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為到了天堂,結果發現是渡劫

南京城墻 圖源:走啦官微
看著網絡上頻繁爆出的景區人海。
我感覺手里的烤串更香了,跟家人一起在小院燒烤聊天,也挺不錯。
據說東京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一個紅綠燈能通過幾百人。
但如果跟國內平均一億人的景區相比,不值一提。
人多還是次要的,最多也就是踩踩雷,累一點。
可怕的是現在有的景區直接上魔法,動不動給你渡個劫,真實傷害直接拉滿。
01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有人參加「深夜萬人徒步」,有人被困在懸崖。
我爬過兩次泰山,都沒登頂,作為打工廢人,爬到中天門就極限了。
那時候下山的大巴,早就不是大巴了,而是我兒時的搖籃,汽車的引擎就像母親的搖籃曲。
去寶泉的兄弟們從山上下來,也想找搖籃,結果突然接到通知:
沒搖籃了!自己走下去!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你以為是來爬山的,其實是來沉浸式體驗《1942》大逃荒的,前面的爬山,就是個鋪墊。

圖源:小紅書@浴室

圖源:小紅書@章魚小丸子
深夜「萬人徒步」三四個小時,場景混亂可想而知,程度比年初的三亞更夸張,三亞至少有物資補給。
這事兒鬧大了,景區發了一封「道歉信」,寫得跟他們的管理一樣夸張。

圖源:河南寶泉旅游區官微
官方總結造成混亂的原因是:
游客量是往年同期的數倍;
雖然發布了限流公告,限流措施,但都是預約購票的游客,攔不住;
部分游客占用道路,堵塞交通。
俗話講: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
假設我買了一張電影票,到影院發現100人座位的影廳賣了500張票,我連大門都進不去,然后電影院發布了類似的道歉公告,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有的人在深夜徒步,還有的人被困懸崖。

圖源:紅星新聞官微
雁蕩山飛拉達很有名。
每天限流400人,搶號不比搶演唱會簡單,從晚上九點開始搶第二天票的人,大有人在。
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搶到一張票,沒想到還堵了,在山上一掛就是一個小時。
不知道喜歡飛拉達的同志們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深度恐高人群,別說站在懸崖往下看,就是站在大樓底下往上看,也會有很緊張的感覺,需要扶著點什么。
掛在半山腰一個小時,我真的挺不住,不只我挺不住,很多人都挺不住,不然你以為那些繁忙的救援在救誰?
如果一腳不注意,就會掛在安全繩上,上不去下不來,在峭壁上晃蕩著等待救援。
也算是體驗隱藏項目了。
02
話又說回來了,提問題不是重點,重點還是改進,向優等生學習。
比如九寨溝。
不吹不黑,平時去九寨溝,每個環節都很絲滑,體驗極佳。消防和武警官兵、景區工作人員一路維持秩序,排隊檢票,一會兒擺渡車就來。
擺渡車會把你隨機調度到一個最高點,比如長海或原始森林,你到達的景點完全不擠,讓人感嘆九寨溝的分流調度能力。
衛生間干凈衛生,有熱水,這是五星級酒店才有的配置。
吃飯價格也OK,二三十的盒飯很劃算。

圖源:小紅書@一棵水靈的小菜
有人說那是平時,人多他還行嗎?
真的行。
5月2日接待了四萬多人,每個景點都有不少人,但每個人都有路可走,不會堵在某個地方,這種分流調度能力,全國領先,不愧是國內第一批智慧景區。
多說一句,九寨溝接待四萬多人,不是只有那么多人買票,而是九寨溝只開放了那么多票。
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四萬人,就不會賣數倍的門票,這是一個優秀景區的覺悟。
人家搞智慧化,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的。
2002年,九寨溝投了1個小目標,加修了一條棧道,這樣形成觀光車、看臺、棧道三線分流,能監測每個景點人數的智慧系統,也是那年開始建設的。
2002年電商剛剛興起,大家上網還用電話線撥號呢,九寨溝就開始搞全面智慧化了。
類比一下,大概就是其他景區還用BB機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用蘋果了。
景區管理只是基本功,類似蹲馬步,只有基本功合格了,才能談服務,談文化傳播。
畢竟誰也不愿意在一個廁所沒水的景區,體驗文化。
現在太多景區,馬步蹲得不行。
九寨溝的服務也可圈可點,什么是服務?想用戶所想,為用戶解決問題,就是服務。
比如九寨溝的導覽,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恰好」出現;
他的APP,可以讓你順暢完成自助旅行;
他會為你規劃不同主題的旅游線路;
他還會提供各個景點的直播,讓你可以更好做規劃;
除此之外,還會組織各種專題活動。
我們對一個山水景區所有的期待,在九寨溝都實現了。
童話般的景觀、硬核的運營管理、恰到好處的服務。
03
景區平均一億人的問題,由來已久,確實不好解決,一邊是供給,一邊是需求。
每個城市都想打造名片景區,這是一把雙刃劍,越出名越吸流,最后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這就像外地朋友來北京,感覺不去趟天安門、故宮就白來了,你跟他說國博也挺好的,人還少,肯定沒用。
這就像九寨溝的調度安排,把四萬人智能調度一下,也就沒那么擠了,國內那么多的好地方,完全夠用,只是大家不知道。
如果OTA平臺能搞個「擁擠指數」的東西,提前預警購票人群,沒準能成為大殺器。
現在靠譜的辦法就是多做做功課,在反向旅游還不太熱的時候抓住紅利。
假期問題基本無解,能上熱搜的大問題,都出現在五一、十一、春節。
一年就這么幾個假期,尤其拖家帶口的,確實想帶出去溜達溜達。
實在不能與外部自洽,那就只能與自己自洽了。
沒搶到好地方的門票,與其在家無聊點。
也好過出去找罪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