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廣網:以繡花功夫改造老舊小區,解決民生關切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
當前,各地正在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萬個,惠及居民3800多萬戶、超過1億人。例如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經過改造后,老舊居民樓舊貌換新,管線入地,社區院壩有了新桌椅,街巷道路亮堂而整齊,黃桷樹下的老社區煥然一新。老街老店變身創業新天地,各種表演、集市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有溫度、有創意的社區生活既增強著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也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前來打卡。

老舊小區改造既事關社區民生,也事關高質量發展。改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既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可以通過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拉動內需、激活消費。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增強廣大居民的主人翁責任感,有利于改造后小區的可持續運轉,并從整體上進一步激活我們經濟社會的活力。
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建設需要最廣泛意義上的公眾參與。我們通過扎實推進“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不僅提升了許多城市老小區、老社區的居住環境、安全水平、設施條件、服務功能,還改善了鄰里關系。小區、街區、城區要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空間要統籌,小區居民自身利益、小區利益、城市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都要統籌于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應當注意的是,很多老舊小區也是城市歷史的一部分。一巷一街,一門一窗,承載著新中國城市化幾代人努力拼搏的記憶,要盡量保護老社區的歷史文脈,科學規劃、精細施工,以“繡花功夫”完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留住家園情感。

老舊小區改造體現著我們的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是政府單方面的事,還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強化協調溝通,以社區居民議事為抓手,通過廣大群眾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推動小區改造完成。各地要下足“繡花針功夫”,用耐心和細致,既做精“面子”,又備足“里子”,把老舊小區改造的情懷見于細微,共同譜寫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