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韜志略|美將烏克蘭作為武器“試驗場”,意在獲取重要實戰數據
熱點新聞:據央視網近期援引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有美國高級軍官表示,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被美國當成了“武器試驗場”,“俄烏沖突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學習機會”。烏克蘭接收到的裝甲車、遠程導彈等多種美制武器,直接給了美制武器進行“實戰測試”的機會。
點評:隨著軍事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式武器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如何準確檢驗其殺傷力和穩定性成為各國軍隊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此次俄烏沖突中,美軍將諸多新武器投放到戰場上進行實戰使用,意圖以此對新式武器裝備性能進行全面檢驗,為未來改進和推廣提供重要的實戰數據,同時還通過戰場實踐積極探索新的作戰理念和創新作戰能力,以實現對戰場的新型控制方式和能力提升。烏克蘭戰場已經成為美軍武器的“戰斗實驗室”。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自身還未裝備的陸射型SDB小直徑制導炸彈(GLSDB),借俄烏沖突檢驗這種新式武器。
美軍將戰場作為武器“試驗場”
事實上,美軍把新武器運用到戰場以檢驗其實戰效能早已不是秘密。在美國發起的多次局部戰爭中,美軍都有類似的行動,將許多新裝備和新技術都投入到戰場中進行試驗,這也是美國在軍事技術領域對其他國家保持優勢的一種常用手段。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將其作為測試武器裝備的良好機會,通過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海馬斯”火箭炮、M1A1坦克等裝備在內的多種重型武器,檢驗其在極端條件下的戰場實地作戰性能和維護成本,同時還將“星鏈”系統投入戰場使用,并對其進行功能擴展,實現定位、導航、偵察以及通訊等能力,以解決當前美國軍用衛星無法覆蓋整個烏克蘭戰場的問題。此外,美軍還將剛研發還沒有服役的新武器也投入烏克蘭戰場使用。例如,根據美國公開的軍援物資清單顯示,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一種名為“鳳凰幽靈”的巡飛彈,該巡飛彈由美國空軍開發,但美軍尚未大規模列裝,主要用于幫助烏克蘭阻滯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的新一輪攻勢。
同時,美國還在烏克蘭戰場上運用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烏克蘭利用無人機鏡頭識別戰場上的目標。該技術屬于一個名為“梅文”的人工智能項目,由一個圍繞強大算法構建, 能夠將衛星、雷達、紅外設備甚至社交媒體上的影像處理后匯總到一塊屏幕上,幫助識別戰場上的人員、裝備和系統,同時使得接入該系統的人員快速識別出打擊目標。

“海馬斯”火箭炮在俄烏戰場上較為優秀的表現引發關注,多個美國盟友開始增購該型火炮。
除了烏克蘭戰場外,美國還利用中東地區連年的戰火紛飛,將其作為檢驗武器實戰性能的舞臺。例如,巴以沖突爆發后,美軍在自紅海至地中海的廣泛區域,密集展開了“標準-2”“標準-6”“海麻雀”甚至“標準-3”導彈的反導攔截測試。2024年2月,美軍在紅海海域對“標準-6”導彈進行了攔截反艦彈道導彈的實戰驗證。近期,在面對伊朗對以色列發起的中程彈道導彈襲擊時,美軍更是歷史性地首次實戰發射“標準-3”型導彈,成功攔截多枚來襲導彈。
在美軍開展的這些作戰行動中,“梅文”智能系統再次大顯身手,幫助美軍鎖定了涉及伊拉克、敘利亞、也門和紅海地區的至少85個打擊目標。從未來發展來看,美軍還會把該智能系統接入戰斗機或無人機等武器系統中,從而實現戰場的無人控制,加速“使人工智能武器成為戰場決策者”的步伐。
戰場提供大量武器實戰數據
很多新式武器在研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缺乏有效實戰而脫離實際出現漏洞”的尷尬情況,因此需要大量有意義的實戰應用數據。新式武器進入戰場所取得的實戰數據對未來裝備的改進和使用有著重要意義,包括戰場生存率、作戰效率、后勤和技術保障要求等數據的獲取,對未來裝備的研發、改進和推廣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進一步影響未來戰場的實際應用和效果。

