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培養孩子的性別平等觀念,從閱讀童書開始
為了讓孩子從小建立起性別平等的觀念,童書和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徐美玲發起了“性別平等童書”的研究,以及“性別平等童書100”項目的研制,在深圳市愛閱基金會的資助下,于2022年5月14日正式發布。項目組與300多家童書出版機構合作,從1700種童書中,經過數輪審讀最終評選出100本(套)性別平等優質童書,并且分別在2023年、2024年進行了改版。

活動現場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近日,基于“性別平等童書100”書單,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與“性別平等童書100”項目組一同推出了“擁抱成長”主題閱讀活動,包括線上共讀、主題書展、主題論壇等系列活動。“擁抱成長”主題論壇也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舉辦,卜衛、俞湘琦、蔡藜、徐美玲4位女性行業專家作為嘉賓出席活動,從自身的經歷和研究出發,為現場的小讀者和家長做了性別平等的啟蒙和教育。

現場聽眾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性別平等教育,要從童年開始
卜衛從事傳播與兒童的研究工作已20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自1997年擔任媒介傳播與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活動現場,她以“性別平等從童年開始——與兒童一起閱讀性別”為題,闡述性別平等對于兒童的必要性。

卜衛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首先,卜衛強調了女童問題的重要性。她指出,婦女的權利和女孩的權利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婦女享有平等權利的社會中,女孩才能獲得這種平等的權利。同時,女孩的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受保護權利和參與權利,在她成長過程中的實現的程度或被侵犯的程度,決定了她將來作為一個女人的生活狀況。婦女面臨的不利處境,源于對女童的歧視。要減少對婦女的歧視,首先應預防對女童的歧視。同時,沒有女孩的權利,也就沒有兒童的權利。不能歧視任何兒童,是兒童權利的基本原則。女孩占兒童人口的一半,她們的平等權利得不到保障,將永遠實現不了兒童權利的目標。因此,男女平等不僅是大人的事情,也是兒童的事情。要想根除性別歧視,應該從童年開始。
而后,她還詳細闡釋了性別與社會性別規范的理論,指出社會性別規范通常表現為對男女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個性和行為特征的不同要求,這種要求逐漸固定下來形成評價好女孩好男孩的標準,即性別刻板印象。大多數性別刻板印象強調女性在性格、智力、能力、創造性等方面天生就不如男性,所以不適合承擔重要的社會角色;而在承擔家庭責任方面優于男性,所以適合承擔家務勞動,由此推論出女性的重要職責是輔助男性。有了這些性別分工后,家人或社會便朝這些方面培養塑造男童女童,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男童逐漸培養出有知識、肯冒險、敢做主,女童則發展起關心別人感受、照顧他人的特點,男女分別發展了不同的能力,但也被限制了另一些能力。傳統社會性別觀念經過體制化和規范化后,不斷被鞏固,由此形成循環,造成了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自己都是在這種性別規范中長大的。如果沒有性別平等教育,我們自然認可這種社會性別規范。因此,我們要對社會性別規范對男孩女孩的限制保持警惕,要認識到它不僅影響了男孩女孩的個人發展,也影響整個社會的平等公正進程。我們要在培養兒童的過程中,盡力沖破這種性別規范的限制。”卜衛說。
上海市女工程師協會是上海首個市級女性社團,創會40年來,會員涵蓋航天、航空、航船、城建、軌道交通、建筑、生物醫藥等領域的300多位擁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行業專家,包括海軍科研領域的居里夫人薩本茂、上海歷史保護建筑和修繕設計工程專家章明、中國軌道交通的領軍人物沈秀芳等人。作為上海市女工程師協會副會長,俞湘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之路,以及她是如何對女兒進行性別教育的。她認為,成長之路從少兒時期的認知開始,而閱讀是提供認知的有效途徑。廣泛性閱讀是孩子獨立思考的根基,能夠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意識,讓孩子從小打好結實的人生基石。

