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城市里的專屬儲物間?小區民防工程被改造成“迷你倉”,違規嗎?

日前,有上海市民反映,自家小區樓下多年不用的人防工程,竟然被改成了公開經營的“迷你倉”,倉內長時間堆放各種物品,還不時有人進進出出。這樣的改造是否合規、能否滿足消防安全要求?新聞透視記者隨即展開調查。
社交網絡上,關于“迷你倉”的推送,隨處可見。

“搬家,家具家電,生活用品無處放?!?/p>
“這個迷你倉,聽說短租、長租都方便?!?/p>
“現在大城市的人,都有專屬的儲物間了。”
有市民反映,這些公開經營的“迷你倉”,有的就開設在小區居民樓的地下,這讓他們有些困惑和擔心。“人家當倉庫用,是經營性的。民防工程著火的話,對上面居民都有影響的?!?/p>
根據線索,記者找到了徐匯區炎虹路上的這處迷你倉,位于一個老小區居民樓的一樓,鐵門上標注著“民防工程”。據負責人介紹,里面有五六十個大小不等的儲存柜,每立方米一個月的價格在120元左右,生意相當不錯。
除了儲物,還有人把辦公室也安在了這里,現場打印機、電腦等設備齊全,還專門拉了一條“拖線板”供電?,F場有租客稱,自己是以400多元/月的價格租下來的。

那么,像這樣安在居民區樓內的“民防工程”,被用作經營用途變身“迷你倉”,到底是否合規?
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審批科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他的公司要注冊在民防工程這塊地址上,按照上海市市場主體住所條例規定,要有民防辦取得相應的批準文件?!?/p>
徐匯區民防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滿足消防條件,且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都可以。消防需要滅火器,該有噴淋的要有噴淋。”

專家介紹,上海一些老舊小區的居民樓下會配有民防工程,設計用于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安全。但隨著時代發展,很多民防工程早已失去原有功能。根據《上海市民防工程建設使用管理辦法》,這些民防工程確實是允許多種形式使用的。
上海民防協會副秘書長赫磊表示:“只要滿足了它的禁止性要求、消防規范,包括它的承重結構,四周圍合的墻壁,出入口,人員還有空氣的交換口等,是不能或者不允許隨便發生更改的?!?/p>
也就是說,經過報備,民防工程可以“再利用”——前提是不改變建筑建構,不改變原有消防設計,必須做好消防安全措施。
“我們負有監管責任,還會查經營方的臺賬。臺賬里要讓經營方寫清楚里面放什么東西,我們檢查的時候,要我看到里面是什么東西?!毙靺R區民防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有老小區的居民表示,因為居住空間有限,這樣的“迷你倉”確實能解決一些物品寄存的需求。
那么,寄存的物品具體是什么,管理方是否掌握呢?

記者發現,一些居民樓下的“迷你倉”,雖然門口會寫明禁止放入的物品,但整個存放過程是全自助操作,無人看管。“沒有人過來,都是網上聯系,對方會遠程告訴你,哪個門的密碼?!本用裾f。


記者嘗試租下一個儲存柜,很快在手機上收到了大門密碼,無需經過任何檢查,就順利把一塊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存入了“迷你倉”。而“迷你倉”負責人之前聲稱:“易燃易爆品,還有生鮮等吃的東西,都是不能放的。”
該名負責人同時也表示,并不會對儲存柜逐個開箱檢查,“如果檢查會提前通知,那我們會提前溝通客戶,有沒有放違禁品,有的話趕緊拿出去,沒有的話配合檢查就完事了?!?/p>
也有迷你倉配備的消防設施已顯老舊,煙感裝置的電線直接裸露在外,負責人還不以為然,聲稱“做了快十年了,從來沒有發生過火災”。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民防工程”的改造和再利用無可厚非,在一些寸土寸金的地區,也能解決一些居民存放物品的需求。但消防安全是底線,除了消防措施必須配備齊全外,日常巡檢和應急處理能力也必須跟上。
“消防安全這種事情,第一時間發現,是會很大程度上避免隱患的。一些特殊的傳感收集信息,對于企業在這個地方,應該至少要配備一個什么樣規模的管理團隊,可以來應急處置?!焙绽谡f。

近幾年,關于人防工程的再利用,其實上海市多個區都有過探索,有做倉庫的,也有改車庫或公益活動空間的。隨著時代發展,通過合理的改造,將一些人防工程進行再利用,確實可以滿足居民們的各種實際需求。但與此同時,也需要相關運營主體加強日常管理,尤其是一些本身就位于小區等這些人口密集區域的場地,消防安全的底線不能突破。
(原標題為:《大城市里的專屬儲物間?“迷你倉”你了解嗎?居民吵翻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