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籠網不僅“吃”魚,還害鳥 | 綏化濕地保護地護漁行動發現
【中國綠發會訊】2024年5月12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綏化濕地保護地志愿者一行6人,在秦家大橋附近的呼蘭河開展了護漁工作。共清理了地籠網18個,解救放生泥鰍、鯽魚、鯰魚等漁獲物約200公斤。


這天早晨,志愿者們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了巡護目的地。行動途中,還遇到了下雨天氣,但是志愿者們依然決定堅持開展工作。
志愿者們當天來到的大橋附近是經常有人為了“善念”而選擇在此地放生生物、投放糧食飼喂動物的地方。放生的對象一般是在市場上購買的泥鰍。當天早晨就有人放生了大量的泥鰍,緊隨其后,志愿者們上午9點多就在相同的位置發現了地籠網,網里捕獲了50斤左右的泥鰍魚。“只要有放生,就會有人隨后下網”,志愿者說道,這些被放生的泥鰍多半會因為不適應生存環境而死亡,或者因為寒冷鉆進了岸邊非法捕撈者布設的地籠網里。所以,志愿者們也一再呼吁喜歡放生的人,放生、投喂是善舉,但盲目的放生、投喂等同于“殺生”;投放進去的魚類死了之后,尸體腐爛,會污染水體環境,還會對水體中的其他生物生存帶來威脅。而在不遠處,就是北林區的水源保護地,這些污染的水體最終會流到水源地,污染市民的用水水源。


志愿者們在清理的地籠網中發現了一只被困淹死的野鴨。今年以來,志愿者們在護漁行動中已經發現了兩只水鳥被地籠網困住死亡了,還有一只是4月18日發現的鸕鶿(相關閱讀:鸕鶿被淹死,呼蘭河望奎段發現多個非法網具|志愿者呼吁漁政部門添裝備)。除此之外,志愿者們還發現了一條被非法工具錨鉤勾傷致死的大魚,現在正處于北方魚類甩籽期,這只大魚肚子里有大量的魚籽,可惜這些魚寶寶已經沒有機會出生了。為不污染環境,他們將其進行了掩埋。河里的地籠網很多,那些沒有被發現的、被捕獲到地籠網里的其他甩籽魚類應該還有很多。

(圖/綠會綏化濕地保護地)
非法捕魚只會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最后志愿者呼吁當地漁政執法部門、水利管理部門、河長制工作組等相關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宣傳,嚴厲打擊非法捕魚、惡意破壞水體環境的行為,以切實保護當地水生態和水源地水體健康。
整理 | Ann
審|candey
排版| 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