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國數學老師再次走進上海校園進行浸入式教學交流
還記得幾年前BBC那部英國中學請了幾名中國教師給英國學生上課的紀錄片么?當時分了中國老師帶班和英國老師帶班兩個班級做對比試驗,最后中國老師帶的班級在數學測驗中的成績遙遙領先于英國老師的對比班。在那之后,英國教育部再也坐不住了:積極開展中英之間的數學教學交流;對英國老師進行中式教學的培訓;在全英成立35個數學教學中心;甚至連中國的《一課一練》都出現了英文版并且被英國引進。近日,英國的數學老師再次來到上海參加2018—2019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今年共計有86位英國教師帶著英式的發散思維教學方式,分赴62所上海小學開展為期8個工作日的浸入式教學交流。浦東新區御橋小學也迎來了幾位英國數學教學專家。
英國專家初探中國課堂

近日,英國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NCETM)主任查理·斯特里普(Charlie Strip)、小學部主任黛比·摩根(Debbie Morgan)、小學部專家伊麗莎白·蘭伯特(Elizabeth Lambert)和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項目經理黃興豐博士,以及4名英格蘭的小學教師來到御橋小學,正式拉開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序曲。
首先一行數人來到四(4)班,觀摩焦方明老師執教的《圓的初步認識》。“有一個禮物,就在離你腳3米的地面。如果它一直保持3米的距離但是不斷改變位置,那么它形成的軌跡是則怎樣的?”焦老師用一個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對于疑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活動自然而然地發生。下午,英國老師還觀摩了秦茹文老師執教的《幾分之一》。課堂上老師層層遞進的解釋和多樣化的形容讓學生從具象和抽象兩個方面來理解幾分之一。英國老師坦言,相比于英國通常只用“分披薩”的單一具象引導方式,中國老師的教學設計十分值得學習。課后,中心主任查理表示,“我想把這節課寫成案列,放在英國的教育網站上。”
英國老師嘗試“中式教學”
在經過幾天的浸潤式的觀摩、學習、交流后,御橋小學的數學教師焦方明、侯琳燕、王燕與英國老師一同備課,英國老師分兩組,有模有樣地上了兩堂“中國式”數學課,廣受學生喜歡。

在二年級《整百數的加減法》課堂里,英方老師首先選取了低年級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小動物作為知識引入,帶領孩子們一個個根據課件內容熟悉本堂課程的第一個內容——簡單加減法的實際運用。









在經歷了幾天的教學交流,御橋小學數學教研組負責人焦方明老師總結了中英數學教學方式之間最大的差別,“英國老師更加生動活潑,通常是一個點,一個點地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和自由領悟。而中方老師則通常將幾個例子讓學生按照邏輯,讓學生由此及彼,慢慢推理,最后將知識點傳統進行系統的總結歸納。”

在這一點上,英方老師在聽了中國老師的數學課后,有了很大的啟發。英國老師表示,英式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的確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靈活的理解方式,教具也十分豐富,但是對于數學知識體系的慢慢架構,讓英國學生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地深入學習依然有所欠缺。這樣的教學方式造成了英國孩子差異性很大,優秀的學生領悟后就掌握了知識,但是水平欠佳的學生在點與點之間找不到聯系,而且沒有老師的總結歸納,沒有得到系統性的知識架構的建立。
“特別是英式教學的自由性讓學生的學習進度十分緩慢。舉個例子,今天的這堂整百加減法的課,在英國可能需要一個半小時完成,但是在中式教學模式下,35分鐘的課堂時間內就能教完。”英國教學專家對于中國老師的知識引導方法表示十分贊同。
中英教學交流未來會更多
幾天的沉浸式交流學習讓中英雙方老師都收獲了很多。英方教學專家在不斷引入中國教材的同時也深入學習了中方的系統教學模式,逐漸改變已經沿用多年的分層教學方法,讓“上海模式”中系統均衡的教學總結引導方法更多地在英國的課堂中落地。

今年是御橋小學第二年參加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校方已經在考慮引進部分英式教具和教材,來讓中國的數學課堂更加多樣化、生動化和科學化。焦老師說,“英國教材讓知識點更加直觀,操作性更有優勢,能讓學生對課堂內容充滿興趣。”
明年一月,上海多所學校將會派出數學老師前往英國進行交流訪問,希望中英之間的教學交流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