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連男子婚前得知女方為領養,十年帶妻做4次DNA比對尋親
1967年11月23日(陰歷十月廿二),那天,空中飄著小雪。在大連一二九街老婦產醫院的走廊里,一對年輕夫婦在忐忑中接過了一個剛出生的女嬰……楊雪是被抱養的,很多年后,她才得知自己的身世。

▌親生父母想要男孩 女嬰出生當天就被送人
50多年前,當時在罐頭廠工作的楊程夫婦倆結婚多年始終沒有孩子。1967年11月23日(陰歷十月廿二),那天夫妻倆正在廠子上班,單位一位工友找到了他們。原來,這位工友也沒有孩子,托一位在婦產醫院工作的護士想抱養一個男孩,當天醫院傳來消息,有對父母想將剛出生的女嬰送人。由于工友想要男孩,所以就問到楊家夫婦。“要!”夫妻倆毫不猶豫地回答。
直到時隔幾十年,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楊程老人還記憶猶新。那天空中還飄著雪花。夫妻倆特意請了假,匆匆趕到位于一二九街的老婦產醫院。兩人在走廊里等待,當時的心情十分忐忑,直到從中間人手里接過了這個剛剛出生的女嬰。
聽說這家也是想要男孩,所以把剛生的丫頭送人。”楊程老人說,雖然孩子的親生父母和中間人都沒有提過錢的事兒,但當天是廠子發工資的日子,他跟妻子商量拿出了60塊錢,那是他們當月的全部收入,托中間人帶給女嬰的親生父母,以示感謝。
據老人后來回憶,當天雖然沒有與女嬰的親生父母正面接觸,但恍惚中看到了他們的背影,“母親是大高個,父親比較瘦,個子不高。”
▌為讓妻子“活得明白” 丈夫“捅破窗戶紙”
楊雪是被抱養的,這個事情其實在家族里并不是秘密,只是唯獨她自己不知道。因為家族里都是男孩,楊雪的到來成了這個家族里的“寶”。回憶起從小的生活經歷,楊雪說在那個生活物資并不豐富的年代里,自己是吃細糧長大的,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呵護備至,從沒有讓她吃過一點苦。

王先生說,兩人結婚后,特別是隨著兒子的長大,妻子也變得愈加的成熟堅強。那幾年他曾暗示過妻子,比如妻子跟家族里的人長得都不像,又比如妻子的血型跟她父母的血型不匹配等,但妻子一直沒有往那想。直到前幾年的一天,王先生終于“捅破了窗戶紙”。
之所以告訴妻子實情,王先生也是征求了岳父母的意見,因為他了解妻子,他希望能夠給妻子一個完整的人生,希望妻子“活得明白”。
她剛開始不肯相信,后來又去找母親,父母向她說出實情時,娘倆抱頭哭了半天。”王先生說,得知身世后妻子考慮養父母的心情,所以沒有提過找親生父母的想法。
▌十多年來開通尋親專線 做過4次DNA比對
王先生說,后來他也從岳父母處了解到一些有關妻子親生父母的線索。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幫助妻子尋找親生父母和家人。因為怕岳父母失落,所以一些尋找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幾年前,岳父母年齡大了兩人先后離世。最近這些年,王先生也開始一點點公開的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妻子尋找家人。
為了更加方便,王先生甚至辦了一個新號碼,作為“尋親專線”。他說,十多年來,有無數找上門的“家人”,因為找來的都是姐妹,當時大連地區還沒有姐妹之間DNA比對這項技術,尋親心切他們甚至不惜到上海去做配型。有的對方家庭困難,費用全部都是由王先生家來承擔。但遺憾的是,做過4次檢測,結果都沒有比對成功。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孫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