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鐵閱讀︱我們終于鼓起勇氣和地鐵上的讀書人聊了聊
從2023年開始,我在澎湃新聞翻書黨欄目分享“我在上海地鐵遇到書和人”。日復一日的偶遇和隨手拍攝中,見到了地鐵里的閱讀眾生相,從這片換景移形的空間里,獲得知識帶來的平靜與安寧。

在整理了幾百張照片后,我們被那些津津有味做筆記的年輕人,早高峰堅持站著閱讀的西裝男,同看一本書的情侶、母子,以及類似的無數個閱讀瞬間所打動。“i人”也鼓起勇氣嘗試跟地鐵上的讀書人聊了聊。從通勤時間到書籍選擇,從閱讀動機到對電子書的想法,十位來自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地鐵閱讀者分享了他們的處境與想法。地鐵上的他們,或者要去上班,或者在去面試的路上,抑或去見朋友,回家看望父母,通勤時間短的半小時不到,長則接近兩個小時。有人讀書為了解悶,有人在疲憊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間隙尋找“鼓舞和激勵”,有人想用更多知識充實自己,緩解對未來的焦慮。

關于地鐵為什么適合閱讀,作家馬親王說:“因為你無處可去,又很無聊,容易專注閱讀。” 電氣工程師雕花之王說,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然而大家都認可地鐵是個“嘈雜環境”,地鐵閱讀有它的局限性:“前提是有座位”“空的時候”“要分時段”。相較于電子書,遇見的被采訪者大部分更喜歡實體書,對他們來說,實體書閱讀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習慣”。
馬親王(作家)
坐地鐵是去?
見朋友。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
一小時之內。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非常適合,因為你無處可去,又很無聊,容易專注閱讀。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分情況,如果高峰期我會選電子書,因為方便。如果人不多,我會帶一本實體的慢慢品味。

4月23日,軌道交通10號線,《中國龍的發明》
岳先生(科研服務者)
坐地鐵是去?
出差見朋友。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1.5小時。
為什么帶這本《中國龍的發明》?
在家正在讀,預估出差期間正好可以讀完。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不太適合。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不讀電子讀物。

4月24日,軌道交通10號線,《環游地球八十天》
巢同學(學生)
坐地鐵是去?
面試。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25分鐘。
為什么帶這本書《環游地球八十天》?
面試結束,找個地方解悶。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比較空的時候適合。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會,更喜歡實體書。

5月6日,軌道交通10號線,《文化苦旅》
安同學(學生)
坐地鐵是去?
朋友今日參加上海高中等級考,覺得文字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神支持,所以特來送考。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
40分鐘。
為什么帶這本《文化苦旅》?
近日在生活略顯疲態,時不時在冗余的信息流中感到空虛,想用一些知識重新慢慢充實自己。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其實是才剛剛開始看《文化苦旅》,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對中華文明帶來的力量感知一二。在追根溯源的同時深化民族認同,又考慮到其在中國文壇中對于推動世界各地華人文化認同的特殊意義,這本書還是很值得一看 。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對于我來說是適合閱讀的。一些嘈雜的聲音并不會擾亂我的思緒,但是非常偶爾的也會想著自己是“不合群”的一類,畢竟當今社會并無閱讀的風氣 ,環境的一些影響總歸不能完全忽視。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會的,個人閱讀習慣使然。

5月15日,軌道交通12號線,《人生海海》
黃先生(船舶工程師)
坐地鐵是去?
這次坐地鐵是回父母家。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接近2個小時,每周一個來回。
為什么帶這本《人生海海》?
實一直都是有讀實體書的習慣,近期剛好是讀到這本《人生海海》,就帶在身上閱讀了。而且近期由于處于高強度的工作中,需要一些鼓舞和激勵,之前聽說這本書的關鍵詞是“對待人生和生活的英雄主義”,因此選擇這本書閱讀。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客觀地向朋友介紹分享這本書的觀后感,向合適的人推薦。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地鐵是適合閱讀的地方,前提是有座位。而且在地鐵嘈雜的環境中閱讀書籍更能訓練自己靜心的能力。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我本身更喜歡實體書。電子書很少看,只有在沒座位或者不便攜帶實體書的情況下才會看電子書。

5月17日,軌道交通12號線,《惡時辰》
村長(大學教授)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上班,單程一小時。
為什么帶這本《惡時辰》?
地鐵適合看小說。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分時段。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只看實體書,基本不看電子版。
子敬(總建筑師)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50分鐘。
為什么帶這本《猶太人與現代資本主義》?
經典著作但深入淺出,強烈推薦。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不看電子書,實體書體驗好。

5月20日,軌道交通3號線,《終身幼兒園》
余女士(程序員)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上班,單程一小時。
為什么帶這本《終身幼兒園》?
人工智能就像忽然闖進房間的大象,大家面對這頭大象的時候都很緊張,對未來也很焦慮。或許現在是時候回顧一下,我們自己在幼年是如何向這個世界學習的了。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碎片時間會看電子書,長時間通勤時,還是更愿意捧著紙質書,這樣可以有不被打斷的閱讀體驗。
四爺(導演、編劇)
坐地鐵是去?
坐地鐵趕火車飛機,路程長時可以看書。
此行地鐵通勤時間是多長?
一小時左右。
為什么帶《燕都覽古詩話》這本書?
開本小,出差方便攜帶。有趣的北京景點和掌故。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當然會。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適合,讀書人不會拘泥于空間。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讀實體書才是讀書,被電子化的書反而沒有了生命。

5月26日,軌道交通10號線,《看見孩子》
雕花之王(電氣工程師)
為什么帶這本《看見孩子》?
第一次學習怎么當父母,希望與孩子創建更美好的親子關系。
會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嗎?
會。
您覺得地鐵適合閱讀嗎?
適合,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如果有一本電子版,您還會選擇實體書嗎?
會,閑適時光閱讀實體書很有氛圍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