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翻轉思維|如何通過設定目標來保持專注?
障礙,就是當你的眼睛從目標移開時所看到的東西。——E. 約瑟夫·科斯曼(E. Joseph Cossman)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打開電腦準備工作,手機屏幕亮起,你順眼一看,隨手一點,然后就刷起了朋友圈,等再回過神來工作,時間已溜過了大半。
剛想坐下來看會書,忽然手機響了,于是拿起手機;好不容易刷完信息,又覺得口渴,就起身倒水;等喝完水坐下,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又忍不住起身去看......
當今這個時代,專注力已經成為了一種很稀缺的能力。羅素 西蒙斯說:“專注力是當下最好的禮物,它帶你回到此時此刻。”
保持專注第一步:目標明確
想象一下,你想開瓶葡萄酒,好好喝一杯,但是拔不出酒塞。你當然可以花上一點時間,最后說不定能拔出來;你也可以直接把塞子推進去,把酒倒出來。你圖的不是拔出塞子而是喝到酒。
當人們目標明確,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創造性力量。專注策略利用的就是這種力量。我們越專注于一個點,這種創造性力量就越強。
該策略的精髓是確定目標一一要清晰、堅定、精準地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定好之后,就要銘記這一目標。乍一聽,這沒什么難的,但在實操時卻并不容易做到。
貝特霍爾德·岡斯特 (Berthold Gunster)在新書《翻轉思維》中寫道,要想用好專注策略,我們首先要將目標和方法、手段等區分開來。

再回到剛剛打的比方,一旦我們只盯著方法看鐵了心要拔出塞子,而忽視了品嘗美酒的目標,就會鉆牛角尖。只要鉚足勁兒奔著目標去,原本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后都會迎刃而解。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 在就任美國總統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當時他注意到,學生都不怎么愿意走學校鋪的大道,更愛抄小路久而久之,小路上的植被都被踩壞了,著實不太美觀,學生戲稱其為象鼻子路。
艾森豪威爾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 他先切換了關注點,意識到大學的目標不是強迫學生走那些已經鋪好了的路,而是讓這些小路別那么難看。于是,他把原先的象鼻子路修得體體面面、漂亮整潔。
反復問問自己,我們到底在想什么,我們到底打心眼兒里想要什么,就能打破僵局。演講者兼作家喬斯·伯格斯(Jos Burgers ) 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人們如果去買鑿子,他們其實倒不是想買鑿子,而是想買一個洞。”
該如何設定合理目標
要想用好專注策略,不僅要學會如何合理地設定目標,也需要了解怎么設定目標算不合理。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我們常常走入哪些誤區呢 ?

