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類腦”無線網絡可處理數千微芯片數據
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上描述了一種無線通信網絡。它可有效地傳輸、接收和解碼來自數千個微電子芯片的數據。
研究團隊試圖模仿大腦神秘且高效的工作方式。對傳感器網絡的新設計,使得芯片可植入體內或集成到可穿戴設備中。每個亞毫米大小的硅傳感器都可模仿大腦中神經元通過電活動尖峰進行通信。傳感器將特定事件檢測為尖峰,然后使用無線電波實時無線傳輸該數據,從而節省能源和帶寬。
團隊在計算機上設計和模擬了復雜的電子設備,并通過多次制造迭代來創建傳感器。該研究引入了一種稱為“神經顆?!钡男滦蜕窠浗涌谙到y。該系統使用微型無線傳感器的協調網絡來記錄和刺激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展示了該系統的效率及其擴展性。他們在實驗室中使用78個傳感器測試了該系統,發現即使傳感器在不同時間傳輸,也能以很少的錯誤收集和發送數據。他們還展示了使用大約8000個假設植入的傳感器解碼從靈長類動物大腦中收集的數據。
研究人員表示,醫學界對微型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些設備既要高效、不引人注目,又要能作為大型整體的一部分來運行,以繪制整個感興趣區域的生理活動圖。而今這項研究標志著大規模無線傳感器技術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為下一代可植入和可穿戴生物醫學傳感器奠定了基礎。
大腦是人們迄今所知的最有效率的“機器”。它能以一種非?!跋∈琛钡姆绞焦ぷ鳌I窠浽粫恢狈烹姡鼈儔嚎s數據并稀疏地觸發,效率高的驚人。研究人員此次就在新開發的無線通信方法中模仿了這種工作方式。傳感器不會一直發送數據,它們只是根據需要以短電脈沖的形式發送相關數據,并且它們能夠獨立于其他傳感器發送數據,而無需與中央接收器協調。該方法將節省大量能源,并避免中央接收器中充斥著意義不大的數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