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明年算力產業百億規模如何實現?臨港進一步出臺政策支持
無論是談智能駕駛、智慧城市,還是談元宇宙或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家越來越繞不開的是對算力資源需求的持續高漲。
聚焦前沿產業的臨港新片區在去年就對新的算力需求熱潮迅速作出響應。2023年6月,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在臨港新片區智算大會上發布了《臨港新片區加快構建算力產業生態行動方案》。該《方案》的藍圖之下,至2025年,臨港將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算力產業集聚區,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服務等的算力產業總體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1年過去,在日前舉行的2024年臨港新片區智算大會上,臨港管委會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集聚發展新型算力賦能新質生產力若干政策》(下稱“《政策》”)。共計11項措施,意在進一步指導和幫助相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機構在臨港新片區實施的與算力產業相關的項目。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數據處副處長倪曉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臨港將持續優化新片區算力布局體系,在“基礎設施、核心產業和示范場景”等方面形成合力,打造智能算力“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體系。
臨港新片區的目標是,到2025年形成以智能算力為主、基礎算力和超級算力協同的多元算力體系。“我們將大力提升算力規模與效能,力爭總算力超過5EFLOPS,智算占比達到80%,PUE控制在1.25以內,算力產業總體規模提升至100億元。”

打造算力高地,臨港優勢何在?
據倪曉杰介紹,自2019年臨港新片區揭牌以來,已基本形成完備的算力基礎設施體系。
在基礎建設方面,目前新片區已布局含三大運營商、商湯科技、有孚網絡等8個算力中心,基礎設施新穎,具備集約化、高能效優勢,設計PUE小于1.3。總體算力規模領先,智算比例高, 可調度算力約3EFLOPS,占上海市總體算力比例約20%。
在產業生態方面,倪曉杰介紹,新片區已構建科技創新為內生動力、先進制造業為重要支撐、現代服務業為特色優勢的產業發展格局。在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上取得一定成果。
而在場景示范方面,臨港已落地了一批如全國規模最大的國產單池萬卡液冷算力集群等重要項目。同時重點布局面向國際數據業務的國際數據中心,目前已完成國際算力、國際通信、國際互聯網交換等業務測試,形成網絡安全防護、數據安全防護、意識形態安全防護的安全合規保障體系。
上述這些被認為是臨港打造全上海市算力高地的基礎優勢,此外臨港還具備區位優勢和獨特的制度優勢。
倪曉杰進一步介紹道,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中心”,算力網是促進全國范圍內各類算力大規模調度運營的數字基礎設施。“而臨港新片區地處長三角沿海界面的中心位置,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很好的利用空間區位優勢,形成算力能力對外輻射的優勢。”
此外,臨港新片區還充分利用沿海地理自然條件,結合已有的氫能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風光海氫儲+算力”的綠色算力能源體系。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各行業算力需求大幅增加,算力引發的能源消耗問題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已經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如何實現“綠色算力”是未來實現“雙碳”目標的挑戰之一。
就制度優勢而言,倪曉杰重點提及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數據跨境流動。臨港新片區依托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發布了一系列促進數據跨境流動的政策措施。倪曉杰表示,“算力體系的建設將充分納入自身這一獨特優勢,在開展國際數據業務方面打造前沿產業聯動格局,拓展海外市場,形成國際影響力。”

