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影夢姑蘇,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開館
6月6日,臨近“國際檔案日”頭三天,位于蘇州姑蘇區(qū)老城河畔長船灣青年碼頭的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正式開館。在當晚的開館儀式上,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頻道節(jié)目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市以及姑蘇區(qū)等單位領導蒞臨活動現(xiàn)場,共同為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推桿啟航。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
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查穎冬在致辭中表示,蘇州是一座有著影史文化基因的城市,在中國電影百余年發(fā)展中留下了悠長而深刻的印記。2023年蘇州電影票房達10.34億元,位居全國第九,全省第一,影院185家,銀幕1251塊,擁有電影頻道蘇州制作基地、阿里大文娛·周莊影視基地,還是中國電影金雞獎永久評獎基地。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的開館,必將為江蘇蘇州電影高質(zhì)量發(fā)展提供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中國電影資料館黨委書記、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在致辭中表示,江南分館主要業(yè)務包括藝術電影放映和學術交流、電影文化展覽和影資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研發(fā)銷售、電影策展和影院管理人才培訓等工作事項,將國家優(yōu)勢項目與江南文化內(nèi)涵尤其是蘇州非遺工藝傳承有機融合,致力于打造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lián)盟旗艦店和人文經(jīng)濟學成功范例。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正式開館。
作為藝術電影展映、交流的重要平臺,江南分館開館受到了眾多電影人的關注,賈樟柯、張律等三十多位電影人紛紛發(fā)來祝賀視頻。活動現(xiàn)場,曾在《過春天》《孤注一擲》《第八個嫌疑人》等電影中有精彩表演的青年演員孫陽獲聘為全國藝術電影聯(lián)盟及江南分館藝術電影青年大使。他表示,在2021年至2023年事業(yè)上升期,自己從中國電影資料館獲得了許多養(yǎng)分。他也將“把好的電影推廣給更多的影迷朋友”看作自己背負的使命。

演員孫陽(中)獲聘為全國藝術電影聯(lián)盟及江南分館藝術電影青年大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電影黨課學習基地”和“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電影文創(chuàng)開發(fā)基地”也于現(xiàn)場揭牌,讓珍貴的中國電影文化遺產(chǎn)在新時代煥發(fā)蓬勃生機。文創(chuàng)品牌“影資文創(chuàng)”將與蘇州非遺制作工藝結合,推出全新的文創(chuàng)故事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演繹江南文化與光影經(jīng)濟交融共生的新時代范式。

“龍影成瑞”桃花塢木版年畫
澎湃新聞記者在分館文創(chuàng)區(qū)注意到,“龍影成瑞”桃花塢木版年畫為慶祝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肇啟所特制,設計靈感源于資料館保護電影檔案的使命。兩條巨龍?zhí)瘕堊沧o膠片,呈現(xiàn)出“守護電影檔案、傳承電影藝術”之意象。作為江南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木刻藝術,桃花塢木版年畫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其工藝主要由繪稿、刻版、印刷三道工序組成。

一套七張,均在蘇州取景拍攝電影的明信片
為慶祝分館在蘇州落成開幕,中國電影資料館還特為推出一套電影明信片以饗影迷,分別為:《浮生六記》(1947)、《小城之春》(1948)、《滿意不滿意》(1963)、《梅花巾》(1980)、《小小得月樓》(1983)、《美食家》(1985)、《三十層樓上》(1986)。以上七部不同時代的佳作均曾在蘇州取景,其中費穆執(zhí)導的電影《小城之春》,當年內(nèi)景和外景全在陸巷村拍攝。這部“中國現(xiàn)代電影開山之作”展現(xiàn)了古村七十年前的舊貌,即使在斷壁殘垣的破敗中,依然能夠感受到枕水江南的柔和溫潤之美。
分館的“表情”和“性格”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地處姑蘇區(qū),這里不僅是蘇州的中心,更是老城區(qū)的中心,擁有全國唯一兩千五百多年城址未變的古城,至今依然保持著宋代《平江圖》中“水陸并行、河街相鄰” 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

鳥瞰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設計圖。王哲提供
主創(chuàng)設計師王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在2022年時接到分館設計工作。“2023年開始施工改建。在外觀設計上我們秉持三條原則:首先一條,就是它不能同周遭的老城民居在視覺上相違和;其二,分館作為一處文化建筑、演藝建筑,它還必須讓人們即便是邂逅,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點;其三,這里其實是一處城市更新的改造項目,在平面的輪廓、原有的建筑樓層上并沒有大的變化——蘇州市政府有明文規(guī)定,古城區(qū)所有建筑一律限高為24米,也就是不能超過報恩寺北寺塔三層的高度(25米)。”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
“我們?yōu)榻ㄖ耐饬⒚妗狭艘粚咏饘俚拇┛装澹┛装灞澈蟮牟AТ啊⒛粔Σ]有做拆改。如此,我們想達到這樣的一種視覺效果:遠看,整個建筑外立面上的一些曲線和周邊的建筑風貌渾然一體,從采用的顏色上也是‘青瓦白墻’的效果;近看,它又呈現(xiàn)出完全不一樣的‘表情’。我們采用完全現(xiàn)代的材料和做法,穿孔板這樣堅硬的材質(zhì)呈現(xiàn)出的卻是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柔美的質(zhì)感,就像是垂下的帷幔一樣,具有蘇繡般的布藝肌理。而遠、近的不同,又讓分館建筑像是一位‘性格’演員,從不同的角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去觀察她,這個人物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相。”王哲說。

