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改革開放回憶錄·上海|親歷者回憶三架飛機首飛帶來的幸福感
看著自己參與研發的飛機首飛,參與者是什么體驗?
在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市經濟團體聯合會12月12日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工業部分親歷者座談會”上,中國大型民用飛機研制生產親歷者的640飛機研究所所長吳興世激動萬分。他說,憶崢嶸歲月,最難忘的就是三次騰飛所帶給自己的終生難忘的幸福感。

上世紀90年代初,吳興世奉調來上海參加研制中國第一架大型客機運10,在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的前身——708工程設計組先后擔任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兼總設計師、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首任總設計師、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方案論證委員會委員,現任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吳興世透露,1970年,根據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決策,代號“七〇八工程”的運10飛機研制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立項實施。在中央統一部署、上海市直接組織,航空工業部全力支持下,以上海飛機研究所和上海飛機制造廠為主,中央十幾個部委下屬的262個廠、所、院校協作,成功實施研制運10飛機7渦扇8發動機的大型系統工程。
“從各地調集的6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與上海市和外地工人、技術人員一道,堅持自主創新,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克服了今天難以想象的諸多困難,實現十大技術突破。1975年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78年完成全機靜力破壞試驗,1980年6月完成飛行試驗機制造。1980年9月26日,運10飛機在上海大場機場成功首飛,實現了中國大型民用飛機產業一次意義深遠的騰飛。”吳興世說。
“我和同志們含著激動的淚花,目送運10一飛沖天,首次體驗到‘喜莫過于夙愿得償’和奮斗得來的幸福。”回憶起當年一幕,吳興世不由得激動萬分。

吳興世說,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組織各方面專家進行科學、民主、全面論證的基礎上,將大型飛機重大專項確定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此后又組織大型飛機重大專項論證委員會完成實施方案論證。
在這次論證中,上海市經信委提出的充分發揮上海地區七大優勢、創造發展我國民機六大有利條件,得到從論證委員會到中央政治局的高度認同,為大飛機落戶上海打下了重要基礎。
“我親歷了2008年11月28日ARJ21首飛,當天乘坐了首次投入商業營運的定期航班,再次終身難忘地體驗到了騰飛帶來的幸福。” 吳興世說。

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全面實施。吳興世說,該項目在一開始就從重大科技專項轉化為有明確產業化發展目標的重大工業項目,自主研制C919先進150座級噴氣客機的大型客機項目成為標志性工程。

2015年11月,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總裝下線;2016年7月,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正式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2017年5月5日,C919成功首飛。
“我親歷了C919首飛這更加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第三次前所未有地體驗到新中國幾代航空人長期奮斗、攻關、吃苦、奉獻獲得的來之不易的幸福。”吳興世表示,他和這支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家隊”戰友們,親身經歷了在改革開放前夜起步發展的中國大型民用飛機產業,走過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路,先后三次實現有重大意義的騰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