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每1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上海,卷的不僅是展覽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上海主會場活動今天在黃浦江畔的世博會博物館舉行。
博物館越來越熱門,是我們身處這個城市都感同身受的。國際博協(ICOM)在1977年發起并創立了國際博物館日,初衷之一是為了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在文博熱潮下,很多博物館已經不愁沒有關注度,尤其在每15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的上海,只要公眾想,每天都可以是博物館日,對上海的博物館而言,“卷”可謂無處不在,“卷”的結果,是給公眾奉獻越來越好的文化產品。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上海主會場活動今天在黃浦江畔的世博會博物館舉行

新增國家一級博物館與“每天都是博物館日”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上海主會場活動今天在黃浦江畔的世博會博物館舉行。會上為上海市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榜單位授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上海大學博物館、嘉定博物館、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5家博物館評上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備案博物館165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30家。算上今年新增的5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海市國家一級博物館總數達到12家。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上海主會場活動現場
博物館越來越熱門,是我們身處這個城市都感同身受的。國際博協(ICOM)在1977年發起并創立了國際博物館日,初衷之一是為了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然而,隨著文博熱的掀起和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日趨完善,很多博物館已經不愁關注度,尤其在上海,只要公眾想,每天都可以是博物館日。
這十余年來博物館行業迅猛發展,過去文物部門在博物館日主打的“減免開放”、“夜間延時開放”活動現在已經越來越趨常態化,很多場館都會在周末或節假日加開夜場或延時開放,這已經不是博物館日獨有的福利。與此同時,博物館文化也被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新推出“博物館市集”“博物館美育在身邊”“博物館特別演出”等活動,讓博物館成為市民生活方式。
在每15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的上海,公眾進出博物館參觀更是猶如家常便飯。國有的、民辦的博物館、美術館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策展、辦展、努力吆喝,沒有經費創造經費也要上……試開放僅3個半月的上博東館,日前已突破100萬客流量,按照這個流量預測,全面開放后,年接待觀眾量可直逼600萬,等到人民廣場館、東館、北館三館開放的格局形成后,每年可容納觀眾預計達到1000萬人次。

上海博物館東館

“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覽現場
為了滿足公眾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過去門庭冷落的博物館如今紛紛要加入“卷王”行列。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直言,龍年要刮起一股文化的“龍卷風”。很多成長型的博物館也在奮起直追。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坦言,文化場館的區位優勢并不是決定因素,只要把自己的文化產品打造好,一定不愁沒有觀眾。如果覺得觀眾少,則要反思自己提供的文化產品是不是足夠好。

“粹美東方——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日本文物展”展覽現場
剛評上國家一級博物館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也在積極尋找自身定位。當其它博物館都在跟歐美博物館談展覽談合作,爭相引進西方經典藝術展時,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周群華打算另辟蹊徑,他說要將目光瞄向中東、中亞地區,跟這些古老國度的城市文明對話。
上海今年評上一級博物館的還有兩家區級博物館——嘉定博物館、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近些年,上海一些優質的區級博物館也紛紛通過“考古大IP”、“顯眼包文物”頻頻圈粉,實現了“小館辦大展”的宏圖。
數據統計,2023年度,上海全市各博物館設有基本陳列306個,舉辦臨時展覽406場,接待觀眾近31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卷”的不只有展覽,還有博物館公教
文博熱潮下,博物館“卷”的不只有展覽,還有博物館公教活動。
近十年來,我國博物館教育活動大發展。十年前,有文博學者指出,我們國家的博物館教育活動存在長期以來“重展”不“重教”、教育活動局限于展覽這一單一手段、博物館只重視觀眾參觀階段的教育活動,博物館教育活動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

崧澤遺址博物館兒童公教活動
如今看來,博物館公教活動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從教育活動的設計理念、形式均有推陳出新。曾經在觀眾眼里還頗為時髦的“workshop”,現在已成為各個館的活動標配;公教活動越來越多地走出小教室,走到館外……從頂層設計使教育活動走向系列化、品牌化……2023年度,上海全市博物館共策劃社教活動47258場,日均129場,吸引約569萬人次參加。

世博會博物館“世博春日集市”
在今天的上海主會場,世博會博物館分享推介了博物館公眾教育經驗,聯合館外專業力量,打造世博館教育活動矩陣。聚焦“城市更新”,與第一財經合作,推出“可持續發展”系列講座。聚焦“城市預見”,與SMG合作策劃青少年品牌活動,形成WE系列品牌。

上歷市歷史博物館社教活動CityWalk
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上歷博也對外發布了其全新的“CITY+”城市生活品牌,匯聚CityWalk、CityGame、CityPlay、CityGuide等眾多子項目,將博物館社教與城市生活融合。從CityWalk研發理念來看,更關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關系與城市空間的可達性與變遷性,參與者通過行走更加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地理變遷、歷史進程、建筑風格與文化特色……

嗶哩嗶哩網紅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爆火出圈的手工復原作品上博東館大廳展出(圖源:才疏學淺的才淺的小紅書)
正在上海博物館東館舉辦的“星耀中國——三星堆古蜀文明展”,將嗶哩嗶哩網紅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爆火出圈的兩件手工復原作品搬到大廳展示,用500克黃金敲擊數萬錘、純手工復原的三星堆黃金面具和用600克黃金“神還原”的三星堆金杖引得觀眾嘖嘖稱奇。新媒體up主走進博物館,增強博物館與Z世代鏈接。這既是這場重量級展覽的番外篇,也是一場極富趣味的公教活動。
復旦大學博物館“山河之間:銀川地區歷史文物展”賀蘭口 人面像(太陽神)
復旦大學博物館作為一所高校博物館,則開創了學、研、策、展一體化的育人模式。近十年來,該校博物館與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合作,以本科高年級學生為主體開展策展實踐的育人模式,通過“策劃一個展覽”的實踐串聯課堂知識教學,鞏固學生在專業課上所學,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學生學以致用,由學生全程主導、打造的專題展覽,其專業性、創新性在博物館領域也受到業內人士的好評。在今天的上海主會場,該校學生結合展覽策劃的教育活動“穿梭的生活世界——‘御街行:考古發現中的南宋臨安’特展之小學生教育活動設計”被授予上海市卓越教育項目。
其實,對上海的博物館而言,“卷”可謂無處不在,“卷”的結果,是給公眾奉獻越來越好的文化產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