分館一樓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境界是和古代美學中虛實、有無的空間意識緊密聯(lián)系的。在總體設計上追求曲折忌諱平直,并通過有形的實體分割無形的空間,形成空間中的進深和過渡。正是這種布局方式,打破了游覽路線的平直,導致了景色的變化萬千,從而讓人流連忘返。

一樓咖啡廳
“走進分館,在一層的圖書咖啡區(qū)和文創(chuàng)區(qū)域,我們也采用和室外一樣的金屬穿孔板材料,依舊做成帷幔垂下的造型,不僅保持了室內(nèi)外設計語言的統(tǒng)一,也是希望同蘇州這座城市的空間特征,形成一種很好的呼應。”王哲介紹說,在姑蘇園林中移步換景,人們從來不會有生硬的隔斷感,而是由一處植被、一面假山或是回廊蜿蜒就做到了自然區(qū)隔。“同理,這和我們放一面隔墻是不一樣的,它造成的是一個個封閉的獨立空間。而帷幔本身高高低低,它是開敞的,從高企的部分下面人們就可以自由穿行,視覺上也會覺得通透,一覽無余。”

分館1號巨幕影廳
據(jù)介紹,江南分館全館共設置4個放映廳,包括1個巨幕影廳,2個特色影廳以及1個VIP影廳,座位數(shù)共計600余個。“在這些放映廳內(nèi)部的墻面上,我們依舊用到了和分館外立面以及首層文創(chuàng)相一致的布藝帷幔語言,而且每一個廳的帷幔顏色都不一樣,有琉璃的顏色,有像水鄉(xiāng)一汪碧水的顏色,一號巨幕影廳則是紅色主色調(diào),這和北京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一號廳是完全一致的。從實際功用上講,布藝帷幔也起到增強劇場軟包的效用,有助于削減影廳回聲,讓觀眾走進來不僅增添視覺上的審美,觀影時也能收獲更佳的聽覺效果。”

分館3號影廳
“可以說這里是國內(nèi)第一個把觀影和古城風貌完美融合的場所,我們立意把這里打造成真正的電影愛好者的天堂。從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它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性格’和‘表情’。”王哲說。

設計師王哲
《盤絲洞》的“西游與東歸”
開館當晚,特別放映了與蘇州淵源頗深的默片配樂版《盤絲洞》(1927年),影片在蘇州虎丘劍池取景,主演殷明珠也是蘇州人。此部影片真跡曾在社會動蕩中失傳,八十多年后,2014年從北歐挪威尋回殘片,舉世罕見。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藏珍寶級影片,十年來《盤絲洞》不斷重映,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國際影響力得到多領域的再發(fā)現(xiàn)和再認識。

“《盤絲洞》——西游與東歸”主題藝術展
為配合此次特別放映,江南分館還呈現(xiàn)以“《盤絲洞》——西游與東歸”為主題的藝術首展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觀眾得以深入了解影片尋回細節(jié),并多維度領略影片藝術魅力。除此之外,開館首月將舉辦“館藏經(jīng)典”“新作現(xiàn)場”“向電影致敬”“遇見侯麥”四個單元主題放映,也將是電影“老饕”不容錯過的一場盛宴。
電影《盤絲洞》于1927年上映,由上海影戲公司拍攝。自拍攝發(fā)行至今,已有近百年時間,曾遠渡挪威又落葉歸根,它不僅是中國電影早期的開拓之作和研究電影文化的珍貴史料,更見證了百年中外文化交流的縮影。

展廳
在展廳所呈現(xiàn)的“西游之旅”中,以光影動畫、圖文漫畫、場景氛圍等藝術設計的方式向觀眾展示《盤絲洞》的創(chuàng)作背景,導演但杜宇“融畫入影”的創(chuàng)作風格,闡釋“七情”的玄妙哲理,以及影片發(fā)行放映最終西游至挪威的歷程。
其時上海影響力最大的《申報》對影片拍攝過程中的奇聞軼事進行了系列報道,如《盤絲洞》拍攝了中國電影有記錄以來最早的水下攝影鏡頭,又如導演為呈現(xiàn)孫悟空化身老鷹叼走蜘蛛精衣服一幕,特意訓練老鷹作為動物演員,拍攝非常成功,但老鷹卻把衣服叼走了,劇組不得不重新制作那些華美服飾等等。為彌補膠片遺失的遺憾,展覽以漫畫的方式再現(xiàn)了百年前電影特攝的非凡技藝。

展廳
此外,關于蜘蛛精的服裝之美、布景之美、拍攝之美等從當年的宣傳報道中都有史料記錄可尋。《申報》報道蜘蛛精每套服裝皆在百金之上,“遍體鑲鉆、光耀燦爛”,此次展覽中利用影片原始影像素材,采用精致修復、上色技術,對影片里蜘蛛精的服飾進行色彩創(chuàng)作,力圖還原呈現(xiàn)片中華服之美。

展廳
《盤絲洞》上映于1927年大年初一,其宣發(fā)之專業(yè)、票房之成功完全稱得上是“百年前的春節(jié)檔爆款”。僅在1926-1927年,影片的廣告宣傳不斷出現(xiàn)在《申報》等報刊上,關于影片的拍攝計劃、上映預告及影片取景、服裝、布景、情節(jié)等進行持續(xù)報道200余次。電影傳播到南洋諸國乃至北歐的挪威,成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國電影。

《盤絲洞》特刊
在本次展覽中,電影資料館保存近百年的珍貴館藏藝術檔案——1927年出版的《盤絲洞》特刊首次面向公眾展示,它是留存至今關于影片《盤絲洞》最為重要的原始宣傳資料,觀眾可以通過電子圖書形式閱讀全書,直觀了解早期電影藝術檔案的珍貴價值。同時,展覽借助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了觀眾互動打卡形式,為觀展增添趣味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