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中國行|國際博物館日怎么過?看博物館奇妙夜,尋“上海之源”……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當天,中共一大紀念館人潮如織,“開天辟地大事變”展項區域更是人氣爆棚。這里正在舉辦“誦·歌獻給黨”紅色文化季詩歌朗誦邀請賽。
活動自5月1日正式啟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經初審,共有16組選手脫穎而出,成功入圍決賽。經過激烈角逐,上海寶山區世外學校董忻玥等8組參賽表演者獲得“優秀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8組參賽選手獲得“精品獎”。

“初心號”紅色巴士。本文圖均為 主辦方 供圖
5月17日-5月19日,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博物館奇妙夜,遇見馬克思”夜場觀展活動,包括“聆聽馬克思:《偉大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專題展專場講解”、“遇見馬克思:拓印馬克思肖像”、“中共一大會址定時講解”。
當天,有著“上海之源”稱號的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也迎來開放十周年紀念日。

崧澤遺址博物館內還原“上海第一村”

通過“上海第一人”頭蓋骨進行的人臉復原,是距今六千年歷史的比較完整的人頭蓋骨。
崧澤是上海一個古老的地名,是上海先民最早繁衍生息的鄉土,也是上海命名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有著諸多的“上海第一”。在這里考古學家們曾發現過“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房”等等,被稱為“上海之源”。
記者了解到,此次系列活動由“上海之源話崧澤”文化講座、“‘遺’見青新”非遺市集”、崧澤遺址博物館十周年紀念郵戳發行等內容組成。其中,以“上海之源話崧澤”為主題的專家講座是此次系列活動中的重點和亮點。
專家們從崧澤遺址的考古價值、崧澤文化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出發闡述了正確處理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如何將文明探源成果的學術知識轉化為公眾知識;也從博物館如何在立足自身特色和當地歷史文化底蘊的條件下,進行創新和進步出發,暢談如何打造“文化”陣地,打響“文化”品牌,謀求多方共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