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你面對重大抉擇時,如何才能做出最佳決策?
什么是決策黑客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對很多決策,比如上什么學校,選什么工作,和誰結婚等等,有些重要的決策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走向。決策對于組織管理也非常重要,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爾伯特*西蒙曾經說過:決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論應該來自于人類做決定邏輯和心理。
決策很重要,那決策到底是指什么呢?管理學中對決策有比較規范的定義:為了達到某一預定目標,在掌握充分必要的數據的前提下,本著一定的價值評判標準,運用邏輯和數學推理方法,對幾種可能采取的方案做出合理的選擇。
針對個人和組織的決策場景,決策黑客要做的就是:通過深度解析人類的決策過程,應用科學的方法,不斷提升個人和組織自身的決策能力,同時能夠積極的影響他人的決策。涉及的知識包括數據科學,博弈理論,系統理論,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神經生物學等諸多學科。

為了讓讀者對決策黑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這里介紹幾個典型的決策因素,看看決策黑客是如何改進自己的決策質量,同時又如何積極影響其他人的。
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

決策的質量跟決策的結果其實是分離的,決策的質量在做決策那一刻就確定了,而未來決策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比如,一個企業要投產兩種產品,分析后產品A的成功率為70%,產品B的成功率為40%,這時最優決策就是投產產品A,可能未來產品A會失敗,但是那是時候回頭再看“投產產品A”這個決策,依然是最優的。
但人們一般不會這么想,人們一般會事后諸葛亮,說這個決策不好,要是當時要是投產產品B就好了,但如果當時投產了產品B決策,結果可能會更糟。所以,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一個基礎原則是:選擇未來平均收益最大的選項,同時不以最終的成敗論英雄。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情況,除了對比平均收益之外,有時候還要考慮未來收益的波動情況。


上面的例子說明,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策,要綜合考慮未來收益的平均值和波動情況。
人人皆在系統中


這種情況怎么辦呢?一方面要找到新的變量,比如我們發現,如果按照一張信用卡進行匯總,風險高的客戶還是整千的交易比較多,是一個好變量。另一方面,需要有一監控策略,在監控中的風險客戶,不做處理,這樣才能知道這個事情的真實情況。
這個部分更多的是個博弈的過程,要把決策的對象和決策者作為一個系統的參與者,了解系統的運作規律,做好關鍵的決策。
讓情緒幫助你決策


人很多時候需要靠情緒去決策,身體會分泌各種化學物質,這些信號會告訴大腦,應該如何做。這些機能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機制,可以幫助人做出足夠快的、但是可以接受的決策。比如那些你覺得內疚的事情,那些讓你害怕的事情,就不要去做。那些讓你緊張和焦慮事情,一般都很重要,要優先處理。使用這些簡單直接的決策原則,不需要復雜的計算,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風險。
大腦面對一些不爽的體驗,會下意識排除掉這些選項,很多時候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一點。我的一個朋友,他有機會去到一個新職位,這個職位對他未來發展非常好,但是這個崗位的領導是他曾經的高中同班同學。他潛意識里不能接受他同學作為他的領導,他一直覺得那個同學還不如他,他就下意識的排除了了這個選項。接下來,他的大腦就會開始找各種理由,比如這個職位不穩定,這個職位風險太大等等,本質上是他接受不了在他同學手下工作,他沒有打開自己的思維,也就沒法避免下一次再做這樣決策。
我們需要把自己的身體和大腦當做一個決策系統去了解,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原理,這樣才能擁有調節自身的能力。
明心見性,惠己度人
決策黑客除了提升自己,也需要了解如何影響他人的決策。影響他人決策有兩種,一種是利用人們的非理性,改變別人的決策。這可以做壞事,也可以做好事。做壞事的例子,比如在《我不是藥神》里,這位賣假藥的騙子,就穿著白大褂,因為人們天然對制服有敬畏感,所以會更傾向于相信這些人的話。同時又有納米這類不明覺厲的字眼,讓人不由自主地相信他的藥是有用的,爭相購買。
也有做好事的例子,比如美國推廣401k退休基金計劃。401k退休基金計劃幫助人們在工作時儲蓄,做投資,在退休后得到更好的現金流,更好的養老。在美國,原來很多人都不選擇401k退休基金計劃,因為在合同協議里“不選擇”是預設項,人就都習慣性的接受了預設項。后來采取了一個方法,就是把“選擇”做為存預選項,這樣選擇投資401k計劃的比率就大幅增加,這也幫助了很多人度過退休之后的生活。
決策黑客還可以利用人們的理性,設計出一種好的博弈機制,讓人們在理性的情況下做決策,這些決策的結果對大家都有益。比如區塊鏈中應用中,擁有超強算力的組織,有可能進行51%攻擊。這就需要設計一種機制,讓參與者們,即使擁有這樣算力,做攻擊的收益也是不經濟的。這樣正確的打通利益鏈條,就可以利用人的理性,避免壞事的發生。
一步一步成為決策黑客
可以嘗試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練習:
1)批判性思維。在多年的進化中,人的決策思維不斷積累,形成思維習慣,但在這個巨變的年代,很多決策機制已經不適用。我們需要審視自我,了解自己的決策過程,找到不合理的部分,學會批判性思維。
2)理性決策方法。大腦的計算量比較有限,所以一般采用一些簡化的方法進行決策,在現代的復雜社會中,可能就不適用了。這時可以借助外腦來輔助決策,比如借助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來決策,這部分會介紹標準化的決策范式,可以讓電腦來幫忙,提升大腦的決策效率。
3)博弈與系統思維。人的理性還在于能理解自我的處境,理解博弈中對手的心理,理解系統運轉的機制,同時加以利用,做出更好的決策。
4)簡潔的啟發式決策。很多時候,人需要快速的決策,可以采用更優啟發式思維,諸如社會理性,生態理性的方法,做出高效簡潔的決策。
5)正確的管理情緒。人們需要理解情緒和決策的關系,更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正面和負面的情緒同時幫助我們決策,度過難關。
6)合理的施加影響力。我們還需要了解其他人的決策機制,更好的影響他人,比如如何講故事,如何設計合理的合作、助推機制等等。
以上的內容,相互關聯,并沒有決然的割裂,往往一個案例里會用到多種思維方式,希望未來能和大家一起剖析自己,提升自己,一起進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