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年乘風破浪,她成為中國首位遠洋公務船女船長

詹春珮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一名女性成為船長需要經歷哪些風浪?
從上海海事大學畢業后,詹春珮于2013年入職上海海事局。懷揣著上船體驗的想法,她先后參與了馬航MH370客機搜救、“桑吉”輪燃爆事故等20多次重大上海應急救助,開展東海海上風電場建設、海工平臺出口、C919大飛機試飛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專項巡航護航……
十年來,巡東海、穿南海、越赤道,她從暈船的新手變成三副、二副、大副,如今成為中國第一艘兼具海事監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輪船長。她也是中國第一位遠洋公務船女船長。
這幾天,身為“90后”的詹春珮榮獲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4年全國“最美職工”、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風浪洶涌,但反復經歷就會變得波瀾不驚,她說:“但凡有機會就想試一下。剛工作想著至少要在船上留下來,然后三五年一個小目標,遇到合適時機試一試,然后就一步步走到今天。”
迎風破浪,成為海事旗艦“掌舵人”
大學時候,詹春珮參與海上實習,船上8名女生只有一個不暈船,5級風浪便倒下了一大片。“現在看起來只是一點小風小浪,但那時一個個臉色煞白,經常有人開著會就連沖帶跑地去嘔吐。”

詹春珮和同事
工作后,她第一次出海是參與馬航MH370客機搜尋,作為補充人員上船換班。搜索區域處于印度洋的“咆哮西風帶”,常年風急浪高,她出海第一天就吐了十幾次。“涌浪大的時候,人會在失重、超重的情況下反復徘徊,吐得蠻厲害的。”作為船上唯一的女見習三副,她謝絕了特殊照顧。
一暈船就想吐,怎么辦?她跑到最搖晃的駕駛臺“以暈治暈”,“心態要好,要積極對抗,該吃吃,該睡睡,吐完了神清氣爽地繼續吃。身體狀態好了,才能快速適應海上的環境。”她說,暈船就像打怪升級,主動去挑戰,忍受能力就會提高,這股不服輸的韌勁讓她很快適應了惡劣海況。
那次行動中,她在船上待了2個月,每天堅持完成8小時航行班任務,還協助開展搜救協調,與中外各方溝通聯絡。
“海上搜救是時間與生命的賽跑,搜救的困難有時候不見得是狂風惡浪,而是要不斷地在絕境中尋找希望。”2015年的一次漁船救援,詹春珮作為三副在駕駛臺協助船長操縱船舶。第一輪搜救結束后,他們覺得應該再試試,最終在反復敲擊船底后,聽到了幸存者的微弱回應,從翻扣36小時的漁船上救出了幸存漁民。
“我從小希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這里,這種感受是很直觀的。”漸漸地,詹春珮適應并喜歡上在船上工作,想在團隊里站穩腳跟。“第一年的時候,我在船上待了200多天,待到船長親自趕我,他說‘雖然船上白吃白住,但是你也要上去接地氣’。”

詹春珮和同事在海上工作
一個船員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培訓、見習、考核,熟練掌握導助航設備、通信設備等12類206個儀器設備的應用,學習各項通航管理規定,鉆研外界因素對船舶操縱的影響、惡劣氣象條件下的操船等船舶操縱技術,無數次在模擬器上操練……從三副、二副到大副,詹春珮以不讓須眉的專業和韌勁向上攀登。
今年2月1日,詹春珮正式成為“海巡01”輪船長,我國第一個遠洋公務船女性船長。“海巡01”輪是個100多米、5000多噸級的“大家伙”,船只靠離泊或進入復雜水域,必須船長親自坐鎮。駕駛臺看不到船尾,船長要協調船頭、船尾、駕駛臺的人,綜合運用船上的舵側推,還要考慮水流、風力等氣象因素,穩穩地靠離泊,不能撞到船,不能撞到碼頭,不能撞到船上的重要機械設備。剛上路的時候她也緊張,五六次以后就穩了。
向險而戰,挺起大國擔當“硬脊梁”
2018年1月6日,滿載11萬噸凝析油的“桑吉”輪在東海發生碰撞后燃爆。
休假中的詹春珮接到指令,火速起航趕赴事發水域。凝析油在海上運輸中泄露燃爆屬于世界首次,應急救助無經驗可循。現場火光沖天,難船隨時燃爆,空氣中毒煙彌漫,79海里外就是東海油氣田。
要救人,也要控制次生災害,詹春珮在船長的指導下火線穿行,抵近難船。“海巡01”輪離難船近的時候只有0.2海里(約370米),如果發生大面積爆炸,可能就在爆炸半徑范圍內。

