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航運股持續“高歌猛進”:運價大漲、艙箱短缺,能維持多久?

“今年集運旺季來得格外早。”
“航運市場近期‘不太平’,不過這樣才有錢賺。”
對于非旺季的市場“旺”度,多位航運業內人士以及貨運代理(以下簡稱“貨代”)人士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整體來看,集裝箱運輸市場(以下簡稱“集運”)運價近期大幅上漲。據上海航運交易所5月10日消息,一周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2305.79點,較上期上漲18.8%。
航運市場的熱度也進一步延續至資本市場。近日來,海運板塊股價持續上漲,截至5月13日收盤,海運行業股價帶動交通運輸板塊繼續高歌猛進,寧波遠洋(601022)、鳳凰航運(000520)等漲停,中遠海能(600026)、嘉友國際(603871)、中遠海控(601919)等漲超5%,中遠海特(600428)漲超3%。
此外,5月13日,集運指數(歐線)主力EC2406合約日內一度大漲近15%,遠期2410、2412、2502合約均封漲停。當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發布通知稱,近期,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價格波動較大,請各有關單位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理性投資,共同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集運運價再現大幅上漲:中歐航線上漲超兩成,航運巨頭上調六月亞歐航線運價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最新周報數據顯示,歐洲航線方面,五一節后運輸市場需求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供求關系良好,主要航商推動漲價計劃,市場運價大幅上漲。
5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2869美元/TEU,較上期大幅上漲24.7%。地中海航線,市場行情與歐洲航線保持同步,市場運價同樣明顯上漲。5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3915美元/TEU,較上期大漲21.0%。
北美航線方面,主要航商繼續推動運價上漲,即期市場訂艙價格繼續上行。5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4393美元/FEU和5562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上漲22.0%、19.3%。此外,上海港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1169美元/TEU,較上期大幅上漲25.8%。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546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18.1%。
此波行情也將進一步延續至6月。近期,多家班輪公司在官網宣布再次上調即期運價。其中,馬士基宣布6月3日起,上調遠東至北歐航線的FAK費率,每20尺柜在2825美元至2975美元之間,40尺柜和高柜在5500美元至5900美元之間。達飛集團宣布6月1日起,上調從亞洲到北歐的FAK費率,其中,20尺柜增加500美元至3200美元,40尺柜和40尺高柜增加1000美元至6000美元。
據德迅5月9日發布的全球海運市場動態,五一長假過后,整體箱源緊張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各大船公司在主要始運港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箱,尤其是大高箱,部分船公司繼續加強管控拉美航線的用箱;即便新船在不停地交付,但可租賃的空置船舶日趨減少,1700標箱以上的船舶租賃費用也正在大幅上揚;6月底之前,中國制造的新集裝箱已被預訂一空。鑒于當前勢態,近期運費將維持堅挺;同時船公司已在醞釀進行新一輪運價推漲。
其中,中國-歐洲航線方面,部分船公司已發布下旬起再次上調FAK的正式通知,預計未來兩周市場運價仍將持續上揚。近期訂艙量穩健,五月整體艙位情況較為緊張,建議提前訂艙東行回歸船只依舊存在延誤,華北港口的跳掛率依舊偏高。中國-地中海航線方面,部分船公司已發布下旬起再次上調FAK的正式通知,地中海西岸漲幅將尤為明顯。五一長假后訂艙量略有回落,但中旬起將趨于穩定并逐步回升,紅海形勢惡化,遠洋航線船只因繞行無法按時返回,持續波及運力和艙位的供應。
