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吳亮展示“漫長瞬間”,丁立人趣話西游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尤其是歐洲及英國的博物館已成為環保主義者抗議的目標。去年,環保主義者喬安娜·史密斯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向埃德加·德加的雕塑的保護套和底座上涂抹了顏料。近日,她被判入獄,同時還必須參加15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其中包括10個小時的清理涂鴉。
在上海,新橋美術館呈現七十歲的評論家吳亮與國內文學界藝術界交往的文獻資料,以及其藝術收藏和攝影作品;里森畫廊上海空間呈現了透納獎獲獎藝術家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展現繪畫、掛毯、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九尋藝術家則自編自畫,以繪本“趣話西游”;書協舉辦了紀念書法家戴小京的回顧展;寶龍美術館則舉辦了青年藝術家周松的繪畫作品。
美國|激進的環保主義者喬安娜·史密斯
往德加雕塑潑顏料后,被判入獄
一年前,環保主義者喬安娜·史密斯 (Joanna Smith) 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雕塑《十四歲的小舞者》的保護套和底座上涂抹了顏料。

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內,蒂莫西·馬丁(左)和喬安娜·史密斯(右)站在埃德加·德加的雕塑前
去年12月,喬安娜·史密斯承認了一項對展覽“造成傷害”的罪名。如今,她面臨最高五年的監禁和高達25萬美元的罰款。除了被判入獄外,美國地區法官艾米·伯曼·杰克遜還命令史密斯在監督下服刑兩年。其間,她被禁止進入哥倫比亞特區,也不得參觀美國的任何紀念碑或博物館場所。同時,她被要求參加 150 個小時的社區服務,其中至少有10個小時是用來清理涂鴉的。 史密斯還被勒令賠償對德加展覽造成的損壞,據說賠償金額超過 4,000 美元。(在歷經喬安娜·史密斯的抗議活動后,德加的雕塑曾被撤展10天)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館長凱溫·費爾德曼 (Kaywin Feldma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2023年4月 27 日發生的針對無價的、不可替代且易碎雕塑的破壞行為挑戰了博物館重要性的普遍觀念。德加的雕塑是我們整個收藏中最脆弱的作品之一。”
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喬安娜·史密斯和居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抗議者同伴蒂莫西·馬丁(Timothy Martin)于去年春天前往華盛頓,并在4月27日攜帶紅色和黑色油漆瓶進入國家美術館。進入美術館后,他們打開顏料瓶,將顏料涂在了德加雕塑的底座和保護殼上。 兩人都是環保主義支持者,他們被指控傷害國家美術館的展覽及在美國密謀犯罪。隨后,大約20名環保主義者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德加雕像周圍舉行了聲援抗議,稱這些指控“過于嚴厲”。
馬丁將于8月接受法官伯曼·杰克遜 (Berman Jackson) 的審判,罪名是串謀在美國實施犯罪和傷害美術館展覽。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尤其是歐洲及英國的博物館,已成為環保主義者抗議的目標。這些抗議者試圖引起人們對日益惡化的環境緊急情況的關注。他們向畫作潑湯或蛋糕、或是將手粘在畫框上、用錘子砸防護玻璃等。在美國,國家美術館多次成為了被攻擊的目標。除了史密斯和馬丁的行動之外,去年11月,另一名環保主義者使用紅色顏料在一處紀念碑邊涂抹了“向他們致敬”的字樣。2 月,他被捕并被指控損壞美術館財產。
費爾德曼說:“隨著抗議活動頻率的增加,一些機構(絕大多數是公益的非營利性博物館)因與博物館或受攻擊的藝術無關的事件而遭受了附帶損害。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些破壞行為造成的真正損害,以阻止這些抗議活動在未來繼續威脅我們的文化遺產和歷史記憶。”(編譯/陸林漢)
上海|評論家吳亮
呈現“吳亮和他的朋友們”

吳亮在松江新橋
4月27日,新橋美術館和斑駁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漫長的瞬間——吳亮和他的朋友們”在上海松江名企公館新橋美術館開幕,呈現剛過七十壽辰的吳亮與國內文學界藝術界交往的文獻資料,以及其藝術收藏和攝影作品。
吳亮,廣東潮陽人,1955年生,1980年正式開始文學評論寫作,1985年調至上海作家協會理論研究室,從事專業文學寫作,三十年來他出版的著作有《文學的選擇》《批評的發現》《藝術家與友人的對話》《秋天的獨白》《思想的季節》《城市筆記》《批評者說》《逍遙者說》《觀察者說》《獨行者說》《與陌生人同在》《閑聊時代》《往事與夢想》《城市伊甸園——漫游者的行蹤》《老上海——已逝的時光》《另一個城市》《被湮沒的批評與記憶》《我的羅陀斯——上海七十年代》《夭折的記憶》《或此或彼》,以及長篇小說《朝霞》《不存在的信札》。