臨港新片區
11條政策支持算力布局、建設、使用
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如何更好地鼓勵和引導算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臨港新片區更好的布局、建設和使用算力?
去年11月,上海市印發《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結合該文件,臨港新片區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集聚發展新型算力賦能新質生產力若干政策》。
據現場介紹,《政策》以打造臨港新片區成為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全球影響力的算力高地為總體目標,基于三個出發點:一是以技術革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為導向;二是以構建智能綠色、自主可控的算力中心集群為重點;三是以支持算力要素技術研發和創新場景應用為引領。
《政策》內容整體包含五個方面總計11項措施,支持范圍覆蓋筑強智算中心建設、實施智算高效調度、提升綠色智算水平、支持自主可控的智算要素以及打造創新融合的“智算+”應用場景。同時也結合臨港新片區在跨境數據流動的獨特制度優勢,推動算力賦能國際數據合作發展。
“這11項舉措,從算力資源的生成到應用等不同環節都予以涵蓋,對企業在從事與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算力調度、算力使用等方面相關的活動均加以補貼支持。”倪曉杰同時提到,《政策》還將從構建綠色產業生態、助力自主化發展、支持大模型研發、賦能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實施場景揭榜掛帥,以及支持國際合作等方面予以引導和鼓勵。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大會上,臨港新片區智算產業聯盟輪值理事長單位上海聯通聯合9家智算產業鏈企業,還共同發起了聯合行動。
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政企BG常務副總裁周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臨港新片區智算產業聯盟成立以來,在推動臨港新片區智算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在打造算力高地方面,目前臨港新片區已建機架數4萬個,規劃機架數超10萬個,總功率604兆瓦,可調度算力約3EFLOPS。在構建算力產業生態方面,通過匯聚算力供給企業、算力芯片企業以及各類算力需求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周晶還提及,聯盟還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聯盟成員間積極開展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推動算力資源開放共享,夯實算力支撐底座。同時通過搭建公共算力平臺,推動算力技術的創新,促進科創成果轉化,加速千行百業數智應用落地。

一批大模型訓練集群正式啟動
此次大會對“智算+大模型”“智算+自動駕駛”“智算+新型工業化”“智算+算力調度”“智算+綠色低碳”“智算+自研芯片”六大重點示范場景也進行了宣介。
中電信AI公司與臨港算力、新片區數基建與上海電信、智元機器人與上海聯通、SHIXP與臨港深勢、有孚與臨港弘博、燧原科技與商湯科技等各場景代表企業現場也進行了合作意向集中簽約。
值得關注的是,“智算集群賦能港大自主算法平臺”“國產萬卡液冷集群賦能星辰大模型”“Sensecore智算體系賦能日日新5.0大模型”等一批大模型訓練集群在上述大會上正式啟動。
據悉,臨港集團的“智算集群賦能港大自主算法平臺”,用于3D生成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藥物設計等方向的研究,助力滬港合作交流再上新臺階。上海電信的“國產萬卡液冷集群賦能星辰大模型”,為客戶提供大模型場景化應用一站式交付,為大模型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商湯科技的“Sensecore智算體系賦能日日新5.0大模型”,則大幅提升了日日新大模型的訓練效率和推理速度,打造了國內首個全面對標GPT4的大模型,并在金融、出行、辦公、IP角色等行業實現深耕落地。
臨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渝平表示,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之一,需要強大的算力去支撐。而對于大模型訓練所需的極大算力需求,中國電信構建了3大算力航母來保障上述星辰模型的算力所需,即超算中心、31省算力池,以及智算中心。
“特別是咱們上海臨港算力群,是國內首個超萬卡算力集群。‘星辰’大模型與臨港算力提供的異構算力進行兼容整合,實現算法任務的分發和高效調度,在千億模型訓練中能夠做到故障轉移、實時監控。”羅渝平表示。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也提到,商湯大模型高速迭代背后主要依賴于商湯SenseCore智算體系的三大亮點:一是極致的大模型開發體驗,高穩定性的算力池、千卡并行訓練線性加速比超過90%,30天長時間訓練不間斷,可實現分鐘級的異常檢測和斷點續訓;二是領先的MaaS平臺服務,不僅提供從大模型的訓練與微調、生成式AI的開發和部署全鏈路工具,也為行業用戶提供基模型,實現針對業務場景、領域知識的大模型微調;三是開放、一站式、低成本的AI數據管理服務,提供覆蓋全數據生命周期的圖片、視頻、點云等數據的管理和標注。

就在4月23日,商湯大模型“日日新SenseNova 5.0”發布,此次升級聚焦于知識、數學、推理和代碼四大能力的強化。商湯方面介紹,該大模型全方位對標并超越GPT-4 Turbo。在一系列主流客觀評測中,“日日新5.0”在各項指標上達到或超越GPT-4 Turbo。
楊帆表示,目前商湯大裝置已最大實現了萬卡的超大集群互聯,出現訓練間斷時的診斷恢復時長也優化到了半小時。“在大模型推理服務上,過去一年內推理服務的性價比提升了3倍,為客戶提供了業界性價比最優的大規模彈性推理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