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星耀資格賽|洛根·馬丁:小輪車傳奇名宿,期待巴黎奧運衛冕
許多人通過觀看他的比賽,對自行車運動的理解達到了全新境界。東京奧運會上,洛根·馬丁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式小輪車項目的奧運冠軍。
對于年滿30歲的馬丁來說,巴黎基本上將是他的最后一屆奧運會,他期待能夠用衛冕,給自己的奧運之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洛根·馬丁
天賦、勤奮、自信
相比其他一些優秀車手,馬丁的小輪車生涯開始得比較晚。孩童時期他一直打澳式橄欖球。直到12歲那年,跟隨家人搬進新家的洛根·馬丁發現附近有一座滑板公園,于是他讓父母給自己買了一輛小輪車,開始跟小伙伴一起去場地里騎著玩。
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隨著馬丁一次又一次地輕松完成別人眼里的難度動作,他對于這項運動的熱情開始迸發。隨著馬丁練習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在自由式小輪車上的天賦開始顯露。
難度高、爆發力強是洛根·馬丁的特點。加速,連人帶車向空中高高拋起,然后是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招式,無論是車在翻轉、人在翻轉,還是人和車一起翻轉,馬丁似乎都是信手拈來。
24歲的時候,洛根·馬丁這個名字在小輪車運動中,就已經擁有了一長串極具含金量的定語——世錦賽冠軍、X Games冠軍、兩次世界杯冠軍。
靠一己之力提高了自由式小輪車的難度標準,洛根·馬丁的天賦之高毋庸置疑,但他坦言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勤奮會打敗天賦。”
對于極限運動選手來說,很多時候動作是否成功確實需要些運氣,BMX Freestyle(簡稱BMF,自由式小輪車)更是綜合素質的比拼。60秒的比賽時間,動輒四五米的騰空高度,各種空中翻轉一個接一個……想要成為頂級選手,天賦和汗水缺一不可。

通常來說,在剛開始練習新動作的時候,選手們會選擇落在裝滿了厚海綿塊的海綿池里,以防翻轉失敗導致落地受傷。但馬丁表示,自己在訓練中從不需要海綿池,只需要一塊海綿墊就可以練習新動作。
他表示,自己已經“在小輪車上擁有足夠的空間感知和控制能力”,同時也克服了對于高大道具和騰空高度的恐懼,“每天都在真實的坡道上練習所有技巧,這會讓我感覺更舒服,在比賽中也更自信。”
70000美元換來奧運冠軍
2021年,洛根·馬丁代表澳大利亞參加了東京奧運會,他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自由式小輪車項目的奧運冠軍。
而在這塊奧運金牌的背后,還有一段有趣的機緣巧合。
其實在最開始,BMF就是一群人騎著車去滑板場地里玩出來的一個項目,所以很多車手即便已經轉為職業,有時也要跟滑手們共享場地。但對于像馬丁這樣尋求突破極限的頂尖高手來說,這樣的訓練條件顯然無法完全滿足他的需求。
2019年,在他常去的訓練場地關門之后,馬丁做出了一個有些“瘋狂”的決定,斥資70000美元,在自己位于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的家中后院建了一個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小輪車場地。

洛根·馬丁在訓練中。
“這其實是我一直都很想做的事情,因為很難有一片場地能滿足我的全部要求,現在我終于可以繼續進步,練出更多新的招式了。”對于這片場地,馬丁非常滿意。
毫無疑問,是對這項運動的瘋狂熱愛和對極致表現的追求,才讓馬丁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正是自家后院的這片訓練場讓他即便居家,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訓練計劃,一天都沒有浪費。
熱愛和付出終有回報,在2021年夏天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洛根·馬丁以斷層式領先的93.30分奪冠。
“當你付出得足夠多,有所收獲的時候總會感到更加甜蜜。”馬丁說。
成為小輪車運動推廣大使
獲得奧運冠軍后,洛根·馬丁變得比以前更知名、更有影響力了,他不遺余力地借助各種機會,來向年輕人推廣小輪車運動。
在去年9月,澳大利亞學校放秋假期間,他把自家房子掛上了民宿出租平臺,沒錯,就是那間附帶小輪車訓練場的房子——他將其稱為“BMX天堂”。

洛根·馬丁希望在巴黎奧運會衛冕金牌。
在馬丁指定的日期,他和他的住所會向四人團體客開放3晚,而每晚僅僅象征性地收取16澳幣。在此期間,客人可以參觀他所有的獎牌收藏,包括東京奧運會的金牌,也可以去他的小輪車訓練場小試身手,并跟這位小輪車傳奇暢聊,聽取他的想法和建議。
“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激勵下一代小輪車愛好者,為他們留下永生難忘的回憶。”馬丁如此解釋自己這樣做的初衷。
眼下,奧運資格賽和巴黎奧運會步步臨近,洛根·馬丁正在自己的專屬訓練場按計劃訓練備戰,不過,在自家后院騎車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2019年,他的大兒子諾阿出生,2022年,小女兒露娜也加入了家庭。和很多家長一樣,他也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孩子們成長的點滴。而絕大部分照片中,孩子們都戴著騎行頭盔。在他3月底的最新分享中,5歲多的大兒子諾阿已經可以把“豚跳”做得像模像樣了。
“家庭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不出意外,馬丁可以穩穩拿到巴黎奧運會的入場券。時隔三年再度參賽,馬丁的目標就是衛冕。
對于年滿30歲的馬丁來說,這大概率是他最后一屆奧運會了。為他熱愛的事業,也為他最愛的家人,他都會全力一搏。
“我一直都很有野心。為了完善技術,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不希望我所擁有的這些全憑運氣。”他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