第一個誤區: 人們常常消極地制定目標。
比如說,你不確定自己想去哪兒度假,于是去咨詢旅行社。旅行社工作人員問你想去哪兒,你回答說:“這個嘛,我知道我不想去西班牙,我之前在那兒玩得不開心。”顯然,這個答案起不了什么作用。
你越關注自己不想要什么,有的時候,反而越引發什么。比如說,你明明想睡覺,卻一直在心里念叨,“我可千萬不要失眠啊”,那你很有可能真的睡不著。關注一個問題的消極面,有時會讓我們錯失機遇。
心理學家蘇珊妮·賽格斯特倫 ( Suzanne C.Segerstrom )在《半滿的玻璃杯》( The Glass Half-Full) 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非常害怕警笛聲,但他沒有一心想避免聽到這個聲音,而是決定接受挑戰,去好好研究警笛聲。他給女兒買來了玩具救護車,然后研究這個玩具是否再現了現實中的警笛聲。這也就意味著,他必須先去熟悉真實的警笛聲是什么樣的。
類似的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夢魘。患者需克服恐懼心理在白天盡量準確地復現噩夢。我想通過隱喻,來解釋一下: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只噴火怪獸,如果你試圖逃開,這只怪獸只會朝著你吐出更多火焰;但是,你如果敢于將自己的腦袋放入它的嘴里,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怪獸壓根兒就不存在。問題只存在于你的腦海中。
第二個誤區:目標設定得過于模糊。
兩姐妹正因為一個橙子而爭吵不休,橙子只有一個,但是她倆都想要,最后,她們只好將橙子切成兩半,各自拿一半。有時只要她們能明確自己的目標,就能避免為難一一她們明明一個想喝橙汁,另一個只想要磨碎橙皮來做蛋糕。
第三個誤區: 無法做出明確的選擇,試圖同時追求兩個目標。
你可能想不到,橄欖球隊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當一支隊伍進球后,發現自己領先對手時,他們的新目標是什么呢 ? 是進一步發力,贏得大比分優勢,還是守衛我方陣地,保持現有的優勢 ?
第四個誤區: 在無法直接施加影響的領域里設定目標。
想追求幸福,這是人之常情,但你該如何去做呢 ? 情緒本就難以捉摸,而非聽命于你。刻意去追求某種特定的情緒,反而可能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心理學研究員 J.w.斯古勒(J.W.Schooler ) 的一項研究顯示,刻意追求幸福有時適得其反。他在實驗中,給不同的受試組播放斯特拉文斯基( Stravinsky)的《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 )。第一組的任務只是聆聽音樂,而第二組的任務則是在聽音樂時,讓自己快樂起來。結果如何 ? 那些單純聆聽音樂的人會更快樂,而那些努力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人,反而沒有那么快樂。
第五個誤區: 我們常常追求那些并非發自內心想要實現的目標。
我們說自己想要某樣東西,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對這些東西根本不感興趣。我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社會環境往往讓我們覺得它們非常重要,父母鼓勵我們去追求它們。成為一個流行樂歌星、專業運動員或是芭蕾舞女主角,這些都聽起來非常光彩,但是想要實現此類成就,你需要做出極大的犧牲;,我們完全可以不要這些成就。
人們都大肆吹噓,完成這些目標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想要實現它們,你需要幾近癡狂地投入其中,無暇追求其他同等重要的目標一一比如說,與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時光。
如何仔細設定、選擇目標
我們若想有效利用專注策略,需要仔細設定、選擇目標。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
近年來,“SMART”目標設定法在各個組織機構中愈發流行。該方法要求我們把目標設定得具體( Specifc )、可度量( Measurable )、可接受( Acceptable )切合實際( Realistic) 且能夠被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Timebound )。
另外一種技巧也頗具威力,是著名心理學干預法“焦點療法”中的常用技巧,原用于心理治療,近期逐漸被用于商業輔導、培訓以及教育領域。該技巧名為“奇跡問題”。
有一天心理治療師茵素·金·伯格 (Insoo Kim Berg) 問了來訪者一個問題,來訪者說:“哦,除非奇跡發生才行!”茵素順著來訪者的思路,接著問:“好呀,假設奇跡真的發生了,那會是什么樣的奇跡呢?”
不管正追求什么目標,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都能幫我們關注積極面。

說來也奇怪,要想確保自己對實現目標有足夠強的內驅力,我們得在制定目標時“不自量力”一點。目標如果定得太低,就會讓人感到無趣,甚至產生倦怠心理;反過來,把目標定得稍高一點,就可能會進入一種全神貫注的心流狀態。
你只要敢于將目標定得看似高不可攀,激發自己全力以赴的決心,就會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到這么了不起的事情。貝特霍爾德·岡斯特 (Berthold Gunster)在新書《翻轉思維》中寫道:“我自從明白了這一點,就習慣了設定高得離譜的目標。比如今天一天要寫完兩個章節,或者中午十二點前就得完成所有的待辦事項,不行,上午十點之前就得完成。我發現,將目標定得比我原本認為可能實現的高出近一倍,我就可以進入一種非常專注而有活力的狀態,而且我幾乎總是能夠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摘自《翻轉思維》,作者貝特霍爾德·岡斯特 (Berthold Gunster)。
本書提出的翻轉思維基于"Omdenken" 是荷蘭語中的一個詞,它是由“om”(表示“反轉”或“轉變”)和“denken”(表示“思考”)組成的合成詞。這個詞可以直譯為“逆向思考”或“反思”,它指的是一種創造性和轉換性的“心理柔術”,即將問題或挑戰視為機會和可能性。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僅僅尋找直接解決方案,而是應該重新思考問題,從而發現新的、創造性的方法,應對或利用這些問題,將問題轉換為機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