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俞曉群︱五行占:恒陽之炕陽失眾
班固漢志,五行對應五事,金對應言之不從。此類現象發生,世間反應為“好攻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前文已有《漢書》中列舉春秋大旱例目,如下接續文公十年、十三年的故事。接著還有漢代例目如漢惠帝時大旱,原因是動用民公十四萬六千人修筑長城;漢武帝時連年大旱,原因是征討匈奴,窮兵黷武。見于下:
其一,(文公)十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先是公子遂會四國而救鄭。楚使越椒來聘。秦人歸禭。有炕陽之應。
其二,(文公)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先是曹伯、杞伯、滕子來朝,郕伯來犇,秦伯使遂來聘,季孫行父城諸及鄆。二年之間,五國趨之,內城二邑。炕陽失眾。一曰,不雨而五谷皆孰,異也。文公時,大夫始顓盟會,公孫敖會晉侯,又會諸侯盟于垂隴。故不雨而生者,陰不出氣而私自行,以象施不由上出,臣下作福而私自成。一曰,不雨近常陰之罰,君弱也。
其三,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絕。先是,發民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是歲城乃成。
其四,文帝三年秋,天下旱。是歲夏,匈奴右賢王寇侵上郡,詔丞相灌嬰發車騎士八萬五千人詣高奴,擊右賢王走出塞。其秋,濟北王興居反,使大將軍討之,皆伏誅。
其五,后六年春,天下大旱。先是發車騎材官屯廣昌。是歲二月復發材官屯隴西。后匈奴大入上郡、云中,烽火通長安,三將軍屯邊,又三將軍屯京師。
其六,景帝中三年秋,大旱。
其七,武帝元光六年夏,大旱。是歲,四將軍征匈奴。
其八,元朔五年春,大旱。是歲,六將軍眾十余萬征匈奴。
其九,元狩三年夏,大旱。是歲發天下故吏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其十,天漢元年夏,大旱;其三年夏,大旱。先是貳師將軍征大宛還。天漢元年,發適民。二年夏,三將軍征匈奴,李陵沒不還。
其十一,征和元年夏,大旱。是歲發三輔騎士閉長安城門,大搜,始治巫蠱。明年,衛皇后、太子敗。
其十二,昭帝始元六年,大旱。先是大鴻臚田廣明征益州,暴師連年。
其十三,宣帝本始三年夏,大旱,東西數千里。先是,五將軍眾二十萬征匈奴。
其十四,神爵元年秋,大旱。是歲,后將軍趙充國征西羌。
其十五,成帝永始三年、四年夏,大旱。
《后漢書》也有恒陽記載,但例目稱旱。列一例如下:
世祖建武五年夏,旱。《京房傳》曰:“欲德不用,茲謂張,厥災荒,其旱陰云不雨,變而赤因四陰。眾出過時,茲謂廣,其旱不生。上下皆蔽,茲謂隔,其旱天赤三月,時有雹殺飛禽。上緣求妃,茲謂僭,其旱三月大溫亡云。君高臺府,茲謂犯,陰侵陽,其旱萬物根死,有火災。庶位逾節,茲謂僭,其旱澤物枯,為火所傷。”是時天下僭逆者未盡誅,軍多過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