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寶藏男孩”薛兆豐:沒有什么知識天生就高人一等

第四季結束后,很多知名選手離開,辯手青黃不接。辯論形式套路化、選題拘泥保守,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1掉到這一季的7.1。
在略顯疲態(tài)的辯論節(jié)目中,薛兆豐的出現如同一騎奇兵,用他自己的六脈神劍找出了節(jié)目的痛點,自成一體。

▍加入《奇葩說》,重識薛兆豐
節(jié)目中,他被其他導師稱為“情商黑洞”。他回答不出女友送命題,不認識金馬影后周冬雨,不知道“脫單”何意,對于金城武也只是覺得“眼熟”,在眾人都沉浸在辯手自述的辛酸故事時,他冷冷地來一句:“不好意思,你跑題了,你說的跟辯題不是一個意思。”
然而,就是這個情商黑洞,讓很多觀眾發(fā)現,原來經濟學不只是冰冷的數字,不只是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原來經濟學這么有趣,原來我們人生的迷思,都能通過經濟學找到答案。

討論辯題“得知前任得新歡,有個雞飛狗跳鈕可以給他倆的關系制造一點麻煩,要不要按?”,薛教授選擇不按。
他說:今天,世界上有70億人,想象一下有70億顆綠豆在一個大缸里,有兩顆紅豆它們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把它們放進這個大缸,攪啊攪,它們會碰上嗎?短暫的一生可能不會,這是偶然性。而我們的海誓山盟只不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里挑選了一個人。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是你一生中的唯一,分了手還要不斷地干擾TA的生活,那你對偶然性一定有深深的誤解。

在聽了那么多的雞湯后,薛兆豐的出現,讓很多奇葩說的觀眾感覺到了這種帶著理性的“反雞湯”魅力,理性并不意味著自私和冷酷,理性所散發(fā)的魅力,是你能結結實實觸碰到的安全感。
不少粉絲直呼:薛兆豐,你懟人的樣子太性感了!?

薛兆豐說:“馬老師最開始找我只是討論選題。”其實,辯題顧問只是馬東的說辭,讓薛兆豐來當導師才是他的最終目的。
馬東很早就聽過薛兆豐的課,是他經濟學課程的超級用戶。他說薛兆豐的經濟學能讓觀眾聽得懂。
邏輯思維羅振宇也說:“他(薛兆豐)是為數不多的,真的能把話說明白的經濟學家。”?

藝恩數據顯示,第四季《奇葩說》18-30歲的用戶占比39.88%。微博端用戶年齡標簽中,95后群體比重明顯居多,用戶偏年輕。
薛兆豐的到來,讓《奇葩說》的受眾群拓寬不少。第五季開播以來,新用戶占比超過半數。而薛兆豐本人便是這半數中的一員。參加節(jié)目之前,他從來沒有看過《奇葩說》。慢慢,他融入節(jié)目,表現也越來越自在。他說:“如果下一季還有邀約、能對《奇葩說》有新的貢獻,會考慮再來”。??
▍從北大辭職做“網紅”
這不是薛兆豐第一次走進大眾視野。
在沒加入奇葩說之前,他就已經是經濟學領域的“明星式”人物。
薛兆豐本科畢業(yè)于深圳大學應用數學系,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MU)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后,奔赴美國西北大學(NU)法學院開始了博士后研究。回國后,就職于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并擔任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作為學者,過去十年,他發(fā)表數百篇經濟評論和文章,先后出版了不少經濟學專著,包括《經濟學的爭議》,《商業(yè)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經濟學通識》,以及今年的新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每一本,豆瓣讀書評分都在8.2以上,《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更是長居亞馬遜圖書銷售排行榜Top1。?

2000年,薛兆豐被《新周刊》評為頂尖人物。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中國十大青年領袖。
2017年2月,薛兆豐以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法律經濟學教授的身份,在知識付費平臺“得到”app上開設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短短半年,課程訂閱人數就達到17萬。
今年11月,《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學員突破30萬。按每份199元的價格算,他為平臺帶來的營收是5970萬。?
?薛兆豐自己都說:“對一個經濟學課堂來說,這是個意想不到的規(guī)模,是一個現象級的事件”。
但看似偶然的現象,其實是必然。
在過去,只有去到北大,才有機會聽薛兆豐講課,知識付費打破了用戶的地域局限,讓所有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機會感受經濟學的魅力,同時,也讓薛兆豐的影響力成倍擴大。
他始終認為,經濟學不只是一門象牙塔里的學科,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fā)看問題,會得到與往常截然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但,成名是把雙刃劍。?

