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辭書社“刻經”馬恩全集MEGA1國內首次公開影印出版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MEGA1)近日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這是國內首次將這一馬恩全集最原始版本集齊并公開出版發行。
12月22日上午,圍繞該出版物所展開的 “馬恩文獻的早期編纂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鑒”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稱為MEGA1,于1927年至1935年間出版,共12卷13冊。
MEGA1原計劃分四部分出版,由于種種原因,在出版了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及一卷專題卷(即1935年紀念恩格斯逝世40周年的專題卷)后便告擱置,其中梁贊諾夫主持了5卷6冊,阿多拉茨基主持了7卷。
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為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與法蘭克福社會調查研究所合辦了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出版公司,梁贊諾夫主持工作的第一卷MEGA由該公司出版。之后該公司駐地移至柏林,更名為馬克思恩格斯出版公司,后多卷(除第一部分第一卷、第七卷和專題卷)由該公司出版。第一部分第七卷和最后的專題卷,則由莫斯科的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此次影印出版MEGA1,大部分底本購自海外,并參考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圖書館藏本等海內外藏本。內容包括已出版的第一部分7卷8冊、第三部分4冊及專題卷1冊,增加了原版前言的中譯文、中德對照的總目。前言經譯者、原中央編譯局編審盧曉萍修訂,復旦大學湯銘鈞博士審讀,提高了準確性與專業性。

12月22日上午,圍繞該出版物所展開的 “馬恩文獻的早期編纂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鑒”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以下系參與座談會的部分學者發言節選。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曉明:上海辭書出版社現在做的這本書屬于刻經,是功德無量的工作
今天的討論是關于馬恩文獻的早期編撰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鑒,實際上,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曾經也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借鑒,就是佛教的中國化,照中國傳統的分類,有刻經、譯經和解經的工作,上海辭書出版社現在做的這本書屬于刻經,是功德無量的工作。接下來還有解經,南京大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解經的重鎮,南京大學這方面是國內現在做得特別好的,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解讀做了大量的工作。編譯局的工作是馬恩經典文本的翻譯,是譯經這一方面的。所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鑒,刻經、譯經和解經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的話,我們就不可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面做出中國化的闡釋。所以玄奘的歷史地位特別高,因為如果沒有玄奘及其前輩的一系列刻經、譯經和解經的工作,佛教的中華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這樣的時期,我們看到國內在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的早期的研究、翻譯和解讀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想起20世紀初,蘇聯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在這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的好,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932年同時出版了俄文版和德文版,但是德文版很糟糕,俄文版相當優秀,以至于后來的研究工作都是在俄文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做的,因為他們有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不僅有很多專家,還有盧卡奇大師也在研究院工作,使得1844年手稿在1932年就有了這么好的版本。這個工作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言,非常重要。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張雙利:影印本的出版,則的的確確能讓我們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做到無障礙、無偏差
我接到這個會議通知的時候,第一個想的就是原本我們以為只有在西方哲學學界才會有這樣的出版,比如在老師和學生中流傳很廣的“劍橋政治思想史原著影印系列”,那個原著系列基本上把我們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需要的基本學術支撐能支撐起來,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馬恩經典著作思想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馬恩經典著作思想研究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就是研究一定需要背靠原著,中央編譯局編譯的馬恩全集的新版和舊版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背后的依托,另一條線索就是一定要有現實關懷、問題意識。而思想研究需要學術支撐,學術支撐對文獻就有更高的要求,就比如西方哲學的學術研究需要有原著、一手文獻的研究,因此MEGA1影印本的出版,一定能使思想研究背后的學術支撐更加堅實、更加可靠,一定能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對經典著作的思想研究方面的硬度。