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在富春江畔與平頂山追思藝術史學者傅申
澎湃新聞獲悉,5月3日上午,知名藝術史學者傅申安葬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與蘇軾、蘇轍、蘇洵的三蘇祠為鄰,實現其“百年終老于此”的愿望。此前的4月30日,傅申亦以樹葬方式長眠于富陽。
正如其學生所言:“如今,傅申老師長眠于兩個家:一邊在富春江邊的黃公望隱居地,一邊在平頂山的三蘇祠旁。”
傅申,1937年出生于上海南匯,1948年隨父母遷居中國臺灣,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1968年到美國,入普林斯頓學藝術與考古系,攻讀中國歷史專業,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79年出任美國國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亦曾擔任中國臺灣大學藝研所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副教授等職,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美術史,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以及書畫鑒定。2024年4月16日,病逝于杭州富陽,享年88歲。

傅申(1937-2024)
元代黃公望是14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山水畫家之一,也是傅申在中國古代書畫鑒定與研究領域的重要論題,他的研究成果對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的《富春山居圖》真偽之爭,傅申連發5篇論文論證《無用師卷》為真跡、《子明卷》為摹本。2022年出版的《黃公望研究》一書為傅申聚焦這一主題的重要著述結集,圍繞《富春山居圖》《九珠峰翠圖》等傳世名作,以及遺佚的《秋山圖》等畫作,對作品的真偽與鑒賞、收藏與流傳、臨仿與再現等問題,展開了深度探討,集中呈現了黃公望及其作品在中國畫史中的貢獻與地位。

元代《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隱居地,傅申追思會
據富陽當地媒體報道,在富陽的追思會上,藝術史學者白謙慎表示,傅申先生在中國書畫研究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書畫鑒定而言,他在目鑒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繼承了中國傳統鑒定學的優點。但是傅申先生的鑒定又帶有現代的性格,他注重科學的實驗手段,認為在將來的鑒定中,現代科學技術將會成為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的利器。他目光敏銳,視野寬闊,為中國書畫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后來者,我們要在繼承中國傳統學問的優點的同時,引進新的科技手段,把中國書畫的研究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上博原書畫部主任單國霖回憶說,“回想起我和傅老師結識相交已有42年的時間。1981年,美國藝術史界派遣出一個美國藝術史學者代表團訪問中國,共10人,傅申先生是其中最年輕的學者。我在上海博物館參加了接待工作。初識傅申先生,是一位年輕英俊、精氣神足的學者,他還是出生在上海的本鄉人。參觀之后他提出希望我館幫他尋找在川沙老家的親戚,通過公安局的協助,幫助安排了傅申和親戚的會面,”傅先生當時興奮地說,“我尋到了故鄉的根”。傅申先生是一位熱情平易、幽默風趣的可親之人,他曾調侃地說,“我永遠是一個副教授,因為我姓傅”。后來我們就稱他傅老爺或傅老。又記得一次在蘇州參觀沈周墓地,他拉著我跪倒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說這是我們的前賢,要向他致敬,真是對前代大師崇敬得五體投地。
9年前,79歲的傅申曾專程來到富陽拜謁黃公望,并曾說希望以最原始的方式離開世界,不立碑、不樹傳,樹葬于山林,與天地融為一體。4月30日,他的這一遺愿在富春江畔得以實現。
5月2日,“傅申先生遺作展”在河南平頂山市傅陸學藝館舉行展覽暨追思會,展出百余幅珍貴作品,涵蓋書法、繪畫、鑒定著作等,展現其藝術才華與學術成就。傅申遺孀、知名策展人陸蓉之、中國臺灣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傅申親友故舊齊聚一堂,參加追思會。

展出的傅申書法
對于歸葬平頂山,據介紹,傅申一生尊崇蘇東坡、黃庭堅等文化巨匠,對他們的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心向往之。他曾寫道:“東坡道人受貶期間,流放各處,至今各地建祠立碑,即日本也亦每年紀念其生日,至今不衰。雖生于四川,然三蘇祠在河南之郟縣,余亦因朝顯介往訪之,余亦擬終老該地,不知能如愿否。八十五翁傅申記。”

傅申書跡

平頂山傅申追思會現場

平頂山傅申追思會現場
(本文據澎湃新聞資料及富陽日報、新華文化等綜合報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