中國-美國(跨太平洋航線)方面,上半月美線裝載率持續處于滿載狀態,美西尤為明顯;船公司已開始醞釀本月第二波推漲。部分船公司的新季合約已敲定,但由于空班以及即期市場運價處于高位,低價艙位受限、FAK艙位緊張的情況將一直持續到下旬。
中國-拉丁美洲航線方面,SCFI指數自3月底開始一路上揚,FAK運價也同樣呈現暴漲趨勢;不排除船公司根據各家艙位情況進一步推漲。市場整體需求保持強勁,預計艙位緊張局面將持續到6月,由于前期累計巨大的漲幅,目前運價較2023年最高點還高出50%左右,從而迫使低貨值的客戶考慮重新核算成本和暫緩出運計劃。
貨代、航運人士:近期長約價格和即期運價倒掛厲害,缺箱矛盾突出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通常而言,每年7-9月屬集運行業的傳統旺季。集裝箱班輪市場運價曾于2021年到達峰值,出現過一箱難求、一艙難求的局面。2022年市場逐漸恢復常態化,去年又面臨供大于求的貨量疲軟困境。
而對于今年旺季提前的原因,一位航運集團巨頭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疫情之前,三季度是集裝箱航運行業的傳統旺季,經過三年疫情,行業的淡旺季特征明顯淡化了。從上海航運交易所近期公布的運價指數來看,集運運價近期在大幅上漲,有多重因素的疊加。
“像今年這一波運價的上升,可能和紅海危機持續導致船舶運力緊張有關。”中遠海特證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公司的航線一般還是看具體的安全情況再調整,肯定是確保船隊安全的基礎上,再看是否經過紅海。無論市場好壞,公司的船一般都是在跑的。”
蘇伊士運河—紅海這一國際航運要道,是亞洲通往地中海和歐洲的咽喉。通常亞歐航線,主要走的都是紅海通道,是亞歐海上貿易的主通道。新一輪巴以沖突自去年10月7日爆發以來,胡塞武裝連續襲擊紅海水域船只。為規避風險,多家國際航運企業陸續做出停航或繞道航行的決定。對航運企業而言,繞行導致航程增加,也意味著實際要多投入船才能夠完成原有貨量的運輸,因此成本大幅增加、有效艙位進一步減少。對于市場而言,則會面臨即期市場運價持續波動上漲。
“歐線持續受到紅海局勢的影響,不光是歐線,美線也在大幅上漲,拉美即期市場運價也爆得不行。近期長期協約價格和即期運價倒掛厲害,船公司對低價合約艙位卡得很死。”一位全球貨代集團巨頭的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般長協價格應該低于即期市場價格,但當前者價格遠低于后者,船公司更愿意履行后者,低價艙位的管控和放行就很嚴。大量需求回流到貨代市場,前線站點沒有特別反饋國內運港有擁堵,但缺箱矛盾很突出,市場運價就進一步被推高。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整體來看,一方面,市場需求的確有所抬頭,自從2022年四季度航運市場進入疫情后下行區間,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市場需求有所上升,采購商將庫存前置來規避風險。另一方面,紅海局勢延續,因繞行造成的缺箱矛盾開始凸顯。此外,船公司的運力調配和管控,還有一些因素多少和一些目的港的未來關稅不確定等都有關系。
也有上海貨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近期到歐洲、美國、南美和非洲的航線艙位都爆得厲害,航線運價上漲,一方面由于紅海繞行,航程拉長,收貨人要囤1至2周的庫存,另一方面,歐美需求上來、訂單量增多。此外,船公司縮艙、提運價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五一節前節后艙位、柜子都緊張。歐洲航線現在都看6月的艙位,地中海(航線)沒預報交量的基本沒戲。”一位深圳貨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方面,中國開拓南美市場,船公司把主要的運力都調去南美航線使歐地艙位緊缺,再加上現在去歐洲地中海-紅海還需要繞行,很多柜子回不來,加劇艙位緊張。
上述深圳貨代表示,最近一陣雖然船東不會特別頻繁地漲價,淡季調整漲幅會比較大。船東基本看合作均量放艙,如果合作很少的基本沒艙位。
對于是否會再次掀起搶箱潮,上述深圳貨代表示,目前有跡象,華南接受異提問題不大,有些港口缺箱嚴重。整體來看,貨代行業現在賺得是比淡季多,但還達不到2021年的瘋狂程度,能否漲到旺季圣誕還要看國際形勢的發展,至少目前看航線運價不太可能。
此外,多位貨代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21年和目前的行情的推動原因并不相同,今年應該不會到達2021年的市場巔峰高點。此前,也有業內專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展望2024年,集裝箱運量大抵可以回到2021年水平,但運價可能不會再達到2021年峰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