中國的思想研究有中國人獨特的問題意識和原著依靠,但是如果在原著上總是隔著一層的話,在研究的硬度上總是稍欠火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辭書出版社在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另外一點想補充的就是,越來越覺得,到新世紀,尤其最近十年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不僅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整個世界。所以接下來年輕人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實際上需要國際眼光、世界眼光,加上中國立場,或者中國意識。要有世界眼光的話,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語言、依托的原著、學術資源上不能有任何偏差。所以現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生在英文、德文上都要有很好的功底,如果我們的中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要有世界的影響力的話,中央編譯局的新舊兩大版本的中譯本,給出了對現實問題的關懷,托起了思想性,而影印本的出版,則的的確確能讓我們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做到無障礙、無偏差,這就能使我們整個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的意義更加落到實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第一要對會議表示祝賀,第二對上海辭書出版社做的這個重大的事情表示感謝,對我們做研究的人來說,這是最有效、最真實的支撐。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闞寧輝:讀文獻要讀原典
我是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的,中國古典文獻學有個重要的本領就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部書從我們從事中國文獻學的來說,也有同樣的價值。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個時候影印出版這部重要作品,體現了很好的當代價值。讀文獻要讀原典,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化的重要成果,這個成果的源頭在哪里?在40年的基礎上回頭看,今天肯定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收獲,在這方面也有很大的期待。

(南京大學)張一兵: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能回歸到經典文獻,從漢譯回到德文以及復雜的語種,經歷了二三十年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能回歸到經典文獻,從漢譯回到德文以及復雜的語種,經歷了二三十年。我會想起一些場景,一個是25年前第一次到中央編譯局,還是去影印MEGA的書稿。編譯局從80年代開始翻譯介紹MEGA,當時我們想到了有沒有可能中國人自己來面對馬克思的著作,那是25年前。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從去年開始,我們有個MEGA的研究小組,全部是年輕同志,70%是德國回來的,也有一些法國等國家回來的。我現在鎖定的目標是第四部分,結構里面正好是MEGA1沒有的,是現在MEGA2的筆記部分。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比較MEGA1和MEGA2,以及MEGA2的兩個不同階段的編輯原則,文章發在《現代哲學》上。MEGA1中梁贊諾夫和阿多拉茨基的編輯原則也是不一樣的,這其中有種種原因。梁贊諾夫1930年被斯大林槍斃,有些編輯原則是不被認可的。阿多拉茨基開創了后來蘇共的研究院的編輯原則。回頭來看這部書稿的出版,這不僅是出版界,也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也是十幾年前,我和中央編譯局老局長討論過第二版要不要收入一部分MEGA的新文獻,我們主要用的是MEGA2的主要文獻。但是直接面對MEGA,回頭去看歷史上的MEGA1,意義究竟在什么地方。前年夏天,我參加在柏林的一個會,后來在大教堂邊上的一個書店買到了MEGA1的八卷,南大的圖書館藏了十一卷,還是缺兩卷。關注MEGA1就涉及解經的問題。從文獻上來說,這部手稿里面的問題是很多的,舉個例子,梁贊諾夫和阿多拉茨基編的思路是不一樣的,被批評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就在阿多拉茨基編的當中,刪除了很多馬恩的重要注釋,這個版本也是中文全集版的第一版第三卷的母本,是后來所批評的。后來198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是巴加圖利亞版。從文獻學角度講,從精準度來說,不能跟MEGA2相比,但是歷史意義,從梁贊諾夫在列寧的指導下第一次提出我們要真正做好經典手稿出發,這段歷史,對我們更好地面對今天的研究是極其重要的。MEGA2的編輯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75年到90年代,現在的MEGA2的編輯原則完全是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德意志意識形態》新的稿本剛剛出版,其實現在新的MEGA2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已經否定歷史唯物主義,否定《德意志》是一本書,基本思路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魯路:MEGA1的出版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MEGA1的出版具有重要意義。意義之一是它引發馬克思主義研究走向深入。馬克思的很多文字都是在MEGA1中最初得到發表的,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它們的發表引發了廣泛討論。像曾經在蘇共馬恩研究院工作的盧卡奇就是在接觸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后寫下了《歷史與階級意識》的。MEGA1最早刊登了馬克思與查蘇利奇就俄國村社問題展開的書信往來,刊登了梁贊諾夫在發表馬克思論中國、印度問題的文章時寫的前言,它們引發了人們關于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討論,這種討論波及我們國內。從這一意義上說,MEGA1的出版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意義之二是,MEGA1對其他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版本的編輯起到了啟發作用。MEGA1第一部分第一卷第一分冊刊載的前言講,這一版本目的是為廣大讀者閱讀馬恩奠定一個堅實的文本基礎。因此,前言不做主觀性評價,注釋也避免主觀性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客觀的文本,給研究人員留下自由討論的空間,而不是用權威性定論阻塞學術自由的空間。這一點對后來很多馬克思著作版本的編輯都有啟發作用。
