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每一次輕松睜眼,都值得珍惜
就在上周,我的右眼開始不舒服。眼球仿佛被涂滿了泡沫劑,整個眼眶已經無法容納它。可一照鏡子,眼球大小并未改變,只是充血,眼皮略腫。終于,某天在晨光中醒來,我悵然發現自己的右眼瞼好似被無形的絲線所纏繞,上下如膠似漆,難分難舍。努力睜眼,兩片眼皮間的縫隙只允許一線曙光透入。隨著視線逐漸清晰,一股干澀感也跟隨而至。
我只好用手拉開了“心靈之窗”的窗簾,心中卻不禁涌起一絲惶恐:“難道這眼中隱藏了什么不祥之兆?”
急忙趕往醫院,掛了一個專家號。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一個新名詞進入了我的認知世界——干眼癥。醫生解釋說,這是由于淚液分泌不足或過快蒸發,導致眼球表面干燥、眼瞼粘連的一種癥狀,與我經常熬夜、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脫不了關系。本想進一步詢問,但醫生只是輕描淡寫地開了一瓶滴眼液,建議我用熱毛巾敷眼,慢慢就會好轉。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的擔憂有所減輕,但每個早晨仍需手動撐開沉重的眼皮。心里不禁嘀咕,醫生所說的“慢慢”,究竟是多慢呢?
杜甫在《新安吏》中寫道:“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千年前的杜甫不理解,縱然天地有情,人的眼睛也會因不良習慣而“枯”。這雙干澀的眼睛就像一個沉默者,無聲述說著我對健康的忽視與漠然。不規律的作息、缺乏運動、熬夜看手機、少喝水……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最終匯聚成威脅健康的隱患。
為了不至于落到“眼枯見骨”的地步,我開始嘗試各種方法挽救。
中藥熏蒸,草藥與熱水的結合散發出一股清新的氣息,金銀花與菊花的香味輕輕拂過,瞬間帶來一種舒緩的力量,讓眼睛在這溫暖的香氣中找回了久違的潤澤。
開始增加運動量,每天清晨跑步,汗水隨著步伐的加快從額頭滑落,身體的活力在每一次出汗中逐漸恢復。
調整作息時間,讓眼睛在深度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些細微的改變,讓我感到身體正在一點點向好的方向轉變,離“慢慢”又近了一步。
我也感覺到,身體如同一部精巧的樂器,五臟六腑、四肢七竅都被精心調教了音符。當某個器官奏響了不協調的音符,便是它在發出緊急信號。
身體器官發出的“存在感”,不是負擔,而是生命的饋贈。《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們只有在老去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曾經是年輕的。”這揭示了一個普遍的心理現象:我們往往要等到失去了,才意識到曾經擁有的可貴。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時間無限、健康永恒,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應該被珍惜。每一方清晰的視野、每一次輕松的睜眼,都是幸福的時刻,值得我們用心去珍視。
或許,學會珍惜,是貫穿我們一生的重要課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