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刊文:充分運用科技賦能,堵住“被法人”的漏洞
據5月12日媒體報道,近日有網民反映,湖北大悟劉院村部分村民個人身份被冒用注冊工商營業執照。有關部門調查后發現,當地工商所部分人員在“市場主體增量行動”中,違反依法合規的工作要求,利用部分村民身份信息,違規辦理工商營業執照154個,涉及村民134人。
當地村民“被法人”,被冒名者遭受的損失不少,如一些村民因為辦理有工商營業執照,導致無法享受低保、大病醫保等報銷等福利優待。故當地有關部門理應嚴肅處理,讓無視群眾利益,肆意鉆規則漏洞者承擔責任。此外,在辦理營業執照等關乎公民切身利益的事項中,應融合先進技術,在便利辦事群眾的同時,減少冒名現象。
簡政便民、簡化辦事流程是為民利民的好舉措,但不可以忽略相關流程中容易出現疏漏的地方。營業執照相當于企業的身份證件,辦理過程理應非常嚴肅正規。且任何一個人要從事經營活動肯定經過深思熟慮。這意味著,辦理營業執照要么是本人親自到場,要么委托專業人員并將身份證件等關鍵資料交其辦理。容易出現漏洞的地方即在于此,即專業代辦機構或者黃牛持身份證件即可輕易注冊營業執照,根本無須本人同意并操作。這一原本是方便辦事群眾的規則卻由于缺少了扎實的實名認證環節,導致成為投機者甚至違法犯罪分子的幫兇。
因此,相關部門理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堵上這一漏洞,如在辦理營業制造等任何關乎公民切身利益、可能出現冒名現象的事項中,均嵌入先進實名認證環節。利用讀取實體身份證信息系統、人臉識別系統、手機實名認證系統等,確保系本人辦理,至少系本人授權他人辦理的相應事項。這并非刁難辦事者。人證合一本就是辦理相關事項的基本要求。這樣的話,既便利了辦事群眾,也堵住了漏洞。
充分運用科技賦能,增加實名認證環節的權威度,方可既做到簡化流程,又保護無辜者不至于“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遭遇“被結婚”“被貸款”“被法人”等鬧劇,同時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和有關部門的公信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