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出版業為何敢硬剛京東?
斑馬消費 任建新
京東與出版界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5月20日,上海、北京56家主流出版社,發函不參與京東618促銷;5月31日,中國最大民營出版公司磨鐵創始人沈浩波宣布,全面停止對京東供貨。
618在即,電商價格戰愈演愈烈,平臺們神仙打架,賣家們凡人遭殃。當出版業不想再以2-3折的價格低價賣書,便只能以這種不太體面的方式退出。
早年,出版機構們愿意通過以價換量的模式與電商平臺合作。但是,原本能勉勵維持的【增長、收益與價值提升】平衡,近年被不斷收縮的市場環境所打破。出版機構們的業績下滑甚至虧損成為常態后,便不再沉默,試圖反抗、守住自己的價格體系底線。
更為關鍵的是,只要電商市場內卷不息,像京東與出版業這樣平臺與賣家的對立,就不會是孤例。

圖書業背刺京東
618在即,主場作戰的京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以“又好又便宜”理念,推出百億補貼日、9.9包郵日、超級直播日、PLUS會員日等活動,誓要在2024年的電商新戰爭中贏得勝利果實。
沒想到,正在這時,后院起火了。
5月下旬,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攜旗下46家出版社以及北京10家出版社,聯合向京東集團(09618.HK)的經營實體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函,不參與618促銷活動,不承擔返利費用。
告知函中提到,京東提出的618促銷活動方案,“全品種圖書要求各社以20-30折(20%到30%的折扣)不等的價保政策參與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間促銷力度最大的8天活動”。
這兩個名單,包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在內,囊括了北京、上海兩地的絕大部分主流出版社。因此,引發電商和出版兩大行業的強烈關注。
普通用戶對于出版社的憤懣,無法感同身受。一方面,圖書價格不斷上漲是客觀事實,低價,對用戶更加友好;另外,市場經濟之下,如果覺得這個生意沒法做,完全可以退出,何必集體發函抵制?
這只是電商平臺京東與這群文化人之間的爭議嗎?并沒有簡單。
出版社聯合發函10天之后,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發聲,指責京東無視反對,強行讓磨鐵產品參加低價促銷,要求京東下架所有產品并退還。并稱,將將無期限停止對京東供貨,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同時,沈浩波呼吁行業伙伴共同面對,“十一年前,京東像今天一樣,率先挑起童書低價大戰,其影響深遠,最終導致童書行業徹底因為售價過低而深陷絕境。今日之童書困局,就是明天的大眾書絕境”。
沈浩波并非等閑之輩。磨鐵算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出版公司之一,其創始人,也是中國出版界的扛旗之人。
沈浩波開炮當晚,我們去對比了一下各平臺的圖書價格。以磨鐵旗下暢銷書《明朝的那些事兒》為例,當當網的價格為243元-262元左右,京東標價202.5元,號稱“低于同款均價20%”。這還沒算上京東618活動的滿減優惠。
這場京東與平臺內眾多圖書賣家的矛盾,最讓大眾意外的是:圖書折扣年年有,為何今年鬧掰了?另外,電商體系中,平臺的強勢地位不言自明,什么時候輪到賣家硬剛京東了?
