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包融共治】我是特邀調解員 陳威



包頭市兩級法院積極融入黨委政府領導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做實人民法院指導調解的法定職能,不斷探索“北疆楓橋”在多元解紛工作中的全新內涵與深度運用。
為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帶動特邀調解員工作積極性,包頭中院將陸續公示2023年度全市法院1-10號特邀調解員相關信息,以提升群眾對法院特邀調解工作的認知度、認可度。
陳 威
特邀調解員

陳威,九原法院特邀調解員,九原區麻池鎮人大代表,現任麻池鎮觀音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從事調解工作7年。擅長調解婚姻、家庭、勞務合同糾紛等民事案件。2023年參與訴前調解案件1101件,調解成功898件,調解成功率81.56%。
調解經驗 心得分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調解員,我們的“器”就是法律知識、溝通技術、調解技巧等,只有充分掌握這些“器”,我們才能有效地化解糾紛,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第一次參與調解的是一起業主拖欠物業費被物業公司起訴的案件。為了更深入了解業主拖欠物業費的原因,我們兩位調解員實地走訪了業主所在小區,充分聽取了雙方當事人訴求。在與業主的溝通中,我們發現很多業主法律意識非常強,掌握學習了很多相關的法律知識。很多法律知識我們這些調解員都不了解,我深感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并下定決心惡補知識缺項。
另外,溝通技術和調解技巧也很重要。在處理業主與物業公司的糾紛中,我發現,雙方的對立往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所導致的。因此,我們要耐心地傾聽雙方的訴求,理解他們的立場,準確地把握他們的需求,然后運用調解技巧,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化解矛盾。
在此過程中,我也認識到,無論是業主還是物業公司,他們都希望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因此,讓當事人對我們的調解有足夠的信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化解糾紛。

調解案例
>>>>
立足法官工作站快速調解糾紛
王某與蔡某2016年結婚,婚后因家庭矛盾一年多一直處于分居狀態,后女方去外地打工。
6月2日上午,女方王某來到麻池法庭起訴離婚,并表示無法確定男方蔡某現是否還居住在觀音廟村。
由于麻池法庭在麻池鎮觀音廟村村委會設立了法官工作站和便民訴訟聯絡點。而工作站負責人正是費老師,在費老師的組織下先進行訴前調解,一方面費老師積極聯系男方蔡某,一方面聯系觀音廟村村主任、特邀調解員陳威,落實此夫妻二人的住房情況和家庭情況,并約雙方進行調解。
6月2日下午,陳威在法官工作站組織雙方進行現場調解,從雙方分居原因、孩子成長環境等角度進行了長時間的調解工作。
村委會通過走訪房東,出具了男方蔡某的居住證明。雙方經過冷靜思考和權衡,決定好聚好散,在承辦法官和調解員的主持下調解離婚。
婚姻走散雖然是一種遺憾,但雙方不吵不鬧、不爭不怒。這本身也是一種智慧,很大程度歸功于調解員陳威細致耐心、入情入理的調解和專業的法律知識儲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