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環境部發言人:對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不能視而不見自說自話

“當前,各類新老環境問題交織,生態環境政務傳播要尊重科學,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的環境素養。” 劉友賓說。
劉友賓表示,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時,環境部門要把信息公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保障公眾知情權。“真話或許有一時之痛,謊話卻必定是永久之傷。要堅持實事求是,用真誠的態度說實話,道實情,確保政務傳播的社會公信力,增進公眾的理解和信任。”
政務傳播已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發展迅速,在推進生態環境部門政務公開、引導網絡輿論、加強政民互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位親,初來乍到,請多關照。感謝對環保部發布的關注和支持。”2016年11月23日下午5時許,“環保部發布”微博發布第一條狀態,得到三千多條網友評論、轉發。部分網友表示,“環保部冬季開微博勇氣可嘉”;也有網友鼓勵稱,“勇于邁出這一步真不錯,剛開始謹慎呆板一點沒關系,慢慢來。”
此后不久,原環保部又開通了澎湃政務號等8個新聞客戶端的賬號。今年3月22日,隨著機構改革,“環保部發布”也相應更名為“生態環境部”。
自開通至今,累計發布各類政務信息1萬4千余條。截至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發稿時,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累積粉絲已超過141萬,成為公眾獲取權威環境信息的重要窗口。
在今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指出,實踐證明,主動客觀曝光生態環境問題也是正面宣傳。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環境部通過官方微博、微信、“澎湃問政”等新媒體平臺公布了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引起了廣泛關注。
劉友賓說,政務新媒體是個開放的平臺,網友留言大多是源于對政府的信賴,是政府部門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有聽得進意見的雅量和胸懷,不任性刪帖是對公眾表達權起碼的尊重。”
在生態環境部的推動下,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全部開通了新媒體平臺,每日動態更新,初步建立了生態環境系統新媒體矩陣。
此外,自2017年1月起,原環境保護部建立了例行新聞發布制度,每月主動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同時,環境部要求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也要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每兩個月至少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溝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