上,阿里影業(1060.HK)總裁李捷認為,觀眾對于電影的價值主張、審美趨勢周期是6至12個月,而電影的制作的周期是24個月到36個月,制作方在長周期內如何契合觀眾短周期的變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李捷表示,阿里影業初步判斷未來有四種類型的電影具有抗周期性,可以解決觀眾每隔6至12個月的審美變化,“一是品質感電影,視聽上的‘電影感’是電影與短視頻、劇集、綜藝最大的區別,電影院里的沉浸式體驗無可替代;二是大制作的電影和工業化的電影,雖然它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投入大;三是個體命運與家國情懷、時代共鳴相關聯的電影,而不是一些架空的、虛構的電影;四是讓中國的觀眾看到全世界各個國家不同類型、不同文化、不同表達方式的好電影。”
李捷認為,今天的電影行業遇到一些挑戰和困難,整個行業都要有一些定力,未來的5至10年可能是更大的投入,但是也會有更大的回報。
對于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術對電影制作的影響,李捷表示,技術革新在過去20年一直影響的是搜索信息門戶、社交等,GPT-4發布后,制作領域和內容創作領域有較大的變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主要方向,“在視線所及的3至5年內,人工智能給影視產業帶來的影響是一種優化、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方向上的,傳統影視制作是以創作者、創意為核心,這個不會因人工智能而改變或動搖。”
李捷透露,公司在AIGC領域的好幾個方向都在做大的投入,此外,阿里影業也看好虛擬拍攝加AI,阿里影業目前在國內已投入7個虛擬拍攝的影棚,希望虛擬拍攝能夠從更具象的角度,解決電影實拍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科幻電影、災難電影等題材方面的表現。
5月29日,阿里影業發布2024財年業績,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影業實現收入約人民幣50.36億元,同比增長44%;經調整EBITA連續4年實現盈利,盈利約人民幣5.04億元,同比增幅61%。 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共參與出品、發行影片超60部,其中《孤注一擲》《消失的她》《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長安三萬里》等十五部影片進入同期票房前20,累計票房占總票房超60%。
財報披露,阿里影業電影投資制作待映項目超50個,版權及開發項目超30個,《封神第二部》《東極島》《群星閃耀時》《無悔追蹤》《鏢人:風起大漠》等多部優質影片將根據市場情況陸續上映或在逐步推進中。
據大智慧VIP,截至6月14日收盤,阿里影業漲2.17%,報0.470港元/股,總市值138.60億港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