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年全國每日淡化海水超252萬噸,大規模海水淡化如何實現?
在天津南港工業區,2022年開工建設的先達公司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簡稱南港海水淡化項目)一期正在加緊施工,這座一期占地150畝的海水淡化工廠,共有5條生產線,每日供水規模可達15萬噸,目前已經具備供水條件,預計年底正式對外供水。

先達公司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俯瞰效果圖。 本文圖片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
“化工企業是用水大戶,這座海水淡化工廠是南港工業區唯一的主水源。“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技術團隊工藝負責人蘇慧超介紹說。
我們海水利用規模呈加速趨勢,根據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2023年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工程規模每天2522956噸,每天比2022年增加了165908噸。海水利用已列入《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和《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23年)》等規劃綱要、指導意見和鼓勵目錄中。
對國家水安全保障意義重大
簡單說,海水淡化就是將含鹽量較高的海水通過技術手段變成淡水用于城市生產、生活需要。
“海水又苦又咸、無法直接飲用,但并不意味著海水就無法利用;海水淡化,就是途徑之一。”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阮國嶺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我們整個地球就是“水球”,太陽照著海,蒸發變成云、落地是水,這本身就是個水的循環。水的循環它分布不均,那么海水淡化就是把這種不均的分布利用人造動力,把淡水再做出來。”
根據《2023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2023年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0個沿海省(區)市。
阮國嶺介紹,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比如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是主水源;比如在浙江,海水淡化頂起來了一個石化產業;還有在青島,它的水既給工業用,也給居民用,對提升城市的供水安全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證效果。
“在我們國家,我們這個階段70%左右是給工業用的,30%是給城市用的,我們城市用的比例跟國際比偏低一些。但是把海水淡化做好,隨著邊際成本的不斷降低,應用面會越來越廣,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水安全保障是意義非常重大的。”阮國嶺說。
我國已掌握海水淡化核心技術
如何對海水進行淡化?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長初喜章介紹說,現在比較成熟、工程化應用的海水淡化技術,分為“熱法”和“膜法”兩種,該所已掌握了熱法和膜法的核心工藝,裝備材料等這些關鍵的核心技術。比如說和太陽能相結合的光熱海水淡化,不需要用電,在海島或者是一些光照資源比較好的沙漠地區,可以進行淡化,生產淡水。膜法的核心關鍵裝備就是反滲透膜。海水淡化水是一個高品質的水,非常純凈的,飲用水是沒有問題的,完全能夠符合我們飲用水標準的,海水淡化水世界上70%是用于居民生活用水。

南港海水淡化項目高性能分離膜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天津南港海水淡化項目現場看到,目前該項目180余臺套設備已進場,高性能分離膜、水處理藥劑和裝備制造等3條生產線投運,未來,該項目將提升南港區域供水能力。
“示范基地兩期全部建成后將具備科研開發、檢測評價、孵化轉化、勘察設計、交流培訓、信息集成等功能,實現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上下游鏈條貫通,為國產化裝備企業研發、制造、測試、應用、驗證提供公共服務平臺。”阮國嶺說。
《報告》還顯示,2023年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853.79億噸,比2022年增加了83.32億噸,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
“我國海水利用規模呈加速趨勢,國家部委對這項工作更加重視,地方在推動工作中更加有力。”阮國嶺說,海水淡化解決城市、工業園區、產業的發展用水,作為工業冷卻水直接利用,對工業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另外,海水里邊的一些元素的提取對我們國家的礦業,還有產業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