平衡被打破了
在電商平臺崛起的過程中,圖書這個看起來并不顯眼的品類,曾經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
圖書最具普適性,幾乎所有電商用戶,都是圖書的潛在消費者;它客單價低,消費頻次高;圖書都是標準產品,非常適合快遞運輸……
所以,誕生了專業圖書電商平臺當當,早期的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以及現在的抖音、快手、拼多多,都曾將圖書作為引流品種來運營。
大家對圖書打折這件事,早就形成了固定認知。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不打折出售的圖書產品。
早些年,圖書業樂于以低折扣來推動品類電商渠道的發展,因為它能顯著地帶來銷售增長。電商平臺獲得流量抓手,出版業獲得銷售額的提升,對于總收益的平衡,大家都樂見其成。
但近些年,這種【增長、收益與價值提升】的相對平衡,被打破了。
圖書這項離剛需很遙遠的消費,被率先抑制。圖書行業的整體增長,消失了。2015年-2019年,圖書零售市場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0年開始,波動式下行,2019年1023億元,2020年971億元,2021年987億元,2022年871億元,2023年912億元。
去年,中國圖書市場名義碼洋(以定價計算的GMV)同比增長了4.72%,看起來還不錯,可實際碼洋(以銷售價格計算的GMV)同比下降了7.04%。這個鮮明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圖書市場的零售折扣,從2022年的6.6折下降至6.1折。
沒有了行業整體的銷量增長,平臺還要求商家以更低的價格實現銷售。這個賬,誰都算不來。
除了這個長期因素,2023年,中國圖書業還遭遇了短期沖擊。去年夏天,出版業庫房重鎮河北涿州被洪水侵襲,行業損失慘重。
整個2023年,圖書出版板塊上市公司的業績看起來還不錯。但是,真實狀況,得剔除那些業務龐雜、特別是囊括了教材教輔業務的傳統出版社。市場化的民營出版公司,才更能反映出版業的整體狀況。
2023年及2024年Q1,中信出版(300788.SZ)、果麥文化(301052.SZ)、榮信文化(301231.SZ)、讀客文化(301025.SZ),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乃是常態。唯一的例外新經典(603096.SH),實現小幅增長,靠的也不是出版業務。
折扣不斷走低,書還是越來越難賣,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業績越來越差。出版社們終于不再坐等危機深入,而是選擇揭竿而起。
“圖書業一直被電商平臺捆綁,生不如死;不合作是死,低折扣也是死,不如反抗一把,表明行業態度,說不定能守住價格體系的底線”,一位出版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我們。
當然,上述這些出版機構,之所以敢于硬剛京東,也是因為,圖書電商渠道,正在經歷平臺的更迭。
早年,以京東為主的貨架電商,確實占據了龐大的市場份額。近些年,出版機構通過內容營銷等模式,布局抖音等渠道,效果還不錯。
從渠道碼洋構成來看,2023年,平臺電商依然是規模最大的渠道,市場份額41.46%,但規模下降了3.68%;而短視頻電商,體量同比增長70.1%,成為四大渠道中唯一的增長點,渠道占有率提升至26.67%。
也就是說,當出版機構們被逼無奈退出京東渠道的時候,它們的損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另外,相對于其他行業,這些掌握了行業核心生產力的出版機構了,合起力來,擁有與京東掰手腕的底氣。
圖書零售市場中,頭部效應明顯:銷量前1%的品種能為市場貢獻近60%的碼洋,銷量前5%的品種能貢獻 80%以上的碼洋。
這些“金品種”,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高;核心出版社,掌握的“金品種”也越來越多。一旦主流出版機構紛紛告別京東,這個渠道可能會出現難買好書的境地——就像在很多音樂平臺,聽不到周杰倫一樣。
越內卷,越撕裂
面對圖書業一輪又一輪的硬剛,京東終于坐不住了。
一位疑似為京東圖書采銷的人員在朋友圈回應稱,“我們從來沒有要站在出版社和行業的對立面,我們理應是一個陣營的伙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好書、好價帶給消費者,而不是讓直播投流高昂的費用傷害行業”。
同時,他還指出,“京東對自營圖書擁有合法的自主定價權,我們愿意讓出更多的利潤,讓消費者受益”。
不過,京東還是在實際操作上做出了讓步。目前,《明朝的那些事兒》在京東自營渠道的價格,已經提高至243元,與當當的底價相當。
其實,京東最擔心的,并不是這幾本書賣不賣,甚至不是圖書這個品類何去何從。而是,這種行業性的對京東的抵制,會不會蔓延至其他行業?
中國電商20年,各大巨頭之間交手無數,行業重心幾經輪換。京東,不僅從老二跌至老三,現在的發展勢頭,可能正在被短視頻等新電商玩家們取代。曾經的電商行業全能玩家、電商消費升級典型代表、互聯網新型實體企業,正在被擠到墻角。
錯過海外市場這個電商第二曲線之后,京東只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國內市場的服務深入和價值挖掘上。但從近年的整體業績來看,效果并不明顯。
它只能放下身段,與拼多多、淘寶天貓等卷價格,并推出京東采銷,與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搶流量。
今年的618,劉強東親自帶隊,本來是京東殺出重圍、再攀高峰的一次絕佳機會。沒想到,圖書業的集體反水,讓這場大戰,還沒開打便透露出別樣的氛圍。
哪怕,京東這一次能處理好這個“小行業”的相關爭議。可只要這種缺乏增長的對內擠壓狀態不改善,體系內的反彈之聲就不會終止。這一次是圖書業,下一次就有可能是別的行業。
當然,這種風險也不止于京東。類似拼多多與五糧液,爭議從未間斷。如果電商市場僅僅圍繞價格的低質量無序競爭持續深入,內部撕裂的風險就永遠不會消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