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滿為患的網約車,兜不住中年男人的底

圖源:小紅書@A深圳網約車阿浩
“實在不行,我拉x滴去!一個月也萬把塊錢”。
這是專屬職場男性的精神勝利法,似乎自己除了茍且,還有其他選擇,就像阿Q每次被揍之后,看著對方的背影偷偷嘟噥著:兒子打老子了。
可惜現在這最后的精神堡壘岌岌可危,有點要守不住。
今年全國多地發(fā)布了網約車行業(yè)風險預警,很多地方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20單,單均營收20元左右,日均流水僅200多元。
現在跑網約車比寫字樓里還卷。
卷就算了,還不掙錢。
01
憶往昔,網約車是有過高光時刻。
大概是2015年我畢業(yè)那段時間,當時我從公司到出租房,正常打車15塊錢左右,當時正值各個平臺燒錢懟內功,那時候的補貼真香啊,用了各種券之后,大概六七塊錢。
我開心,司機也開心,每個司機都注冊好多平臺同時接單,他們看著這些補貼,就像女朋友到了商場、吃貨到了餐廳,學霸到了圖書館,眼花繚亂,意醉情迷。
當時網約車是新鮮模式,突破了開出租必須有北京戶口的限制,所以打車的時候,什么車都有,從老破小到BBA,每次打車都是一次開盲盒。
打車平臺最初用戶其實是出租車公司,誰也沒想到,后來的哥被網約車揍得鼻青臉腫,最后網約車又被平臺揍得鼻青臉腫,歷史總是重復上演,平臺終是贏家。
網約車的完勝,其實一大半源自的哥自己敗的口碑。
帶著外鄉(xiāng)人轉圈子、坐地起價,真不是空穴來風。最夸張的一次,我坐飛機到昆明,當天晚上必須到玉溪,出門攔了一輛出租車,上了高速司機跟我說不打表,一口價400,不行就給我放高速路邊上。
后來我查了一下網約車,大概二百五六。
這是黑錢的,還有黑臉的。我的出租房跟首都機場很近,出差回來上了出租車,司機挺高興問我去哪兒,
我:去xxx。
司機直接黑臉:不認識!
我:您導一下航。
司機:不會用導航,你認識嗎,要不你換輛車。
不排除有負責任的好的哥,而且是大多數,但就算只有一小部分,也足夠壞整鍋粥了。
我現在本能會不信任出租車,能用平臺叫車就用平臺,明碼標價心里踏實,哪怕是起步價,我從來沒遇到過黑臉的。
現在網約車還沒有把出租車行業(yè)的病完全治好,還有很多地方改善不夠,比如某個五岳之一的景區(qū),街邊一堆私家車,但沒有一個用平臺的,想用他們,就只能用一口價,大概比正常價格高一倍。
但不管怎么說,網約車野蠻生長的同時,確實倒逼著出租車行業(yè)大幅度進步。
02
網約車司機收入不錯,拉某滴就成了職場男性的后花園。
我遇到太多人創(chuàng)業(yè)兼職拉活兒,白天穿著西裝革履上臺侃侃而談,晚上拉活兒貼補家用。
還有比較佛系的,周末或者上下班順路拉個活兒。平臺仿佛是個大金礦,只要登上賬號,就能掙到錢。
雖然能掙到錢,但也不是誰都能掙的,可以沒有北京戶口,但你得有輛車。
在北京想有輛車可不是簡單的事情,車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牌照,我已經入池十年了,遙遙無期。當然可以選擇租車,但很貴,如果想多干幾年,算下來不如買輛車。
可能這就是現實,明知道不劃算,也還是干瞪眼買不起,熟悉的味道又出現了。
現在有很多專門跟某滴合作的小平臺,其實就是翻版出租車公司,專門租車給司機,時不時還有培訓,我見過司機站成一排一排的,聽一個領導模樣的人訓話,這種類似直播公會的存在,據說能獲得流量扶持,不知道真假。
現在供給側成功沒門檻了,大不了就租車,0資金投入就能啟動,沒門檻,又是傳說中人均過萬的行業(yè),當然不缺人了。
現在北京汽車保有超過600萬輛,出租車6萬多輛,據說注冊的網約車20萬輛,但我根據每次派單的效率,很難相信只有這么點,實際上很可能是百萬輛級。
這么多網約車,作為消費者,我是很開心的,但換位思考一下,沒門檻的事兒,一般都不太賺錢。
經過無數次閑聊,我估算在北京大概能做到20-30元/小時凈利潤,電車成本低,油車成本高,成本大頭除了油費就是平臺分成。
曾經的白月光,是今天的緊箍咒。
當初的哥按月交固定份子錢怨聲載道,后來平臺收提成,風險共擔,司機只有賺錢了才分一點,大家確實這新模式真不錯。
后來發(fā)現不對勁,這比例有點高,現在的抽成,大概在30%上下浮動。
原來拉出租,找個人黑白班,份子錢可以平攤。現在找人黑白班,份子錢還是那么多,因為根據提成來的,掙得少不如不干,掙得越多,交的越多。
所以算下來,小時凈收入也就二三十塊錢,想多掙,就卷工作時間。
有人說那可以多拿獎勵啊?
平臺獎勵當然不好拿了,道理大家都懂,比如在某個時間段內,你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單子,結果臨界時給你直接派到六環(huán)外。
所以想拿到這個獎勵,光靠努力是不行的,必須湊足天時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
03
現在很多城市開始限制網約車司機入場,對于存量的,從車型開始往下刷,十萬上下的車型有點危險。
卷王的城市,司機主動降價,打價格戰(zhàn),起步價7塊,全城內7折!
曾經職場男性還能玩精神勝利法,挨領導罵就心里默念:大不了,老子拉某滴去!爺還不伺候了。
看到現在這個行情,心里也涼了半截,人到中年,早就被工作掏空了身體,送外賣有點夠嗆,本來仗著家里有輛車,想著能有個后路,結果發(fā)現后路成主路了,卷的比上班還難。
如果這個行業(yè)繼續(xù)卷下去,真不知道職場失意的男同胞們,要怎么辦。
不管怎么說,這塊精神自留地,看來是守不住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