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啟動,加速人工智能領域科研成果轉化
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創新的希望,將“創新名城”作為新定位的科教名城南京自是不甘落后。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今年4月組建成立的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正是南京第二批新型研發機構。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主政南京以來,多次力推新型研發機構,希望通過人才持大股、市場化運營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科技成果轉向產業化。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客座教授、地平線CEO余凱任研究院院長。他表示,前沿技術研究之外,該研究院的目標之一,即在于搭建完整的創新企業孵化平臺,提供對接技術、政策、資本、市場等成果轉化支持。
“我們在布局南京時,也看到南京的科技企業在全國全球的影響力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余凱表示,南京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眾多科教資源,希望通過高校和企業之間的緊密聯動,孵化出更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企業。
清華大學中科院院士張鈸任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他同時也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客座教授。他在發言開始便談到了自己同意出任首席科學家的初衷,“我為什么答應這事兒,就是考慮到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他說,中國與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差距尚大,必須從基礎研究做起,做好產學研基礎的連接。而這就是研究院成立的目的。
在他看來,發展人工智能,首先得看清楚我國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何水平。“客觀來講,這些年我國在應用產業上的發展水平,與世界差距不大,但是若要用這一點來說明或者代表我國人工智能的水平,這是不準確的。”張鈸說。
要衡量中國的人工智能水平,張鈸認為,第一是要看研究所,第二是要看技術水平,第三要看產業水平,前兩方面我國與國際上的差距都很大。
“從人工智能概念確立至今,基本所有的人工智能理論都是外國人提出來的,而研究水平就決定了科研能力;硬件和軟件上,我們與美國的差距也很大。“
至于產業水平,包括兩類,一類是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產業,如芯片、體系結構等,“這一塊有技術門檻,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不小”;另一類是應用產業,“我國算是走在前面,差距不大”。
張鈸院士向澎湃新聞指出,應用產業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我國人工智能的真實水平,同時時下火熱的AI+圖像,語音等領域,雖然涌現出不少創新企業,但里面存在一個“同質化”的問題,“我很擔心,市場就這么大,大家都去做,最后能生存的有多少?”
“我們要強調創新思維,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而不是追熱點,一窩蜂地去做。”張鈸院士說。
“最終,我們是希望通過研究院建立一個從理論研究到技術研究再到產業化的生態,將理論與技術無縫連接起來。”張鈸院士說,“如果沒有這一鏈條,我們的產業就成為無源之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