展覽現場
1990年代以來,吳亮寫了大量有關如何發現和描述當代藝術以及對藝術家個人進行近距離觀察的評論,這些文章一部分已收入上述《畫室中的畫家》《藝術在上海》《吳亮自選集》《此時此刻——吳亮談話錄(之一)》和《漫長的瞬間——吳亮談話錄(之二)》等論著,其余則都分散在藝術家們的個人畫冊、畫展前言或各種藝術雜志之中。

莫言致吳亮

毛焰畫吳亮
四十年來,吳亮與國內文學界藝術界過從甚密,留下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這次展出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著作、通信和藝術作品,如同時間的切片,共同組成了吳亮漫長的職業生涯。展覽分為三個部分:文獻展,內容包括吳亮與作家、評論家的信函500余件以及吳亮歷年的著作,吳亮的通信對象幾乎涵蓋了文學界尤其是80年代所有的重要作家,如莫言、余華、王朔、王安憶、孫甘露、殘雪、韓少功、李陀、汪暉等人;吳亮收藏的藝術作品;吳亮本人的攝影作品。
吳亮在2022年退休以后一直居住于松江的新橋藝術園區。近年,吳亮深受行動和語言功能下降的困擾,不良于言,不良于行。從熙攘的巨鹿路長樂路到荒江之濱的松江新橋,他像一棵植物被移栽到陌生的土壤中。這是他的艱難時刻,但他同時也尋到了別樣的快樂。做完展覽之后,他將搬回市區長樂路居住,那是他的衣胞之地。我們也可以像四十年前的人們一樣,往長樂路43弄8號寄信,寄不存在的信札,或直接按響門鈴,叫上你一起去吃滾燙適意的餛飩,吃白斬雞和南乳肉。(整理/陸林漢)
上海|藝術家勞瑞·普羅沃斯特
靠近你,一見如故
4月27日,透納獎獲獎藝術家勞瑞·普羅沃斯特 (Laure Prouvost) 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在里森畫廊上海空間呈現,展覽包括全新繪畫、掛毯,用穆拉諾玻璃制的雕塑、影像裝置,及一副以編織籃為外觀的懸掛式虛擬現實眼鏡。此次展覽也可被視為普羅沃斯特2022年在挪威國家博物館的大型個展的延續。
普羅沃斯的展覽常以幽默感和私密感為特色,本次上海個展也不例外,并貫穿了藝術家標志性的視覺語言。她創作的核心是不斷變化的語意、不同語言之間的誤譯、定義,及將多種生物毫無違和感地匯聚成一個整體,讓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的世界相遇。

勞瑞·普羅沃斯特肖像 ? Giorgio Benni,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展覽中的玻璃制鳥型雕塑《Jens》(延斯,2023) 于2022年在挪威國家博物館的個展中首次展出。人類、鳥類和水生動物優雅地交織在一起,象征著氣候變化和全球移民時代物種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掛毯作品《We Will Keep Cool (Las Pozas)》【保持涼爽 (泉),2024】 描繪的是多樣化景觀和常見于普羅沃斯特實踐中的圖像。作品以英國詩人愛德華·詹姆斯 (Edward James) 筆下的墨西哥超現實主義花園為背景,刻畫了一個來自藝術家影像作品中的角色,及一件創作于2018年的雕塑《Cooling system 3 (for global warming)》【冷卻系統3 (針對全球變暖)】,后者探討全球變暖在未來的解決方案。轉譯作為普羅沃斯特實踐的重要元素,不僅僅體現在語言之間,還體現在以不同媒介呈現及參考過往創作中的形象。

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現場圖,? 勞瑞·普羅沃斯特。圖片由里森畫廊提供,由Alessandro Wang拍攝
展覽將持續至7月13日,此外,普羅沃斯特在澳大利亞的首個大型展覽“Oui Move In You”現正于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展期至2024年6月10日),全新裝置和一系列作品令展覽場域化身為迷宮式的別致環境。(文/黃松)
上海|藝術家丁立人
年過九旬,自編自畫,以繪本“趣話西游”

