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4浦江創新論壇“滬港科技創新對話”在香港成功舉辦

4月27日,“2024浦江創新論壇:創新協力新空間——滬港科技創新對話”系列活動(以下簡稱“活動”)在香港成功舉辦。活動圍繞滬港兩地科技創新領域和未來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對話交流,探討如何加快構建滬港創新發展生態圈,促進兩地在科學研究、創業孵化、產業延伸、科技金融的合作與交流。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作《香港創科發展的方向——“新據點、落腳點、突破點”》主題演講。他說,香港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據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目前香港發展的首要任務,發展具有香港優勢的新質生產力,將為香港新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香港是新型工業化的落腳點,將以培育初創企業、支援重點企業、協助本地制造業升級轉型三個方面為主要落點,發展創新科技,建立產業環境以實現新型工業化。香港是國際創新科技合作的突破點,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以及豐厚的國際經驗和人脈,有利于匯聚海內外的創新科技資源,為構建國際創新科技高地提供優厚條件。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駱大進作《共享科創發展機遇 譜寫滬港美好未來》主題演講。他指出,當前上海與香港都承擔著國家的戰略任務,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將努力提升科技創新的高度,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新”“四個第一”的要求,優化配置國際高端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提升科技創新的濃度,通過構建更加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發現價值、匯聚資源、放大財富,全力打造各類科創孵化載體,建設高質量孵化器,吸引集聚高水平專業人才,建設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打造科技創新“核爆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提升科技創新的速度,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推動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更加廣泛對接國際科技創新資源,持續加大科技創新開放與合作力度,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就《源頭創新的挑戰》主題發表演講,他指出,上游的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關鍵。香港大學鼓勵創新性研究,取得多項顛覆性技術突破,在二維半導體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如今,港大在籌備建設國際創新中心,以聚世界英才、建國際科技合作高地、引領解決人類共同危機的科技突破為愿景,聚焦生物醫藥、可持續能源技術、原子材料、金融科技、數碼未來、量子科技等源頭領域。未來,香港大學將進一步夯實滬港戰略合作計劃,助力滬港兩地成為全球頂尖人才蓄水池,攜手突破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奚立峰就《“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作演講。“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而推進的一項重大建設任務。上海交通大學圍繞服務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重要使命,依托“大零號灣”,致力于發揮區域科技創新策源關鍵作用。學校在“大零號灣”布局和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究平臺,助力重點產業在區域內集聚;以承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為契機,用兩個“一公里”在“大零號灣”區域把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基金鏈貫通起來。學校希望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在港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圍繞“大零號灣”深化交流,拓展彼此“科創圈”,為推動滬港科創合作貢獻更多交大力量。

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圍繞《利用滬港雙城優勢,推動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主題發表演講,就促進滬港兩地科技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及超級聯系人角色,為科創發展提供資金和人才支持;設立定期滬港科技創新聯合會議,加強兩地科創領域合作交流;構建完備的知識社區網絡生態圈,推動滬港科技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導,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圍繞《人類表型組研究與發展新方向》作演講,她介紹了人類表型組研究的重要性、目標、國際合作網絡、技術平臺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滬港兩地在人類表型組研究領域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涵蓋基因組與遺傳病、人類表型組與精準醫學、發育、干細胞與再生,以及多學科交叉融合等領域,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圍繞《長三角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作演講,他分享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歷程與現狀。其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被視為推動創新要素流動、提升科技供給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構建集研發組織、創新資源和產業需求于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長三角地區正致力于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創新要素與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為長三角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旨在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知識經濟時代促進創新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和高效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活動邀請了來自滬港兩地創新領域的優秀專家和企業家開啟創新對話。本次活動主持人,全國政協委員、鳳凰衛視金石財經主持人/制作人曾瀞漪,與滬港社團總會副會長、上海香港聯會主席陳浩華,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張文宏,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何頌賢,以及ATLATL飛鏢創新中心創始人兼 CEO朱鵬程,圍繞打造新質生產力、建設科技創新生態、深化滬港科技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分享了滬港兩地創新實踐的成果和經驗。
會上,滬港兩地多個科創主體進行了簽約,涉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物醫藥、智庫合作、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深化兩地科技創新合作。

下午,系列活動之上海創享匯Shanghai InnoShow活動在香港數碼港舉辦,香港貿發局華東、華中首席代表呂劍作開場致辭,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翟金國作上海創新環境介紹。市科委創新服務處、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中電金信、上海技術交易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作了主題推介。

近年來,滬港兩地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日益密切、不斷深化,攜手推進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香港創新科技中心聯動發展。2021年8月,滬港簽訂《滬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備忘錄》,持續強化兩地在科技創新相關領域的合作。立足雙方資源稟賦,滬港兩地在產業創新、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兩地發展提供強勁動能。據統計,近5年滬港兩地共有約2.5萬名科學家合作發表了12280篇論文;滬港兩地技術合同金額累計達32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60%。
(原題為《共繪滬港科創合作新篇章 2024浦江創新論壇“滬港科技創新對話”成功舉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