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為何要建中國證券博物館,它有哪些功能

12月22日上午,中國證券博物館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證券博物館理事長、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隨后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內的小范圍采訪時表示,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功能定位為“三個中心”——證券期貨藏品收藏展示中心、證券期貨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證券期貨知識教育研究中心。
由于中國證券博物館位于上海浦江飯店,姜洋的辦公室也設在了博物館內,姜洋表示,將會更頻繁地穿梭于北京、上海兩地,“揭牌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姜洋說,所謂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功能定位為“三個中心”,一是證券期貨藏品收藏展示中心,中國證券博物館致力于建成中國最權威的證券期貨藏品的收藏展示平臺;二是證券期貨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依托這一平臺,中國證券博物館將加強與國際主要證券期貨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本市場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三是證券期貨知識教育研究中心,未來中國證券博物館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歷史研究、投資者教育、知識普及的重要場所。
圍繞上述功能定位,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展陳內容主要定為“三個為主、三個兼及”:藏品以股票、債券、基金、期貨、期權市場相關藏品為主,兼及銀行、保險等行業相關藏品;時間以改革開放以來的證券期貨業發展歷史為主,兼及近現代證券期貨業歷史溯源;空間以中國資本市場歷史文化為主,兼及全球資本市場歷史文化。
中國證券博物館是經中央編辦批準、由中國證監會在上海設立的全國性行業博物館,姜洋說,作為一個新的博物館,經驗不足,真誠地希望國內外的博物館同行給予關心指導和幫助,也將虛心學習和取經,加強與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同時,中國證券博物館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博物館,真誠地期待資本市場的參與各方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博物館的建設,共同描繪中國證券博物館的美好藍圖。
2018年6月1日,現年62歲的姜洋正式從中國證監會退休,卸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6月23日晚,姜洋以新的身份公開亮相。當日,中國證券博物館首堂公開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正式拉開帷幕,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中國證券博物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姜洋主持。
近日,姜洋的新書《發現價格:期貨和金融衍生品》由中信出版集團重磅推出,這是姜洋20年來期貨市場研究的思想總結,也是一本由淺入深的期貨和金融衍生品知識普及讀本。
姜洋說,希望通過《發現價格》的出版,讓社會大眾更多了解、認識中國期貨市場,看到期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從而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這本書是十四年積累下來的講課內容,內容盡力讓人看得下去……看得下去就像茶壺的杯子,茶再好,也要讓人喝,杯子提起來才能讓水能倒下去。”
當被問及是否會繼續撰寫第二本書時,姜洋笑稱,“看我掉頭發的程度,掉得太快就算了。”
以下為專訪全文:
一,問:中國證監會為什么要籌建中國證券博物館?
姜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發展歷史與我國近現代化進程特別是改革開放歷程緊密相連。晚清洋務運動期間股票、債券就有發行,民國時期北平、上海、天津等地證券、商品交易所蓬勃興起,當年在我們黨領導下的蘇區也都發行過公債與股票。新中國建立前些年,公私合營企業也發行過股票、債券。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證券期貨市場已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規模居世界前列的重要市場,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資本市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資本市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努力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資本市場。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籌建中國證券博物館,就是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要記錄梳理、收藏展示、研究保護資本市場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創新的歷史進程,全方位還原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發展的珍貴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成就,收藏、記錄和展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市場的開拓者、建設者、監管者史無前例的艱難探索和大膽創新的歷程,為后代留下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改革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在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比如,“穿透式”監管、賬戶實名制、一戶一碼制、期貨保證金監測監控制度等具有中國特色、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在這個過程中,一代又一代資本市場的建設者、監管者和參與者都在不斷積淀傳承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文化自信。我們籌建中國證券博物館,就是要自覺肩負起弘揚資本市場文化的使命,把我國證券期貨業改革發展歷程展示好,把資本市場建設發展成就反映好,把金融證券知識文化記錄、傳承和普及好。
中國證券博物館的籌建工作是在中國證監會黨委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得到了中央編辦、國家文物局等中央部委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也得到了文博界專家、資本市場參與各方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今天,中國證券博物館正式揭牌,這凝聚了各方的智慧和心血,這里一并表示誠摯的感謝。
二,問: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和展陳內容是什么?
姜洋: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功能定位為“三個中心”:一是證券期貨藏品收藏展示中心,我們致力于建成中國最權威的證券期貨藏品的收藏展示平臺。二是證券期貨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依托這一平臺,我們將加強與國際主要證券期貨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本市場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三是證券期貨知識教育研究中心,未來中國證券博物館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歷史研究、投資者教育、知識普及的重要場所。
圍繞上述功能定位,中國證券博物館的展陳內容主要定為“三個為主、三個兼及”:藏品以股票、債券、基金、期貨、期權市場相關藏品為主,兼及銀行、保險等行業相關藏品;時間以改革開放以來的證券期貨業發展歷史為主,兼及近現代證券期貨業歷史溯源;空間以中國資本市場歷史文化為主,兼及全球資本市場歷史文化。
三,問:與國內其他博物館相比,中國證券博物館有什么特色?
姜洋:中國證券博物館是經中央編辦批準、由中國證監會在上海設立的全國性行業博物館,主要有以下四個特色:一是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12月19日在此棟建筑里鳴鑼開市,選擇此處做證券博物館,具有極強的標志性意義。二是此棟建筑是上海第一家西式酒店,在這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西式建筑里興辦中國證券博物館,隱含著“洋為中用”,借鑒西方結合國情的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歷程的寓意。三是現在正在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這個曾經是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方開辦中國證券博物館,體現了資本市場文化建設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四是由當事人講述“活”的歷史。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發展時間不長,藏品以文件、照片等紙質藏品為主,但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很多歷史當事人都還在,通過搶救性地訪談重要歷史當事人,請他們親口講述重大事件的歷史背景、決策過程以及影響意義等,可以讓看似普通的藏品“活”起來。
作為一個新的博物館,經驗不足,我們真誠地希望國內外的博物館同行給予我們關心指導和幫助,我們將虛心學習和取經,加強與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同時,中國證券博物館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博物館,我們真誠地期待資本市場的參與各方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博物館的建設,共同描繪中國證券博物館的美好藍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