近日,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對克里米亞的俄軍空軍基地進行了打擊,摧毀多架戰機。
此次俄烏沖突也給美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數據驗證機會。美國將大批新式武器送往烏克蘭戰場,通過烏克蘭軍隊的實戰來研究這些武器系統在密集使用中的表現,驗證其真實殺傷力和優劣問題。例如,美軍發現,烏克蘭在前線使用美國研制的很多先進武器經常容易受到俄軍電子戰的干擾和欺騙,從而導致包括“神劍”制導炮彈、“陸射小直徑炸彈”(GLSDB)和陸軍戰術導彈等眾多精確制導彈藥的作戰效能都遭到嚴重削弱。2024年3月,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丹尼爾·帕特博士在向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書面證詞中透露, “神劍”精確制導炮彈在烏克蘭首次投入使用時命中率為70%,然而6周之后,由于俄軍專門調整電子戰系統對它實施干擾,它的命中率很快下降到只有6%,其原因是由于“神劍”主要依靠GPS輔助制導套件提高精度,而當俄軍針對性地干擾和欺騙相關地區的GPS信號后,該炮彈的命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同樣遭到俄軍電子戰設備干擾的還包括美國JDAM-ER制導炸彈,該型炸彈也采用GPS制導,因此在俄軍針對性的電子干擾面前非常脆弱。
在常規武器上,美制M777榴彈炮目前是烏克蘭軍隊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通過實戰發現,高頻率的過度使用會導致這種武器的磨損十分嚴重,經過磨損后這些武器的精度和殺傷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此外,這種火炮系統很難快速移動避免遭到還擊,在無人機和空中監控無處不在的世界里,它們“很難隱藏”,可能會被放棄。此外,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多種無人機也被爆出容易遭到俄軍電子干擾的弱點,特別是“彈簧刀-300”巡飛彈,被證明實戰效果不及預期。這些通過實戰檢驗所暴露出來的致命缺陷,成為未來美軍對武器進行優化改進的重要依據。

“神劍”制導炮彈采用衛星導航制導,命中精度在10米以內。
武器并非解決戰爭問題“萬能鑰匙”
美軍將戰場作為新武器“試驗場”,其目的是以此來獲得對未來戰爭模式的塑造和戰場優勢的維護。例如,通過烏克蘭戰場,美軍已經認識到,再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如果不能克服容易受到電子干擾的致命問題,就無法發揮預期效果,從而無法確保美國贏得未來地區沖突的勝利。
為此,美國根據新武器在戰場上暴露出來的缺陷和弱點,開始加緊“打補丁”。 據《防務新聞》稱,近期美國陸軍已撥出巨資用于研發尖端電子戰設備和防干擾設備,包括與BAE系統公司簽署了一項3.18億美元的GPS軍用加密M碼協議,以及向TRX系統公司采購新一代單兵攜帶的戰場定位和導航系統。同時,美國陸軍還正在開發一種新型干擾機,它可以安裝到“斯特瑞克”裝甲車,或者由單兵背負攜帶,從而有效地應對電子干擾問題。此外,美空軍也在積極采購新裝備,包括一種旨在使JDAM-ER炸彈能對抗GPS干擾的附加導引頭,用來加強鎖定GPS干擾器的能力。與此同時,美海軍也沒有閑著,正在為無人水面作戰艦艇增加新的電子戰套件,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戰場環境。
除了已經投入俄烏戰場使用的武器裝備外,美國還在緊鑼密鼓研制各種無人作戰機器人、新型無人機等新概念武器,也迫切需要進行相關的實戰驗證。如果沒有進行實戰檢驗,這些武器就無法進入大批量生產的階段。此外,目前美國還正在著手進行AI技術與武器裝備的全面融合,這也需要有合適的戰場去試驗其具體性能,從而決定下一步該怎么去進行優化,形成更為綜合的作戰能力,來實現對未來戰場的全面控制。美軍除了通過戰場驗證武器性能外,還通過實戰積極探索新的作戰理念和創新作戰能力,以實現對戰場的新型控制方式和能力提升。
總體上來說,美軍將新武器投入戰場使用已經成為美軍檢驗武器性能和提升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未來戰爭、技術和國際關系也形成了強烈沖擊。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新武器并不是解決戰爭問題的萬能鑰匙,戰爭不是簡單的武器與技術比拼,其本質是利益的爭奪和沖突的解決,涉及戰略、戰術、人員、物資等多個方面。如果忽視了戰爭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單純依賴武器和技術來解決問題,那么最終可能只會陷入更深的困境。因此,我們應該以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視角來看待新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從而在未來戰爭中找到更加和平與有效的解決方式。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云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