詹春珮和同事在海上工作
海上是8級風浪,油味難聞,船員們感到頭疼惡心,而危急關頭容不得多想,每個人必須完成自己的職責。詹春珮協助船長合理制定救助方案,協調中日韓應急處置力量,指揮38個救助單元開展救援工作,為登上遇險船舶搜尋失聯船員和船舶“黑匣子”創造了條件。
“桑吉”輪最終燃爆的那一天,海面上一片火海,甚至改變了局部氣候,附近最多的時候有7個水龍卷,即便在冬季的海面,船員們穿著短袖仍覺得熱。歷經117天,“桑吉”輪燃爆事故被穩妥處置,打破了西方專家對東海將發生前所未有生態災難的建模預測,展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水上治理力。
2019年6月10日下午,詹春珮像往常一樣在長江入海口執行任務,這里日均船舶流量約3500艘次,是數十條國際國內航線交匯的“咽喉要道”,也是全球管理難度最大的水域之一。她發現海面上有一艘關閉了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的“幽靈船”,并且對檢查要求拒不回應,甚至在進口航道上逆行逃竄,嚴重威脅水上“大動脈”安全。
詹春珮一邊緊咬“幽靈船”,一邊避讓其他船舶。“幽靈船”鋌而走險,竟朝“海巡01”輪撞了過來,“海巡01”輪利用左滿舵拼命甩尾減少撞擊力。夜色漸濃,“幽靈船”關閉燈光企圖隱蔽逃逸,而詹春珮通過船舶光電取證系統,對其鎖定、跟蹤、錄像,在多方力量的配合下,“幽靈船”被成功攔截。
“越是海上的萬分兇險,越是岸上的萬家團圓,就越需要我們保駕護航。”十年來,詹春珮與“海巡01”輪團隊航跡遍布東海海域、南海諸礁,甚至遙遠的南印度洋,年均航程可繞地球一圈。她共參與南海專項巡航9次、東海海域日常巡航122次、執行“護航長江口”等各類專項執法100余次。
不論性別,只是“一個船員”
目前,我國遠洋船舶上的女性船員并不多,甚至可以說屈指可數。就“海巡01”輪而言,目前在船職工30人,除了詹春珮,只有2名實習生是女生。而“海巡01”輪從2013年列編至今,在船上參與過工作的女性船員(包括實習和任職)只有9個。
“我上船的時候還沒有女性先例,我也不知道前面要面對的是什么。上級領導也會有諸多考慮,甚至不放心,那時候會安排別的女生和我一起上船,她們不是船員職務,而是負責文書宣傳的,一起有個照應。”詹春珮坦言,10年前,培養女性船員只是一個探索,單位需要顧及安全問題,外界也有不少質疑和揣測。
一兩年之后,詹春珮成為“一個單純的船員”,“不以性別來考慮了,該輪到你值班就是你值班。”她慢慢感受到認可,放下心來,女性成為船員這件事變得正常化。
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詹春珮說:“航海原先屬于一個偏男性化的領域,很多人覺得女生干這事兒不行或者不合適,我親自趟過這條路,希望給更多人正向的鼓勵,有夢就勇敢去追。”
2015年起,“海巡01”輪開始赴南海執行島礁建設航海保障任務, 詹春珮面對南海高溫高鹽高濕、潮流復雜及礁區水深變化劇烈等風險因素,和同事們摸清水域通航環境,精心設計航路,配合島礁燈塔建設并進行AIS、北斗導航等信號測試,為中外船舶提供優質的導航服務,讓南海航行自由成為現實。2023年11月23日,詹春珮圓滿完成新一輪南海巡航專項任務,永興島、美濟礁、永暑礁……足跡遍布南海島礁,以實際行動硬核維護國家領土主權。
乘著國產大型郵輪開啟國際新征程的浪潮,詹春珮帶領團隊乘勢而上。2024年1月1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商業首航,“海巡01”輪開道護航。詹春珮帶頭創新“一點一線一圈”護航模式,對黃浦江出口上行船舶點對點提醒,有效疏導船舶流;建立協作工作線,與上海海事局兩級指揮中心制定立體護航方案,全面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專設電子警戒圈,充分利用雷達、AIS、電子海圖等設備,全過程跟蹤郵輪離港動態。
詹春珮還領銜開展6項課題研究研發,比如緊盯中遠海監管“卡脖子”難題,帶領團隊開發基于AMRD和北斗通信技術的海上落水人員漂流標,提高搜救成功率;研究漁網自動語音播報系統,提供防范商漁船碰撞中國模式,推動成果轉化為國際公約提案;創新探索電子圍欄在海上搜救中的應用;聚焦無人機海上搜尋及遠程醫療,完善海上突發事件醫療救援應急,增強郵輪產業安全韌性。當前,海釣船這一新業態已發展起來,然而監管欠缺,詹春珮和團隊也在跟進海上新動向,探索新的監管模式。
“海巡01”輪也成為了上海市唯一的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公眾開放日,推出“航海職業體驗”活動。詹春珮說:“很多來船上參觀的人,對航海的概念都來源于影視作品,對真實的海洋環境、航運業缺乏了解。我國提出海洋強國戰略,怎么建設需要有人引領。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自己充當講解員,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船舶文化,讓更多人了解航海業,也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到這些有價值的行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