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場景牽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將成主流
·我國數據產存轉化待提升,一方面海量數據復用價值較低,大部分過程類數據產生后即被丟棄、覆蓋;另一方面大模型、訓練工具等支撐能力不足,海量數據開發利用價值低于存儲成本,部分高價值數據在“大浪淘沙”過程中被遺棄。
·大模型對海量高質量數據提出迫切需求,垂直領域的數據應用需求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并逐步從業務降本提效轉向協同創新、市場拓展,數據驅動業務發展將成為主要應用訴求。
全國各地交易所快速鋪開,19個省市建立數據交易機構,但交易機構在標準、規則方面尚未達成共識,場內交易吸引力不足。交易機構數據產品成交率不高,27家交易所上架數據產品中僅17.9%實現交易。這些數據情況出自5月24日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資源與數字安全論壇上發布的《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
目前,國內數據資源“產-存-算”規模優勢基本形成,全國數據生產、存儲、計算呈現規模大、增速快的特點。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中,各類主體不斷涌現,為數據“供給-流通-應用”提供支撐。但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整體處于起步階段。
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澤字節(ZB),同比增長22.44%。5G、AI、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及智能設備的規模應用,推動數據生產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全國數據存儲總量為1.73澤字節(ZB),生產總量中2.9%的數據被保存。
數據生產總量大,但數據產存轉化率較低。存儲數據中,一年未使用的數據占比約四成,數據加工能力不足導致大量數據價值被低估、難以挖掘復用。報告還顯示,一方面海量數據復用價值較低,大部分過程類數據產生后即被丟棄、覆蓋;另一方面大模型、訓練工具等支撐能力不足,海量數據開發利用價值低于存儲成本,部分高價值數據在“大浪淘沙”過程中被遺棄。
數據流通交易需求旺盛,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
當下,消費領域數據交互活躍度較高,2023年,四大運營商數據顯示全國數據總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6%,數據流量保持穩步增長。
近年來,各地交易所快速鋪開,19個省市建立數據交易機構,上海、浙江、深圳、海南等地數據交易機構“百花齊放”,交易模式、數商生態、技術底座各具特色。但交易機構在標準、規則方面尚未達成共識,場內交易吸引力不足。數據交易機構供給水平也難以滿足旺盛的數據需求,交易機構數據產品成交率不高,27家交易所上架數據產品中僅有17.9%實現交易,數據場內交易活躍度較低。

場內數據交易額行業分布情況。
報告顯示,數據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數據價值有待釋放。公共數據成為引領數據開發利用的催化劑,公共數據開放量同比增長超16%,授權運營初步探索。數據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難度大,樣本企業中,96%的行業重點企業已實現數據場景化應用,但實現數據復用增值的大企業僅占8.3%,數據價值有待釋放。
從發展趨勢來看,數據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高質量數據資源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數據生產能力將隨著衛星通信、自動駕駛、生成式AI等新技術的規模化應用而持續提升,預計2024年數據生產量增長將超25%,同時,數據存儲能力也將隨硬件技術的升級迭代和成本降低提升。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將促進各行業高質量數據形成,數據從設備、系統的分散狀態釋放、匯聚和應用。同時,AI大模型的迅猛發展對大規模、高質量、多樣性數據集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數據質量進一步提升。
報告提到,國家層面的數據交易規范進一步完善,一方面,隨著數據流通基礎規則不斷完善,數據交易場所、數據服務商等流通載體將逐步走向規范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場內場外流通交易模式更加多元化,各類細分領域交易機構向專業化發展。
此外,應用場景牽引的數據開發利用將成為主要趨勢,AI技術成為數據開發利用的重要推動力。報告認為,一方面,應用需求涌現,場景逐漸豐富化。大模型對海量高質量數據提出迫切需求,垂直領域的數據應用需求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并逐步從業務降本提效轉向協同創新、市場拓展,數據驅動業務發展將成為主要應用訴求。另一方面,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技術降低開發門檻,圍繞數據增值的產品服務將逐漸成為數據供給的主要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