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網評論員:該對“學生奶”進行拉網式清查
湖南隆回倒奶事件的引線,引爆了湖南湘蜜乳業有限公司的“連環迷局”。
前幾日,有媒體跟蹤調查發現:校方發放的學生奶實際是調制乳,“它的蛋白質才2.4克,最低也得到2.8克。”今天,又有媒體披露向當事學校供給牛奶的湖南湘蜜乳業有限公司,被發現學生奶定點生產企業認證資格已于2015年8月到期,同時被指擅用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名義宣傳。12月21日,湖南湘蜜乳業回應稱,沒有繼續認證原因是,在2013年之后,相關部門不強制供奶企業必須由奶業協會認證。對于學生奶標識也過期問題,稱“申請工作滯后了”。
這些說法看似滴水不漏,卻處處叫人狐疑:比如蛋白質含量低,地方教育部門幫忙回應稱,是有學生不喜歡喝純牛奶,還有部分學生過敏,后便改成發有各種味道的調制乳;比如湘蜜乳業的供奶產品品質疑似較低,但奈何地方部門招標時候的要求就是“就低不就高”。唯一值得說道的,大概就剩下學生奶標識過期板上釘釘,所謂“申請工作滯后了”,一晃竟然“滯后”到3年過去。
拋開程序上的較真不說,有個怪現象叫人浮想聯翩:一份關于2018年隆回縣教育局營養餐的招投標詳情中可看到,當時參加投標的供應商有4家,分別為湖南南山牧業有限公司、湖南湘蜜乳業有限公司、湖南金健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皇氏集團湖南優氏乳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14日中國奶業協會公示的“2018年擬核準注冊中國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第十五批)名單”中,除在隆回中標的湖南湘蜜乳業有限公司外,其余三家公司均在名單中。中標的不在列、未中的全合規,這是哪門子道理?
不過,倒奶事件發酵之前,湘蜜牛奶在當地似乎也未必有著無懈可擊的口碑:實際上,早在2015年,當地就有多位政協委員反映全縣學生營養餐被一家企業壟斷;2016年,也有家長在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布長文,質疑“專供”隆回縣300多所學校學生營養奶的生產企業沒有“供奶資質”,所供“湘蜜”牌牛奶不好喝,很多學生直接將發的奶扔掉。即便如此,這盒土生土長土賺錢的牛奶,依然活得風光滋潤。
慷公共財政之慨,降低學生牛奶標準。少數“本土奶”大概只是個套現的道具,無關品質、無關口感,甚至無關是喝進肚子還是倒進水渠。
2013年,農業部等7部委發文,將“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整體移交給中國奶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隨后也發出通知,“學生飲用奶計劃”在推廣工作管理方式改變后,未經中國奶業協會同意,不得以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名義從事相關活動。“湘蜜”品牌并不在合規的計劃品牌之中。詭異的是,“湖南湘蜜乳業”官網介紹,該公司是湖南中南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學生奶定點生產企業,為隆回縣10萬余名農村學生提供學生奶,其產品包裝上也有“中國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專有標識和注冊文號。兩個問題接踵而至:一則,面對連年來的各方質疑,地方部門始終“呵護”本土牛奶,這背后究竟是什么道理?二則,營養餐是公共財政兜底的民生工程,倒奶事件之前,審計與監察部門就這么“沒有一絲絲防備”?
學生奶上的丑聞與亂象,近年來屢見不鮮。權威數據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248億元改善學生營養,并安排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有研究者直言不諱指出,“4塊錢里頭,到底學生吃到嘴里多少,其實學生奶我真不敢恭維,我到學校里頭喝過,和咱們正常供應的牛奶味道是不一樣的,沒有多少奶味,學生倒了是可以理解的。”去年以來,教育部門的審計抽查也發現,營養餐上的問題和癥結還不少。
類似“湘蜜”牛奶這樣說不清道不明的事件,如果真要順著營養餐的版圖較真下去,估計還不是只此一家。最簡單的一個邏輯是:喝進肚子的牛奶,孩子最有發言權,若是又冷又淡、口感差、口碑壞,即便營養達標,恐怕也該反省淘汰,更別說,竟還明晃晃地蛋白質含量低到此般境地。當下最要緊的,除了就事論事地拔出蘿卜帶出泥,恐怕更要對所有基層的“學生奶”進行拉網式清查:看看還有多少濫竽充數的不合規企業和低標準產品,看看還有多少權力部門和個人為獨霸一方的所謂“學生奶”開道站臺。
“學生奶”不是唐僧肉,這話,須有問責的硬氣來兜底。(本文原題為《該對“學生奶”進行拉網式清查 | 光明網評論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