百度搜索薛兆豐,有很多不太正面的詞條,如“薛兆豐根本不懂經濟學”、“薛兆豐和張五常交惡”,同僚的質疑似乎從未走遠。
2013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永璟在微博發(fā)聲:我是薛留美期間同窗,主要研究方向是他號稱的研究方向之一的“公共選擇”,而他讀的法與經濟學課程也是我的主導師所主持,所以對他很熟悉。實事求是的說,薛的政治經濟學并沒有系統學習過,基本上就是在對著概念查字典,所以鬧了不少笑話。我批薛,不光是因為他到處顯擺,更是因為他冒充我們公共選擇專業(yè)的學術牛人,在外面胡說八道。
隨著薛兆豐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2018年,同為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院的教授、國內知名度更大的經濟學家汪丁丁,又公開批判:薛兆豐像“沒有畢業(yè)的經濟系學生”。?

但在薛兆豐看來:知識的深淺輕重,是以理解現實問題為導向、以解決現實問題為準繩的。沒有什么知識天生就高人一等。有些學者,有意無意地把生搬硬套、囫圇吞棗和故弄玄虛當成做學問的一種境界。而我相信,哪怕再深奧的知識,也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
薛兆豐的話落地有聲。
去年春節(jié)跟剛過,他就向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院提交辭職報告。他看重知識付費,因為他認為:“正兒八經的學位教育,只占所有教育當中一個很小的比例。今天任何一個卓有成效的學術領域,其實都是過去一代代學者,不斷進行跨界研究和探索的結果。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在他當專利局職員的時候,用業(yè)余的碎片化時間完成的”。?
▍用經濟學的邏輯推廣經濟學
付費經濟學課程在互聯網平臺上收獲 30 多萬用戶,而同樣以普及經濟學知識為使命、凝聚了一批包括張維迎、陳志武、梁建章等大咖的公益組織——人文經濟學會,幾年來卻一直不溫不火。?

很大的原因是,學會按照公益的邏輯在做事,天然的道德優(yōu)越感讓其效率低下。而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程按照經濟規(guī)律做事,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去設計產品。
在自由市場中,制造一個產品的目的是讓用戶買單,而要讓更多人買單,就必須極其關注用戶,從用戶的出發(fā)點研究產品。同時,也會極其關注效率,有更強的動力去尋求最有效的平臺合作。
商業(yè)利益和用戶所獲的價值構成了一個雙贏的完美閉環(huán):薛兆豐努力做好其經濟學課程讓學員滿意;學員通過購買行為給平臺回饋。?

去年8月,同在得到APP授課的羅永浩,宣布停更《羅永浩的專業(yè)課》。理由是:“我嚴重低估了得到專欄的工作量,以及得到團隊對質量和規(guī)范的高標準。這三個月每天在公司的十幾個小時工作之后,再用平均四到六個小時寫稿和錄音(之前錯誤估算的預期是每天兩三個小時)。”
羅永浩停更得到專欄三個月后,在另一個知識付費APP分答運營了兩個多月社區(qū)的Papi醬也發(fā)布聲明宣布停更。聲明指出,由于在社區(qū)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了此前的預估,導致Papi醬的生活節(jié)奏被徹底打亂,不得已才做出了這樣一個“充滿遺憾和歉意的決定”。?

▍后記:
1968年出生的薛兆豐,如今已人過半百“知天命”。
面對如今的網絡和移動支付時代,他似乎比其他學者更加包容和從容。
對于“網紅”這個身份,薛兆豐很矛盾,“我現在的名氣是沒有用的,反而占了時間精力”。但他又希望自己真的紅起來,社會上更多人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他希望傳播和交流思想,傳播經濟學,即便他已知思想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何等的低。
這讓人想到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霍金。?

我們熱衷于看到薛兆豐這樣的學者,放下身段,帶上知識,用大眾可以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知識和智慧。這是我們期待的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模樣。?

—END—
歡迎關注“艾問人物”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