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瑛榮獲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對所有紀檢監察干部的肯定和勉勵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即日起,本報開設“改革先鋒風采”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跡,敬請關注。
初冬的北京,國二招賓館大廳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向改革先鋒致敬”照片墻上,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瑛的照片格外顯眼。一襲風衣的她站在大巴山漫山的紅葉前,臉上露出標志性的溫和笑容。
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作為“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王瑛榮獲改革先鋒稱號。她奮戰在紀檢監察一線20年,對黨忠誠,鞠躬盡瘁,身患肺癌仍戰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代表王瑛前來領獎的,是她的兒子張然。照片墻前,他拍下了和母親的“隔空合影”。作為100名被表彰人員中唯一一位紀檢監察干部的親屬,張然覺得非常榮幸。“這是頒給所有紀檢監察干部的獎,分量很重。”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中,紀檢監察機關既是有力的推動者,又是有力的保障者;既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維護者,又是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堅定保障者。這些“身份”,在王瑛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瑛擔任紀委書記的南江縣,是一個集革命老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于一身的小縣。如何利用改革開放契機發展經濟、盡快摘掉貧困帽子,是當地群眾最大的心愿。
王瑛擔任縣紀委書記以后,思考最多的便是紀檢監察工作如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她探索創新紀檢監察工作為民服務零距離、干群關系零隔閡、監督監察零空檔、案件查處零擱置、再塑形象零起點的“五個零”工作法,嚴格監督執紀問責,堅決維護黨的紀律權威,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發展環境。
2006年7月,王瑛累倒在抗旱第一線,經查身患肺癌晚期。此后兩年,她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繼續奮戰在工作崗位上。“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正在重慶化療的她不顧醫生勸阻,連夜趕回南江,投身抗震救災工作中。她拖著重病的身體,下鄉查看災情,檢查救災資金和物資的發放情況,查辦違法違紀案件。
2008年11月27日,在前往重慶治病途中,王瑛帶著對未竟事業的牽掛和遺憾,永遠閉上了雙眼。王瑛榮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
在南江,至今仍然流傳著“有事找紀委”的說法。十年來,南江縣紀檢監察干部秉承王瑛精神,樹立“一面旗、一盤棋、一班人”的理念,務實作為、創新實踐,縣紀委監委先后被表彰為“四川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三項建設’活動先進集體”,縣紀委監委班子被表彰為“四好班子”等。
王瑛的形象,成為改革開放時期紀檢監察干部整體形象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40年,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40年,也是黨中央領導全黨進行偉大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40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勇于擔當使命,忠誠履行職責,積極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推動健全國家治理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在王瑛精神的發源地四川省巴中市,王瑛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的消息引發強烈反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巴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賈璋煒說,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我們要把王瑛精神一棒一棒傳下去,用鐵的紀律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接受采訪的紀檢監察干部紛紛表示:“王瑛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對所有紀檢監察干部的肯定和勉勵。將以王瑛同志為榜樣,忠誠履職盡責,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堅決清除一切腐敗分子,保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如今,王瑛已成為永駐人心的時代先鋒,大巴山人親切地稱她為“永遠的巴山紅葉”。
(原標題為《 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王瑛榮獲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對所有紀檢監察干部的肯定和勉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