意義之三是它對MEGA2具有啟發作用。歷史考證版一般分三個部分:著作、書信、筆記。也就是說,所有著作放在一個部分中。但是,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過程貫徹終生,他一生中還寫下很多其他著述。如果把《資本論》和其他著述的寫作過程合在一起統一編排,就會使他創作《資本論》的獨立過程淹沒在他浩如煙海的文字當中,讓我們無法形成一個明確的《資本論》創作過程的前后脈絡。所以,MEGA1采取一種獨創性做法,為《資本論》及其手稿開辟一個獨立部分,也就是第二部分。這一做法為后來的MEGA2所汲取。
意義之四是,為了編輯MEGA1,蘇共馬恩研究院大量搜集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它在搜集手稿的基礎上編輯歷史考證版,并在編輯歷史考證版的基礎上建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搜集手稿、編書、建構理論體系,這三者導致蘇聯在為期70年的時間內掌握了充分的意識形態話語權,以至于中國也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認可、接受這種話語權。我認為這種做法相當成功,它也許可以對今天的中國起到啟發作用。我們今天也收集手稿,但僅用于展覽是不夠的。是否可以參考前蘇聯的做法,在此基礎上編書,進而建構理論?這是MEGA1相對于我們今天的意義所在。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猛:扎實的文獻的前提和基礎,就能避免阿爾都塞提出的“還沒提出問題,就已經解決問題”的困境
我一直在想我們該怎么理解MEGA1的出版,直接的意義是MEGA2有一些文本現在實際上還沒完全做出來,沒法看到,比如《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這個層面上MEGA1就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還有一些筆記和書信,MEGA2還沒做出來,就不得不采用MEGA1,有些網站上也能找到部分,但是也不全。這次辭書社能整個把MEGA1影印出版,對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非常重要。
對文獻的重新解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建構起一套新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但這樣的重新建構和闡釋的過程中,如何能夠讓這種建構和闡釋站得住腳,那么對文本的準確解讀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扎實的文獻的前提和基礎,就能避免阿爾都塞提出的“還沒提出問題,就已經解決問題”的困境。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汪行福:MEGA1造成的歷史效果是我們理解和研究的前件
有兩個現象,第一個是現在許多馬克思主義學的學者認為,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是恩格斯主義,是恩格斯利用馬克思的著作的序言、小冊子來建構了恩格斯思想。那么MEGA的出版就能讓大家能讀到更多的馬克思的文章,為我們能通過對馬克思的原始文獻的閱讀來增進對馬克思的了解。
另一個是MEGA1誕生了兩本書,就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這兩本書對后來的馬克思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有學者認為這兩本書只是那一時期的多個手稿,并不成書。這種現象怎么來看,就是MEGA1中有這兩部書,但是MEGA2認為不成書,只是多個手稿。MEGA2很重要,但MEGA2 沒有重要的、顛覆性的文獻的發表。MEGA1不能否定,從解釋學的角度來說,解釋學重視的是歷史效果意識,就是說這樣一本書,在歷史上出版、流通、解釋中形成了巨大的歷史效果,即使我們今天按照MEGA2來研究馬克思,但是MEGA1造成的歷史效果是我們理解和研究的前件,它總是在那里,并且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MEGA1的影印的意義也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可及的手段,也有這一層的意義。

1879年的恩格斯
【延伸閱讀】在MEGA1影印編輯過程中,編輯如何進行“修補”?
我國著名出版家張元濟先生在總結古籍整理經驗時,曾提到不少古籍“文字幾不可辨,墨瀋旁溢,瘢垢盈紙,若不葺治,恐難卒讀”,所以常常“有就底版描潤之舉”。MEGA1雖非傳統意義上的古籍,但由于出版時間較早,限于當時排版印刷的客觀條件,或有字詞缺失之處,在掃描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如重影、扭曲、缺失等問題,和古籍整理中遇到的上述難題頗有相似之處。為保證出版質量,上海辭書出版社哲社室的責任編輯和“寰宇文獻”特約編輯一起,進行了較多比對和整理工作。
在MEGA1的影印編輯工作中,遵循“有原書,以原書,不可得則以別本”的原則,借鑒了古籍整理中的對校、本校、理校和他校法,盡可能地對漫漶不清之處和缺漏的頁面進行了修補。
對MEGA1修補,主要針對以下三種情形:
一、因掃描不當造成頁面中字符扭曲重影,一般出現在頁面中間或者行尾,表現為從上至下的一長條,共計52處。通過上下語境可以判斷出被扭曲的字符(散見于第1卷、第3卷)。另有成團墨跡導致字符不明者,這種情況也大都可以辨識被覆蓋的字符(如第6卷678頁)。
二、因鉛字排印等原因引起的行首或行尾字符缺失,共計45處。通過邀請精通德語的外審專家辨認,并在權威網站上查找已經出版的文章(如在施普林格的網站上查找相關出版物)來比對等手段,對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以上情況散見于第2卷、第3卷、第6卷、第9卷、第10卷、第11卷。)
三、審讀原稿過程中發現有連續空白頁、重復內容、頁面部分內容缺失、腳注數字與內容不一致等情況。這一情況多與原書狀況、掃描質量有關。通過重新掃描原件(部分內容通過掃描英國圖書館所藏版本來修補)、在一些學術出版網站下載已發表的文章來核對補充。(第1卷90頁腳注缺失,第2卷165頁前后連續空白頁,第3卷435頁缺一頁,經掃描原件補充。第7卷190頁、503頁墨跡遮擋,第8卷273頁右上角、274頁左上角空白,等等,以網站上的文章作為校對參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