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田漢先生、“南國”和我
2013年,在滬上一場“紀念田漢誕辰11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作為一名戲劇研究的后學,我獲益匪淺,由此關注到田漢和南國社,并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會后參觀位于上海楊浦區的國歌紀念廣場和國歌展示館,有幸結識了田漢的長孫田鋼先生且留下合影。田漢先生,不僅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更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和領軍人。
田漢和上海的關系十分密切,尤其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留日歸國,寓居上海,在滬創辦的《南國》期刊,率領的南國社及其戲劇運動,在中國話劇的發展進程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田漢可謂“南國”的靈魂,而南國時期則是他一生事業蓬勃的起步期。
我最早的工作,就是做了一份“田漢和南國社”研究的文獻綜述。田漢和南國社的相關研究,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就不斷,近一二十年來成果尤其豐碩,涉及戲劇創作、戲劇活動、戲劇教育等多個方面,包括大量的史料發掘、整理和理論研究。可有一點缺憾的是,我在各種史料和研究著述中看到,田漢和易漱瑜夫婦起初效仿英國詩人布萊克,完全靠自己,自己編輯、撰稿、校對、出版、印刷、發行,作為“南國”第一聲的《南國半月刊》,我一直未曾見過,這種僅有30頁但意義非比尋常的小冊子,我找了很久也不得。
關于田漢、南國社和《南國》系列期刊的研究,是“田漢和南國社”研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學理價值的選題。田漢和南國社同仁在南國時期曾出版了多種《南國》戲劇期刊,存在創刊、停刊、復刊、續刊,類型有連續期刊、公演特刊、報紙副刊,還有同名現象等復雜情況,比如叫《南國周刊》一名的就有三種同名不同類的期刊。雖然對于《南國》,話劇研究者們幾乎無人不曉,但恐怕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完整地看過所有《南國》系列期刊。這些文獻如滄海遺珠,散佚各處,早期的《南國半月刊》現已不易得見,甚至佚失。
基于上述考慮,我開始著手以《南國》期刊為主要對象的田漢南國社話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由于文獻資料散落收藏于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戲劇學院、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京滬圖書館、資料館,其中一些現已不能輕易見到,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也不是一帆風順,像《南國半月刊》收藏線索就非常少,十分難找。大概四處搜尋查找,又歷時三年余,差不多收齊了幾乎所有《南國》相關的期刊文獻資料。想要了解、考察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田漢和南國社的歷史貢獻,《南國》系列期刊是必不可缺的一份重要文獻資料。

1925年8月29日,田漢在《醒獅周報》上創辦文藝副刊《南國特刊》,一度中斷的南國藝術運動又重新復蘇。田漢既是主編,也是主要撰稿人,在其上發表了他的《黃花崗》(第一幕)、電影本事《翠艷親王》、《到民間去》和數篇散文、雜文。該刊擁有相當多的熱心讀者,后來田漢發現了《醒獅周報》的“極右傾向”,《南國特刊》出到第28期停刊,“南國戲劇運動”第二個階段也就到此結束。
1928年田漢在歐陽予倩、徐悲鴻等人支持下創辦南國藝術學院,并以學院名義重新出版《南國》期刊。《南國》續《南國》半月刊而出第5、6期,《南國》系不定期刊,因經費困難,出版這兩期之后就又停刊了。
同年2-3月,田漢還主持了《中央日報》副刊《摩登》的編輯、撰稿工作,發出了“摩登”的文藝吶喊,《摩登》匯集了田漢、徐志摩、沈從文等眾多文藝工作者的文章,是十分珍貴的資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