丁立人(右二)
4月27日,《丁立人趣話西游》新書分享會分別在上海書城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對對對書店舉行。《丁立人趣畫西游》系列由山東教育出版物出版,包括《孫悟空大戰二郎神》《哮天犬來了!》《超級變變變》《悟空,快跑!》《智斗黃牛怪》五冊繪本。丁立人以“畫畫,畫的是有趣”為題,向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對《西游記》和繪畫的理解。
分享會上,丁立人從對《西游記》的熱愛談起:“我6歲開始畫自己的《西游記》,畫了八十八年,卻只畫出了《西游記》的九牛一毛。”《西游記》這部精彩的神魔小說充滿了想象力,丁立人畫自己心中的《西游記》也帶有高度的個人色彩,飽含著孩童的活潑想象和自由精神,同時充滿了民間戲曲的韻味。而“畫畫,畫的是有趣”也正是丁立人藝術道路最核心的理念。

《丁立人趣話西游》

《丁立人趣話西游》內頁
丁立人是當代著名畫家、雕塑家,他的作品將插圖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個性十足又充滿民間魅力。《丁立人趣畫西游》,是丁立人首次為兒童創作的繪本,自編自畫,用時一年創作完成。
一同參與分享的還有其子畫家丁比凡、其孫青年畫家丁牧兒,以及青年插畫家羅玲。祖孫三代分享了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的藝術和審美教育。“畫畫要始終保持興趣。畫畫的指導老師一定是廣義的,好的畫冊、大自然等,都是老師。美術不是靠學技巧就能畫好的,天性很重要。孩子天生有創造力,不要被條條框框的技巧所框住。”丁立人說。
除對談分享外,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一場兒童創作活動,共同涂鴉之時,丁立人鼓勵孩子跳出條條框框,勇敢做自己。(文/黃松)
上海|書法家戴小京
回顧戴小京書法人生
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和劉海粟美術館主辦的“游戲三昧——戴小京書法人生回顧展”正在劉海粟美術館展出。展覽呈現了已故書法家戴小京從青年時期至晚年的50多年間創作的書法作品,以及他在書法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結合眾多圖文視頻資料,講述其書法人生。

戴小京
戴小京是上海青年書法家協會奠基人之一,中國第一位獲得拍賣師資格證,曾任《書法研究》主編、上海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戴小京先生生前積極推動上海書法的普及與提高,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戴小京先生的藝術生涯,不僅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傳承,”上海書協顧問張偉生表示,“他于書法創作,從不追求技法形式上的嘩眾取寵,也不在乎風格上的標新立異,有的只是恭恭敬敬地臨摹傳統的法帖,平平和和地書寫自己的心境。他于書學理論研究,有著嚴謹慎重的治學態度,論據論點必求客觀翔實,字斟句酌,從不輕易草率落筆。”
上海中國畫院原副院長車鵬飛回憶了與戴小京的過往:“戴小京先生是我在上海書畫出版社工作期間的同事,也是我的山東老鄉,我們都是老三屆初中生,又在1969年同時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后來他到海南插隊,恢復高考后考入中山大學學習,畢來后回上海司法局工作,任局長秘書。當時名牌大學生奇缺,一般都能委以重要職務。但是他無意仕途,在得知新成立不久的上海書畫出版社需要文科類大學生時,便決心放棄原本令人眼紅的職位,毅然轉型。當然他的轉型是有厚實基礎的,他早年已師從徐伯清先生習書法,興趣濃厚,加之其中文功底,與書法(小楷),特別是書法理論上極有建樹,得到行內公認。”

展覽現場

戴小京書法作品
展覽開幕式上還進行了戴小京書法作品的捐贈儀式。上海市書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章宏偉和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郁鎮宇分別接受了戴小京夫人吳甌女士的捐贈。
此外,上海市文聯原巡視員遲志剛、原專職副主席沈文忠和資深出版人祝君波向戴小京生前任教學校的學生代表贈送了《“游戲三昧”戴小京先生書法·論文集》。(文/徐明徽 )
上海|藝術家周松
個展“秘境”,呈現現實與超現實的碰撞

周松
近日,藝術家周松個展“秘境”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對外展出。展覽呈現藝術家周松“新自然系列”的新作。包括2022年至2024年間創作的大尺幅作品《秘境》。
周松,1982年出生于江西,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于北京。2012年,他慢慢開啟對科學、宇宙學、哲學、宗教等的研究。之后,他創作了《新創世紀》大型作品。

周松,《新自然 New Nature》,布面油畫,2023
博爾赫斯在《莎士比亞的記憶》中提到——人類的三個能力:記憶、理解、意志并非學究式的幻想。周松的“新自然系列”則是將這三個能力,最大程度地轉換到他的作品中為他所用。在他的作品中,“現實”與“超現實”相碰撞,并呈現出“穩定”與“非穩定”間的張力。在周松看來,繪畫不止于繪畫,未知才值得冒險。在他構建的這個充滿故事性的迷宮里,記憶作為素材,個體理解作為媒介,每個人又將生成出怎樣的獨特性?這是藝術家給出的“謎題”。(整理/陸林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