俞湘琦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蔡藜是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婦女發展部部長、浦東女性人才促進會秘書長,她以“兒童閱讀與成長”為題展開了她的分享。蔡藜指出,閱讀能夠奠定孩子一生的底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理心和尊重包容、性別平等的意識,種下友誼、愛、希望和勇氣的種子。蔡藜認為,閱讀能夠陪伴家庭的成長,讓家庭成員之間更親密,并且彼此理解和支持,也能讓家庭的邊界更具彈性;閱讀能夠為孩子樹立榜樣,指明人生道路,認識自我,助推人生中的種種選擇。她還分享了目前上海正在進行的兒童友好社區“童悅空間”的建設情況,閱讀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陪伴和鼓勵孩子的健康成長。

蔡藜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用100本童書向孩子傳達性別平等的觀念
作為“性別平等童書100”項目的發起人,徐美玲指出,根據相關科學研究,童年是形成性別角色意識的關鍵時期,也是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關鍵時期。國際上既有的一些研究證明了童書閱讀和兒童性別觀念的關系。例如在1983年的阿什頓測試中,讓參與實驗的學齡前兒童閱讀童書后再去玩游戲,發現閱讀了描繪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的兒童,比閱讀非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的兒童明顯表現出更多的性別刻板印象。1996年奧克曼研究了以非刻板印象為角色的圖書后,澳大利亞345名三年級兒童的自尊心變化。他們閱讀了12個故事,描繪了許多非性別刻板印象角色的特征、行為和活動。調查結果得出結論,接觸強大女性故事角色的女孩,她們在自我概念測量上的分數也有所提高。因此奧克曼建議,應該讓女孩接觸更堅強的女性角色。

徐美玲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圖
“性別平等童書100”項目的理論基礎,一是接觸理論,即當人們通過個人經歷、教育、社會化等渠道,接觸到性別平等的相關信息后,發展出更傾向于性別平等的觀念;因此希望通過鼓勵孩子閱讀性別平等的童書來建立性別平等的觀念。二是感覺閾限理論,即刺激物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覺。在徐美玲做這個項目之前,已經有很多單本的性別平等書籍出版,但傳播效果不佳,所以她決定把100本書做成一個項目,以這個體量引發人們足夠的沖擊和反思,達到最高的推廣效率。
從適讀年齡、地區文化、題材和體裁、性別平等內容四個維度,徐美玲與項目組的專家共同評選出100本(套)性別平等優質童書。這些童書包括完美地展現理想性別觀念的童書,沒有對女性和男性的偏見;有關身體發育、自我保護、愛和尊重等相關的性別科普教育童書;批判性別刻板印象的圖書,包括有明顯的反性別刻板印象的陳述,以及對經典故事中性別刻板的角色形象的反向新編;具有豐富性別多元想象的童書,例如講述同性或異性彼此尊重、體現姊妹情誼或兄弟情誼、不以性別刻板印象相互傾軋的書;鼓勵自主意識和個性的童書,雖然不以性別平等為訴求,但展現了積極發展個人特性的圖書;以及一些女性傳記,精選了在非傳統女性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的女性,比如科學、野外探險、數學、計算機等領域的女性。書單每年都會進行更新,2024年還增加了10本家長/教師用書。
對于書單的使用和傳播,徐美玲建議家庭按年齡段分開購買入選童書,在家庭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性別平等討論與分享;學校可以成套購買圖書,以此為輔助教育材料,按照不同年級,在學校中進行團體的性別平等教育;機構和圖書館也可以成套購買書單中的圖書,進行單本或者專題推薦。徐美玲表示,書單發布的這幾年里,得到了很多家長、學校和公共機構的積極支持和反饋,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正在進行的“擁抱成長”主題閱讀活動正是其中之一。

“擁抱成長”主題童書展 澎湃新聞記者 程千千 圖
除了主題論壇,基于“性別平等童書100”書單,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推出了“擁抱成長”主題童書展,致力于幫助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從閱讀中建立性別平等意識,了解性別平等的內涵和價值;這些圖書將引導大小朋友們發現自身的獨特之處,打破性別偏見,鼓勵孩子以及家長們做一個內心堅定、勇于追夢的人。
此外,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還舉行了“擁抱成長”線上共讀會。這是一次開放性的共讀體驗,通過分享、觀展、共讀、發現、探討五項挑戰,孩子和家長針對性別平等童書閱讀展開討論。活動激發了家長和小讀者極大的熱情,紛紛發送圖文、視頻等作品,抒發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和感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